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9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李军  祁自忠 《海洋与湖沼》1998,29(6):667-670
BRIEFINTRODUCTIONONTHECHINESECENTEROFMARINEBIOTECHNOLOGY/UNESCOLIJunQIZi-zhong(CollegeofMarineLife,OceanUniversityofQingdao,Qingdao,266003)1995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工程委员会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和资助建立5个地区性“植物与水生生物工程中。乙”,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发展与进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工程委员会主席DrIndfaKVasil教授通知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徐怀恕教授提交工作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学部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的活动计划书,决定在青岛海洋大学成立…  相似文献   
72.
江蓠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蓠Gracilariaverrucosa(Huds.)Papenfuss为材料,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的琼胶酶成功地分离到江蓠的原生质体,经初步培养,原生质体发育为愈伤组织,为江芳江生物工程研究和育苗利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3.
鲈鱼的人工催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近些年在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人工育苗方面的工作成绩较为突出,已能够利用野生亲鱼和人工养殖亲鱼进行规模性育苗生产和全人工养殖。我国有关鲈鱼繁殖的基础研究工作较多,如孙帼英等1994年报道的对鲈鱼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详细地描述了鲈鱼卵巢的发育分期以及产卵类型和产卵期等,万瑞景1988年和毕庶万等人[1]的调查研究均对鲈鱼的性成熟年龄和产卵习性进行了描述。但鲈鱼人工育苗技术尚未成熟,有关规模性人工育苗的文献报道还很少看到。作者认为目前鲈鱼人工育苗的关键还在于优良亲本的获…  相似文献   
74.
近几年中华绒螯蟹(河蟹)人工育苗和池塘养殖业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江苏省赣榆县的河蟹育苗场在1995年40余家的基础上,1999年发展到120余家;山东省日照市40余家中国对虾育苗场近几年也全部上马了河蟹苗种的生产项目.  相似文献   
75.
根据海南岛的气候特点,采取了特定的技术措施,育苗用水加FeCl3处理、二次过滤;亲蚶排放时,单独设置作精池;附着基质选择非酸性海泥;培养耐高温的饵料。另外,还做了亲蚶和稚贝倒池培养实验,结果证明:12小时倒池一次,亲贝培养效果最好;2天倒池一次,稚贝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6.
未来的海洋养殖技术,将以目前的海水养殖技术为基础,以今后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以各相关学科的渗透与技术的移植而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新型养殖技术。其特点是以高度集约化和自动化养殖为重点。 高度集约化和自动化海水养殖生产的前提是要有优质稳定的苗种供应,因此解决苗种生产中的问题,扩大苗种生产,是进行多种类的规模养殖的重要基础。 海水工厂化育苗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  相似文献   
77.
天津沿海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然海水和天然饵料,采用无泥砂采苗方法,在天津沿海首次成功开展了菲律宾蛤仔工厂化育苗。幼虫初始壳长93.8μm,壳长平均日增长8.3μm,成活率41.0%;第15-23 d为变态期,壳长平均日增长12.9μm,变态率47.8%;变态后至第55 d,壳长平均日增长33.2μm,成活率76.0%。本次育苗试验充分利用天津沿海水质条件与环境特点,改进育苗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了适于天津海区的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工艺,共得到双水管稚贝约1 800万枚。  相似文献   
78.
在室内水泥池用淡水和海水培育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鱼,研究两种培育模式下美洲鲥的生长。结果表明,美洲鲥仔稚鱼可较好地适应海水培育环境,经33 d的培育,淡、海水培育模式下美洲鲥平均全长日增长分别为0.965 7 mm和0.922 0 mm,前者略高于后者;成活率分别为70.3%和74.7%,海水培育模式成活率略高于淡水培育模式;仔稚鱼培育期间的生长模型方程分别为Y=9.614 3+0.500 7 X+1.326 6 X2和Y=9.478 3+0.558 4 X+1.038 0 X2(Y为全长,X为日龄)。可见,两种培育模式生长差异不显著,只要生产条件许可,均可采用淡水或海水培育美洲鲥苗种。  相似文献   
79.
采用土壤和改良的Knop’s固体培养基培养湿地敏感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极危蕨类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并获得有性生殖苗;观察记录了配子体发育及幼孢苗发生各阶段的详细过程;总结了幼孢苗的人工管护技术;分析讨论了配子体发育与环境因素间的规律、幼孢苗复壮对策以及病虫害类别、病症及其防治措施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水韭孢子在22~28℃、光照强度为60 μmol/(m2·s)、每日光照14h和黑暗10h的条件下,可达到90.3%的成熟率;已完成中华水韭的生活史,掌握了孢子育苗及日常管护方法,获得孢苗5 000棵,长势良好,出现孢子囊,以期为回归原产地,拯救该野生种群及湿地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0.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水温的比较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的适宜水温,旨在了解33℃及其以上水温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33、35℃这4种温度实验组中,33℃组幼体的生长最快.Z1—P15期幼体的存活率以31℃组的最高(为29.8%),其次是33℃组(为20.9%),35℃组的最低(为4.7%).实验过程中31℃组幼体的活力状态最佳、最稳定.因此,31℃左右是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考虑到33℃组幼体的总存活率虽然低于31℃组,但其具有生长较快的优势,因此可认为目前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普遍采用的31~32℃水温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