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763篇
海洋学   71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Y形桩作为一种新型反拱曲面异形桩,端阻力在桩身截面上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性。虽将端阻力假定为均匀分布,与假定为集中力相比,附加应力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分布规律,但仍存在一定偏差。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Y形桩端阻力的不均匀分布模型,借助数学分析软件Mathematica的NIntegrate数值积分功能,以及Geddes推导应力解的思想,进而得出了考虑异形效应Y形桩桩端阻力作用在地基内部任意点竖向附加应力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以主要影响因素外包圆半径R、模板弧度θ、开弧间距s、夹角弧度δ为变量,分别对比研究了将Y形桩端阻力假定为均匀分布和考虑异形效应的不均匀分布两种模式下附加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将考虑异形效应的端阻力产生附加应力计算方法用于沉降计算。对此现场静载荷试验数据表明,考虑异性效应的端阻力产生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沉降与现场试验数据吻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962.
基于海南岛至西沙群岛之间深水海域一长达5年的锚定潜标测流资料,采用谱分析、调和分析和动力模态分解等方法主要分析了局部海域内潮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正压和斜压潮均以全日振荡为主,500~900m的海洋中层全日等密度线垂向振幅可达40m;全日内潮主要沿垂直于陆坡方向传播,与天文潮锁相的全日内潮可占全日内潮总能量的41%;海洋上层,O1内潮垂向平均振幅与局地海面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K1内潮则表现为夏、冬季增强的半年循环特征;超过70%的O1分潮能量集中于第一、二斜压模态上,K1分潮在第三斜压模态上亦有相当能量.  相似文献   
963.
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的表层沉积物100个站位样品中共发现有孔虫21属36种、介形虫16属20种。优势种组合分别为Ammonia beccarii-Quinqueloculina akneriana rotunda-Cavarotalia annectens-Elphidium advenum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Sinocytheridea impressa-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有孔虫及介形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均表现出“北低南高”,即口门低、向海高的特点。样品中有孔虫和介形虫属种的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盐度是影响该区有孔虫和介形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水动力条件,水深对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控制性因素。由于受径流影响较大,河口湾北部的水体盐度较低、径流动力较强,不利于有孔虫和介形虫的生存,导致其丰度及分异度均较低。河口湾南部水体盐度升高,潮流动力较强,同时受众多岛屿屏障作用,环境较为稳定,有孔虫和介形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均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964.
文中描述了产自广西桂林地区下石炭统黄金组下部的颅形贝属一新种,桂林颅形贝(Cranaena guilinensis)。新种以平直的前结合缘和背壳上发育中槽为特征。在4枚标本上发现保存有放射状的彩色条带,表明该种当时生活在温暖海域的浅水环境。对该属70个种的地质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早泥盆世欧美大陆西北缘的老世界区,之后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北美地区为中心,经历了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和早石炭世2次比较明显的辐射演化、迁移扩散高峰和晚泥盆世晚期的1次严重衰退。第1次高峰是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该属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巅峰,生物地理分布范围扩大到欧美大陆之外的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华南板块等;第2次高峰是早石炭世,该属的生物多样性虽不及前一次,但获得了最广泛的地理分布,不仅在北方大陆有分布,而且已进入到冈瓦纳大陆边缘。晚泥盆世晚期该属的1次严重衰退显然与F/F灭绝事件有关。早石炭世之后,该属进入衰退阶段,最终在二叠纪初灭绝。  相似文献   
965.
从分潮数目选择、调和常数稳定性优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选择11个主要分潮用于潮位推算,并利用邻近长期站对中短期验潮站调和常数做差比订正,显著提高了中短期验潮站的潮位推算精度。  相似文献   
966.
受东海前进波、黄海旋转波以及苏北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当东海前进潮波与黄海旋转潮波在前行过程中达到某一谐振状态,并正好与南通沿海滩涂的特殊的"巨掌"辐射沙脊地形配合,就有可能产生苏北浅滩"怪潮"。文章针对这一现象,从"怪潮"预警报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苏北浅滩"怪潮"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7.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老龙沟深槽以淤积为主;中期则由于从海底大规模的取土填海造地及局部的沿沟挖沙引起了老龙沟深槽的加深;通过对2008年10月和2011年10月3个横切老龙沟深槽剖面的测深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的后期(2009年以来)老龙沟深槽还是以淤积为主.这可能是随着曹妃甸工程主要填海阶段的逐渐结束,从海底取土数量的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在浅滩潮道仍然没有开通的情况下,老龙沟深槽必然又恢复了淤积.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笔者提出的阻断浅滩潮道会引起老龙沟深槽淤积的推断.因此,有必要再开通浅滩潮道,使原来的潮流系统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以减轻老龙沟深槽的淤积和保护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968.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现有试验研究科技成果为支撑.在安庆市大观区营建江河滩地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通过多种栽培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试验示范林建设,为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供科技示范,并针对工程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形成长期的科学试验基地、宣传教育基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和定位观测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969.
河口建闸使河口区沉积动力条件发生剧烈改变,常产生航道淤浅、泄洪不畅的危害。以新洋港河口为例,于2012 年8 月18-24 日在对新洋港闸下河口进行全潮锚系观测,分析水位、流速及悬沙浓度时空变化和悬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 建闸河口区为不规则半日潮,大潮期间涨潮历时短、潮流强,落潮历时长、流速相对较小;潮周期内沉积物发生强烈的再悬 浮和沉降作用,再悬浮通量数量级可达到10-3 kg m-2s-1;小潮期间流速、悬沙浓度和再悬浮通量均小于大潮期间的数值。大 潮期间的强涨潮流导致水体不但能够产生强烈再悬浮,同时还将高浓度悬沙水体向上游输送、抵达闸下区域,这是造成建闸 河口水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上游开闸初期和后期,存在较强的盐度垂向梯度,水体层化特征显著;但当上游淡水量较大 时,流速迅速增强、再悬浮较为显著,水流可将高悬沙水体向外海输送,对河口水深的维持有利。  相似文献   
970.
以多形拟绿球藻(Pseudochlorococcum polymorphum UTEX 1791)和模式拟绿球藻(Pseudochlorococcum typicum UTEX 1792)为材料,采用BG-11培养基,研究其在0.3、0.5、1.0和1.5g·L-1等4个硝酸钠浓度条件下的生长和总脂含量。结果表明:适宜多形拟绿球藻生长的硝酸钠浓度范围为0.3—1.0g·L-1,其最终生物质干重在3.7g·L-1左右;模式拟绿球藻在1.0g·L-1的硝酸钠浓度条件下生长最好,可获得4.35g·L-1的生物质干重。在培养过程中两株绿藻的叶绿素a含量与总脂的含量关系密切,在培养初期各实验组叶绿素a含量增加,藻体的总脂含量增长不明显,而在培养中期藻细胞叶绿素a的含量增长平缓,总脂含量增长较明显,其中在0.3g·L-1的硝酸钠浓度实验组总脂增长最为显著,多形拟绿球藻增长了11.65%,模式拟绿球藻增长了24.99%。两株绿藻在0.3g·L-1的低氮实验组总脂含量最高,多形拟绿球藻和模式拟绿球藻总脂分别为细胞干重的44.35%和26.28%,在此条件下两株藻的最大总脂收获量分别为0.98g·L-1和1.61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