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2篇
  免费   877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671篇
地质学   1780篇
海洋学   211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5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51.
在对福建深沪湾地学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系统的考察基础上,对福建深沪湾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统计研究,并对其中的地质遗迹景观和类型进行系统分类,着重对海底古森林、古牡蛎滩、红土台地、古人类活动遗迹发现点和海蚀地貌等核心地质景观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科学意义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952.
根据历年卫星遥感资料和水深资料,对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叶瓣体演化和海底冲淤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沟流路形成初期河口三角洲快速堆积,淤积中心厚度14m,1984年后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变缓,河口沙咀在波浪、潮流及科氏力作用下变得细长,并逐渐南偏,莱州湾内出现大面积的淤积,1996年黄河口人工改道后,在新河口处形成淤积中心,厚度4.5m。废弃三角洲遭受冲刷,原淤积中心成为冲刷中心。  相似文献   
953.
地震作用对琼州海峡海缆路由区海底稳定性影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琼州海峡的北海—临高段海缆路由为例,利用计算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路由区3m以浅海底土液化或滑移的可能性,评价了路由区海底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在地震烈度为Ⅶ度的地震作用下,砂性土海底的地震剪应力平均值(0.86kPa,1.72kPa和2.57kPa)小于砂性土的液化剪应力(1.60kPa,3.20kPa和4.81kPa);粘性土海底的地震剪应力平均值(1.25kPa,2.49kPa和3.74kPa)小于粘性土的抗滑剪应力平均值(4.07kPa,4.61kPa和4.49kPa),路由区海底稳定性良好;在地震烈度为Ⅷ度的地震作用下,砂性土海底的地震剪应力平均值(1.73kPa,3.45kPa和5.12kPa)大于砂性土的液化剪应力;粘性土海底的地震剪应力平均值(2.49kPa,4.98kPa和7.47kPa)除表层外,大于粘性土的抗滑剪应力,路由区海底会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954.
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烟囱体的生长模式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烟囱体的生长模式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这一问题的澄清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海底热液活动演化规律的认识,包括烟囱体形成的物源和机制等问题。中国的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海底热液矿床蕴含的巨大资源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烟囱体本身的生长过程对于准确评估矿产资源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5.
956.
957.
2003年11月,黄河水下三角洲2条海底电缆断裂,推测与该区域冲蚀沟较为发育有关。通过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探测、侧扫声呐调查等物探调查方法对埕岛海区开展地质调查,以揭示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底滑坡诱发条件。研究发现:埕岛海区海底存在多条冲蚀沟,软弱土层较为发育,冲蚀沟地层扰动较为明显;通过波浪海流对海底土体的影响分析,判断不同水深和不同土体在浪潮流作用下海底冲蚀沟的发育程度,得出海底滑坡的诱发条件,结合人类活动和海底自然坡度等因素的影响,分析研究区仍然具有发生海底滑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8.
为实现海底地形多样化表示与服务,丰富海底地形图表示样式,分析了海底地形图的主要内容,研究了海底地形图可视化表达机制。结合多源海底地貌与底质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颜色扩展联合图形符号、可灵活组合的海底地形图表示策略,给出了水深注记、等深线、深度区、海底底质这4类主要海底地形要素的具体表达方法。试验表明,设计的可视化表达方法能实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不同质量差异的多类型海底地形数据的有效表达,为海底地形数据的多样化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9.
为适应国际海洋事务发展形势,促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区域活动,文章通过分析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与其他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内涵、范围适用、支配原则和理论依据等,提出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并探讨协调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与其他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产生冲突的本质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与公海自由原则适用的冲突;公海自由原则不适用于国际海底区域;协调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与其他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核心是坚持国际海底区域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发挥国际海底管理局职能,促进国际合作,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海底区域组织建立沟通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国际和国内的立法和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960.
肖鹏  王悦东  李安龙 《海洋信息》2020,35(1):40-45,51
针对目前"数字海底"建设中存在海底调查数据集成管理与三维可视化表达不足等问题,本文采用GIS技术,以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北海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空间数据集成理论与三维建模方法,建立了埕北海域三维海底空间数据库,实现了研究区域地形数据、地层数据、钻孔数据、表层沉积物数据的有效组织管理与可视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ArcGIS Engine 10.0,结合.NET平台,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下,利用C#语言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C/S (Client/Server)架构的三维海底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设计了一套面向埕北海域的三维海底虚拟仿真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