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夏启繁  杜德斌 《地理研究》2022,41(7):1797-1813
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理清沿线能源贸易结构演化特征对明晰“能源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方向与路径具有一定意义。论文基于2000—2018年沿线国家化石能源贸易数据及其对外经贸属性,借助贸易互补模型、复杂网络方法、GIS空间技术等手段,揭示了沿线能源贸易的产品结构、网络结构及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能源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变动及互补特征。研究发现:① 沿线贸易规模近年扩大,贸易逆差明显。进口占全球的比例有所上升,出口占比整体下滑。② 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产品是主要贸易产品。发达国家多对技术要求较低的原始产品具有进口劣势,对加工制成品具有出口优势,发展中国家基本相反。③ 消费大国逐步取代出口大国成为石油贸易网络核心节点;资源赋存国家始终主导天然气贸易网络;出口大国与消费大国共同主导煤炭贸易网络。④ 石油贸易形成亚洲洲内“拱形”格局且不断夯实;天然气贸易呈亚洲“金三角”和地中海“四边棱形”结构并存格局;煤炭贸易呈跨洲“多拱”联系衰落、洲内贸易增强格局。⑤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给地与合作对象。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石油贸易领域互补水平较高但有所下滑,在天然气与煤炭贸易领域互补水平较低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2.
为加快我国近海工程地质勘探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降低勘探成本,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开展了海(水)上船载式钻探平台创新设计及工程应用工作。介绍了一种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国际竞争力,集单侧悬臂式勘探系统、潮间带钻探、海上原位试验为一体的成套技术。整套系统革新了近海工程地质现有勘察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应于滩地、湖泊、河流、海(水)上区域勘探与原位测试技术,且勘探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这对我国企业突破欧美核心技术垄断,跨出国门分享海外勘探市场份额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王伟  杨敏 《岩土力学》2014,(11):3100
<正>版次:第一版出版时间:2014-01开本:小16开页数:744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标准书号:978-7-112-15905-5定价:128.00元内容简介:本书以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地基基础结构设计与研究为主题,系统阐述了海上风电机组地基基础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分析原理、设计体系和技术方法,包括波浪理论、工程环境与荷载、设计工况与组合、桩基设计与结构布置、模态与动力分析、疲劳分析、冲刷与腐蚀等。详细介绍了我国最先研制开发的海上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软件FDOW  相似文献   
994.
钦州三娘湾,北部湾一片圣洁的海域。这里吸引了上千头中华白海豚长年栖居于此,与人类和谐相处,同生共长。中华自海豚与大熊猫、华南虎、白鳍豚等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的美誉。  相似文献   
99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海域海洋环境的认知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航海、海洋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使用高分辨率多平台交叉定标风产品(CCMP)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海域的大风特性。分析了大风天气的年平均速度、空间分布,以及风速和极端风速的频率和趋势。结果表明,在夏季,相对较高的大风场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索马里海、印度支那半岛海域和孟加拉湾海域。索马里海的大风频率超过90%。总体而言,南海大部分区域和北印度洋,大风天逐年增加,增加趋势在秋冬季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6.
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基础理论支撑,目前国内外尚无专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综合应用系统,而远洋航海、战略支撑点建设、海洋工程设计、海洋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等对这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文章首先探析"海上丝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规划构建涵盖海洋环境、资源、人文、地理、经济、法律案例的综合性"海上丝路"大数据,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海上丝路"研究提供数据基础;进一步以海洋大数据为支撑,融入团队前期系列研究成果,规划构建贴近实用、查询便捷、理论体系完善的"海上丝路"综合应用平台,增强我国的海洋建设能力、海权维护能力、对南海局势的掌控能力,落实国家战略,切实呼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强"一带一路"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的建设要求,为迈向深蓝提供科技支撑、辅助决策,助力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997.
当前,我国海上维权外部环境十分恶劣,体现为周边国家侵扰,域外大国干预。国内海洋综合性的基础立法缺失,海上维权力量不足。海上民兵作为维权力量的重要支援,具有不脱离生产、数量大、机动性强等优势。但其在参与维权的实践中也在维权思想坚定性、海上民兵兵源质量、组训效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思想、训练、保障、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海上民兵支援维权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8.
海洋环境安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简要分析了丝路海洋环境关键要素和风暴以上等级灾害性热带气旋系统(简称风暴灾害)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了海洋环境变化和灾害风险的可能影响,并提出了有关的研究建议。分析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丝路海区的海水显著变暖、热比容海平面升高明显,丝路沿海洪水、风暴潮等高水位事件发生频次可能会增加,进而对港口建设和航线通畅造成较大影响。1940-2016年间,西北太平洋风暴灾害主要集中登陆和影响厦门以南沿海地区,其中,南海风暴灾害的路径分布自20世纪80年代后有向孟加拉湾周边地区拓展的趋势;登陆厦门以北的风暴灾害的路径分布和影响范围20年左右的趋势变化明显,近期有向南(厦门)集中推进的趋势,基于此,未来20年风暴灾害登陆路径和影响范围以向北迁移推进为主,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海上丝路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而气候变化下强的热带气旋发生频次和登陆密集度有可能增加,随之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损失。此外,北印度洋风暴灾害的影响范围也会向西和南扩展,以至经常影响阿拉伯半岛和索马里半岛;地中海西部海岸,在北大西洋飓风活动频次和强度增强的情景下,未来有可能存在风暴潮的威胁。今后加强开展气候变化与海洋环境灾害风险方面的观测和基础应用研究,是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水平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开发游艇旅游有助于推动海上旅游及海洋经济发展,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概念理论体系。文章全面总结和探讨游艇旅游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其中外差异性,对比研究与之相关的海上旅游、游船旅游、邮轮旅游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游艇旅游开发的原则与存在的误区;最后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旅游者4大核心利益相关主体角度,提出我国游艇旅游开发策略,以期为游艇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根据海上搜救装备现状评估,界定远海深海搜救范围;围绕海上通道安全、海洋经济开发和海洋权益维护等要求,分析远海深海搜救面临的形势和需求;遵循战略引领、军民融合、整体布局和提质增效原则,确定远海深海搜救装备建设总体要求;基于卫星通信监控系统、中远程搜救飞机、大型搜救船舶、深海扫测打捞装备架构体系,制定远海深海搜救装备建设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本文提出的思路已在"十三五"相关专项规划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