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6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736篇
测绘学   663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1649篇
海洋学   429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71.
在阿尔金山南、北两侧发现2类榴辉岩,即浅色富镁铝型榴辉岩和暗色富铁型榴辉岩,表明阿尔金构造带是由多个前寒武纪地块在显生宙初与塔里木地块东南缘多次俯冲-碰撞拼贴的产物.发现或识别出测区南部为主夷平面残留区,并通过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主夷平面在13Ma左右前即已基本形成,上新世末3.7Ma左右解体,对颇有争议的青藏高原主夷平面发育与解体的时代问题的探讨补充了重要资料.查明银石山地区(青藏高原北缘)晚新生代区域构造体制总体为南北向挤压,在区域上首次发现逆冲断裂导致差异抬升,为客观、全面地认识青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构造机制补充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972.
福建省上杭-大田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演化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本文所研究的四个中生代花岗岩体具不同的同位素年代:汤泉岩体为183~158Ma,紫金山岩体为157-145Ma。才溪岩体为133Ma,四方岩体为108~105Ma,汤泉和紫金山岩体分别属于早中生代中、晚侏罗世,才溪和四方岩体时代为晚中生代早白垩世。汤泉和四方岩体为A/CNK<1.0的准铝质花岗岩类,因富Ba、Sr,贫HREE、Y、Yb而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是最具铜矿成矿潜力的含矿母岩;紫金山花岗岩体为A/CNK>1.1的强过铝花岗岩,并富K、Rb、Th、Y、HREE,贫Sr、Ba、Ti,具地壳泥质岩石熔融的特征。才溪岩体为A/CNK1.0~1.1的弱过铝花岗岩,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四方岩体和紫金山岩体之间。富Na2O的汤泉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促使加厚的元古代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是铜、铁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主要含矿母岩;富K2O的四方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富钾基性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混合岩浆,使岩浆中的K2O含量增高,并从地幔中获取大量铜及其它金属和硫,而成为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主要含矿母岩。研究区自早-中侏罗世(180Ma)以来已有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记录。紫金山强过铝花岗岩是这种伸展机制延续的结果。随时间推移,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和底侵作用增强,地幔组分在花岗质岩浆的形成过程中贡献  相似文献   
973.
基于粗糙集的K-均值聚类算法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粗糙集理论和K-均值聚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图像的粗糙聚类分割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其比随机选取聚类的中心点和个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4.
本文阐述了一种较为简捷方便的影像图注记方法。利用C++类模板实现对注记在影像图上的添加、移动、编辑和删除,并输出影像与注记叠加的影像地图。由于运用了类模板使得该方法简洁方便,可移植性较好。同时,本文的方法将注记与影像两层分离,便于修改处理。  相似文献   
975.
彩色扫描地形图的自动分色与处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特征的地形图要素自动分层的方法,并针对地形图上的图形要素特征,提出了对等高线分版图进行后处理的算法,分析和讨论了该方法和算法的实验效果及效率。  相似文献   
976.
1概述在窗体类之间交换数据信息不外乎有两种方法,即显式数据信息交换和隐式数据信息交换。显式数据信息交换是最直接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在窗体类中声明公共的数据成员,由另一个窗体类通过此窗体类的指针对象访问之。隐式数据信息交换通常的做法是建立公共的数据交换结构对象,在窗体类中直接操作这个对象,或者通过一种方法对这个对象进行操作。这里介绍一种在C++Builder环境下通过链表的方式在窗体类之间交换数据的一种实现方法,这是一种隐式数据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结构被封装在类中,经由类的方法完成数据信息交换。笔者采用这种方式实…  相似文献   
977.
华南上扬子区早-中奥陶世疑源类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军  T.Servais  燕夔 《地层学杂志》2003,27(4):298-305
对上扬子区 7个剖面早—中奥陶世疑源类研究表明 ,这些疑源类组合在分异度及属种组成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上扬子区古环境变化的反映。在上扬子区西部 ,近岸碎屑岩相沉积的滇东红石崖组所产疑源类组合分异度低 ,为个体较小、壳饰较简单的分子 ;上扬子区中部 ,以黔北湄潭组为代表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沉积中 ,疑源类分异度较高 ,并出现许多个体较大、壳饰较复杂的分子 ;而在上扬子区东部鄂西宜昌大湾组陆棚相灰岩与泥岩中 ,疑源类分异度继续增高 ,其中个体大、具粗大、长而复杂突起的分子占优势。  相似文献   
978.
柴达木盆地全球末次冰期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更新世晚期,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井深46m以下的沉积物内,水生生物化石有很高的丰度和分异度。介形类为 Cyprideis torosa-Ilyocypris inermis组合,伴生有轮藻类、腹足类、双壳类、植物和鱼类等化石。井深46m~10m,为全球末次冰期盛冰阶(25ka~10ka B.P)沉积,当时气候极端干冷,出现干盐湖地质事件(playa),沉积物由湖相泥岩迅速演变为石盐层,生物化石罕见,几近绝迹。平均40m厚的石盐沉积遍及三湖(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地区,形成了该区天然气赖以保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天然气藏的盖层。井深约10m以上,为全新世暖期或称现代间冰期沉积物,渐变为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夹膏盐沉积。当时处于氧同位素阶段1,湖水盐度逐渐降低,水生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再度增高,介形类更替为半咸水-淡水介形类Candona neglecta-Candoniella lactea组合,伴生有丰富的轮藻、腹足类、双壳类等。直到现代,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以南由于受昆仑山充足的淡水补给影响,水生生物丰富。三湖以北,远离主要淡水补给区,水体较咸,介形类则为典型的盐湖介形类Eucypris inflata所替代,膏盐沉积比三湖以南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79.
曹芳 《华北地质》2003,26(3):145-150
陡山沱期在生物进化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不仅在动物界而且在植物界均有明显的变化。峡东陡山沱组多种多样的微化石已有众多报道。这个生物群落包括浮游的球形体、底栖的藻丝体和瓶状微化石。最近笔者重新研究了陡山沱组薄片中的微化石,这些微生物三维地保存在几乎未蚀变的条件下,以丰富的具刺疑源类为特征,主要者有Baltisphaeridium,Filisphaeridium,Tianzhushania和Comaspheridium等。陡山沱组的碳酸盐岩相具刺疑源类和瓶状微化石与产自Spitsbergen的化石近似。这似乎说明陡山沱组与位于Spitsbergen东北部的Svanbergfjellet组沉积可以对比。但由于化石只发现在少数薄片中,因此上述结论可能是片面的,这些化石可能只代表峡东陡山沱组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80.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文章在对已有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中的数值格点预报(HLAFS)值,运用K—均值法对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动的散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