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0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参竹心康方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竹心康方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对模型组及各治疗组选择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CHF大鼠模型,最后模型组死亡3只,中、高剂量组各死亡1只,低剂量组死亡2只,其余造模成功。各治疗组予不同剂量参竹心康方灌胃,其余2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4周。测定血浆乳酸、脑钠尿肽(BNP)含量以及结肠内容物的菌群特征。结果:模型组乳酸、BNP含量,厚壁菌门丰度,拟杆菌门丰度,F/B值,Muribaculaceae菌属、Eubacterium菌属、Clostridia-UCG-014菌属、Prevotella菌属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参竹心康方中剂量组乳酸含量及Eubacterium菌属、Prevotella菌属,低、中、高剂量组BNP含量及拟杆菌门丰度、Clostridia-UCG-014菌属,低、中剂量组厚壁菌门丰度、F/B值、Muribaculaceae菌属,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参竹心康方能明显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及调节肠道菌群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92.
与微囊藻胞外多糖降解相关的微生物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化学分析显示其为含8.3%蛋白质的酸性杂多糖.以胞外多糖为碳源接种自然水体的菌群进行富集培养,分析胞外多糖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及降解菌的组成.结果表明,接种太湖水华期微生物富集菌群后,多糖立即开始被降解,大约在18d后多糖降解过程显著减慢,37d后仍有一部分多糖未能被降解.这些结果说明在自然界中微囊藻胞外多糖是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比较不同水体的菌群对多糖的降解能力后显示,降解菌群只存在于微囊藻水华暴发的阶段.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结果显示在整个降解过程中,降解菌群的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对DGGE条带中的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降解菌群包含以下几类: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3个,褐螺菌属(Phaeospirillum)1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个,红环菌科(Rhodoeyclaceae)1个,Hylemonella(无译名)1个,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1个.  相似文献   
93.
城市缓流水体生物膜群落与环境因子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秦淮河、石头城护城河、乌龙潭、玄武湖4个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对城市缓流水体生物膜群落特征进行分组研究.通过SPSS、CANOCO软件分析水体生物膜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温度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降低会导致水体微生物新陈代谢缓慢,微生物大量死亡.静态水体生物膜中微生物量的变化范围是9.16×106~2.74×108cells/g,流动水体生物膜中为1.69×107~7.77×107cells/g,静态水体中生物量的下降趋势比流动水体中显著,可能是由于水体的流动加强了营养盐在固液相之间的质量传递,削弱了水体温度及营养盐含量变化对流动水体生物膜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程度.(2)功能菌群G-、G+、真菌是微生物菌群的主要成分,3者比重为:G-真菌G+.随温度的降低(T≥8.4℃),静态水体中主要功能菌群总含量变化波动较大,其波动范围为27.41%~66.20%,流动水体中主要功能菌群总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小,为43.09%~68.25%,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是G-和真菌.(3)静态水体中环境因子温度、硝态氮、COD是功能菌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氮元素是流动水体中功能菌群的显著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鱼溶浆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lanceolatu♂)幼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以(23.72±0.09)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添加60% 白鱼粉为对照组(DF),用30% 大豆浓...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五倍子(Galla chinensis,GC)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00%(对照组)、0.02%(GC2)和0.04%的五倍子(GC4),配制成3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3组初始体质量(0.40±0.00)g的幼虾56 d,测定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相关指标。【结果】GC添加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添加组全虾体粗蛋白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随着GC添加量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逐渐下降,且GC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胆固醇含量、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添加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两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离鉴定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肠道益生菌,评估分离菌用作饲料添加剂的益生潜力。【方法】采集大口黑鲈肠道样本,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和生化试验鉴定种属,并进行抗逆性能、黏附能力、溶血活性和药敏特性等鉴定。【结果】从大口黑鲈肠道分离菌株84株,经测序、blast比对,筛选出3株同源性最高的菌株MS-1、MS-2、MS-3,分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3株分离菌均为γ-溶血,不具有生物膜,疏水性50%~93.3%,自凝集性43.6%~69.2%;可在pH 2.0~12.0环境和5.0 g/L胆盐中存活;经高温处理后仍可生长;3株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结论】芽孢杆菌MS-1、MS-2和MS-3抗逆性高,黏附性能及饲料学安全性高,可作为大口黑鲈养殖中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97.
【目的】为进一步挖掘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作为水产饲料优质蛋白源的利用价值,探讨发酵南极磷虾粉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及菌群的影响。【方法】以初体质量(4.92±0.22)g的450尾锦鲤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其中对照组添加200 g/kg未发酵的脱脂南极磷虾粉,实验组添加200 g/kg由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其三者复合菌(质量比1:1:1)发酵的脱脂南极磷虾粉,分别命名为A(对照组)、B、C、D和E组。投喂共计70 d,然后测定锦鲤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及肠道菌群。【结果】1)实验组锦鲤的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E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余各实验组(P <0.05)。2)实验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铁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幼鱼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一致的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初重(9.00±0.49) g)270尾,随机分成3个处理,分别饲喂硫酸亚铁(FeSO_4)、甘氨酸亚铁(Fe-Gly(II))和羟基蛋氨酸铁(Fe-MHA)3种铁源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养殖8周,测量各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发育等形态结构指标。研究表明:(1)铁源对各组间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Fe-MHA组肥满度、全鱼和脊椎骨中Fe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2)Fe-MHA组肝脏CAT活性显著高于Fe-Gly(II)组和FeSO_4组(P0.05),且该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Fe-Gly(II)组和FeSO_4组(P0.05)。(3)摄食Fe-MHA组饲料的石斑鱼前、中、后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FeSO_4组和Fe-Gly(II)组(P0.05),而绒毛宽度显著低于FeSO_4组和Fe-Gly(II)组(P0.05);该组中肠段肌层厚度显著高于Fe-Gly(II)组和FeSO_4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Fe-Gly(II)和FeSO_4相比,Fe-MHA有利于机体对铁元素的沉积,改善鱼体肠道发育,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建议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中添加的铁源形式为Fe-MHA。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人参醇提物及其沉淀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利用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以人参水提物为对照,观察人参醇提物及其沉淀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数据采用Flash 1.2.11、Qiime 1.9.1、Mothur 1.30.2及PICRUSt 1.1.0等软件分析。结果:通过样本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小鼠十二指肠、结肠、直肠所在部位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群落组成分析得知,小鼠肠道菌群差异较大的是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s(拟杆菌门),Proteobacteria (变形菌门)与 Epsilonbacteraeota,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Tenericutes(柔壁菌门)等。物种差异分析显示,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直肠部位的Epsilonbacteraeota数量显著增多(P=0.02),表明菌群失调;人参能调节肠道菌Epsilonbacteraeota失衡,其功效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参水提物、醇提物及其沉淀。功能预测显示,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其对应的基因功能信息也改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直肠菌群结构与数量改变,引起RNA processing and modification,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version 等方面基因改变。结论:免疫低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改变,人参的不同提取物及其沉淀对小鼠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喂食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鱼油和鱼白酶解液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结构的变化,探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喂食鱼油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丰富且多样。在门水平上,对照组和鱼油组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鱼白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科水平上,对照组和鱼油组中的优势菌科为Muribaculaceae;鱼白组中的优势菌科为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在属水平上,对照组和鱼油组中的优势菌属为Muribaculum;鱼白组中的优势菌为Lachnoclostridium;对照组、鱼油组和鱼白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丰度较高。在种水平上,对照组和鱼油组中的优势菌为Muribaculum intestinale;鱼白组中的优势菌为解糖梭菌(Clostridium saccharolyticum)。研究结果证明鲣鱼鱼油和鱼白可以调节菌群结构和组成,增加肠道有益菌,减少病原菌的丰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