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大海马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为卵胎生海洋硬骨鱼类。利用解剖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孵化后2、5、9日龄、1月龄和3月龄几个特殊时期大海马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大海马仔鱼孵化后1日,其消化系统已经明显分化为口咽腔、食道、小肠、直肠以及肝胰脏、胆囊等器官,但是仔鱼仍然以内源与外源混合性营养为主,至5日龄仔鱼变为完全的外源性营养;仔鱼孵化后9日左右是大海马的死亡"临界点",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更趋于复杂;1月龄大海马的消化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进一步完善,小肠前端呈"z"型结构,管壁变厚,纵、环肌发达,肝脏组织充满大部分体腔,但在小肠周围仍然不能辨认独立的胰脏实体结构;3月龄成海马已经有了成熟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保证了最大限度地消化和吸收动物性饵料。整个胚后发育阶段大海马没有形成胃,鱼体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紧密适应。  相似文献   
22.
董翔 《海洋世界》2014,(7):46-49
<正>很快第二潜就结束了,上来以后异常兴奋,开心地说着刚才看到的各类生物。潜导也很开心,他准备晚上带我们去看更奇特的景色。吃了点东西,休息后,进行激动人心的夜潜。夜潜有着与白天潜水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四周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又很安静,还挺吓人的。但其实夜潜看到的景色比白天还奇特,更震撼。运用的技巧也不一样,需要更娴熟的专业技术,尤其在摄影方面,学会用光是更重要的。晚上,更多的鱼类都出来觅食了,甚至珊瑚也开始活跃起  相似文献   
23.
鱼尾神功     
在南海繁茂的海底藻林里,生活着一种珍奇的小动物,它利用那能弯卷的尾巴,紧紧地缠绕在海藻的茎枝上。从外貌上看,它的头部像马,肚皮向外鼓起,还有一条奇特的尾巴,能屈能伸,犹如大象的鼻子,灵活自如,这就叫海马,是一种海洋里的小鱼。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提高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养殖效率,了解温度、配对方式与数量、养殖密度等对膨腹海马生长、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雌雄数量比对膨腹海马亲本产苗量的影响和不同培育密度对膨腹海马苗种生长、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腹海马亲鱼适宜的繁殖水温范围为16.0~19.0 ℃;膨腹海马雌雄鱼比例控制在1∶1、2∶3的范围内繁殖效果最佳,产苗量相对较高;膨腹海马苗种生产的早期阶段(30日龄前),最适培育密度为0.50~1.00尾/L,中期阶段(30~60日龄),最适培育密度为0.25~0.50尾/L。本研究为膨腹海马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三斑海马的参考指纹图谱.运用DAD-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XD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0 μm),乙腈-0.1%磷酸水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0 nm,参比波长360 nm,柱温30 ℃.结果显示建立的指纹图谱包含11个共有峰,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试验RSD值均小于5.0%.研究表明所建立的三斑海马的参考指纹图谱可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26.
台风“海马”对洞庭湖流域降水同位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11年第4号台风“海马”登陆前后洞庭湖流域内长沙降水同位素资料,分析了降水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及水汽输送对降水同位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海马”在洞庭湖流域内长沙所形成降水的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小于长沙夏季大气水线,这与根据同位素分馏理论做出的推测相吻合。台风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流域降水δ 18O值为研究时段内的最低值,即降水同位素被显著贫化,而降水过量氘(deuterium excess,记为d)波动明显要小于其他时段,后者反映了形成台风降水的水汽来源较为单一。研究时段内长沙降水d指示台风降水前、台风降水中两个阶段水汽来源于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轨迹也印证了降水d所指示的水汽来源情况,如流域台风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前期台风输送至南海北部的西太平洋水汽。台风降水后这一阶段降水中d指示海洋水汽来源的效果降低,其原因在于海洋水汽输送减少、陆地蒸发旺盛以及下落雨滴蒸发强烈所致。  相似文献   
27.
海马属(Hippocampus)鱼类具有独特的雄性育儿繁殖方式, 其卵巢和精巢结构也极其独特。本研究系统阐明了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的性腺及生殖细胞的发育特征, 根据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 将线纹海马的精巢和卵巢发育过程均分为6个时期。其中, 卵巢发育方式为不同步成熟型, Ⅰ期卵巢只包含第Ⅰ时相卵母细胞, 包括卵原细胞和早期初级卵母细胞(d<20μm); Ⅱ期卵巢开始出现第Ⅱ时相卵母细胞(d=20~140μm); Ⅲ期卵巢卵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体积增大, 并开始出现第Ⅲ时相卵母细胞(d=140~260μm), 此时细胞内开始出现皮质小泡、卵黄颗粒和卵黄膜; Ⅳ期卵巢开始出现第 Ⅳ时相卵母细胞(d=260~1100μm), 卵黄颗粒充满整个细胞质, 形成过渡期的卵黄球; Ⅴ期卵巢出现大量第Ⅴ时相成熟卵母细胞(d=1100~2000μm), 细胞内形成流动性卵黄囊; Ⅵ期卵巢为排卵不久后的卵巢, 卵母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线纹海马精巢属于非限制型小叶精巢, Ⅰ期精巢主要含精原细胞, 核大, 含一到多个核仁; Ⅱ期精巢开始形成精小囊, 囊内出现初级精母细胞; Ⅲ期精巢呈乳白色, 开始出现次级精母细胞; Ⅳ期精巢体积较 Ⅲ期时显著增大, 开始出现精子细胞, 并逐渐移向中央生精腔; Ⅴ期精巢内含大量的成熟精子, 随时准备释放。精子释放后精巢进入Ⅵ期, 残留少量精细胞在生精腔中。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 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的信号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卵黄囊中呈阳性, 且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而增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海马属鱼类雄性繁殖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8.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未来的战略性新型能源矿产,在我国南海成功实现了试开采,对推动新的清洁能源生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文中介绍了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大深度作业型ROV系统("海马"号)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详细阐述了充分利用"海马"号ROV的灵活、全面、立体的作业性能,有针对性的配置了三视角高清摄像、机械手专用工具、海水温度、甲烷含量测量、声呐、定位信标等设备工具,进行了搜索、详查、观测、触探、取样、实验等水合物勘查作业,发现了海底"冷泉"活动以及与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相关的微地貌特征等,"海马"号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和开发进展,未来将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和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根据对BV2细胞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组(0.1~1 000 ng/mL)和模型组+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组(1ng/m L)。用CCK8法检测BV2细胞存活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Greiss法测定细胞释放的一氧化NO含量,ELISA法检测BV2细胞上清液中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对BV2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而LPS刺激显著促进BV2细胞的增殖,细胞呈典型的阿米巴状,同时大量释放氧自由基NO和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增殖,改善LPS诱导的细胞阿米巴状形态,并抑制LPS激活BV2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氧自由基NO(P 0.05)。【结论】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的增殖、细胞形态的改变及其所产生的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的增加。  相似文献   
30.
登陆热带气旋海马(0421)变性加强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正泉  陈联寿  李英 《气象学报》2012,70(4):628-641
利用台风年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旋转风及辐散风动能诊断方程对热带气旋海马(2004)的变性加强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海马变性加强发生在向极运动过程中,与高空槽前急流发生耦合,西风槽引导冷空气侵入海马环流内部,形成半冷半热结构。进一步利用辐散风动能方程诊断分析发现,海马变性加强的主要能量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西风槽带来的冷空气下沉侵入低压环流释放的有效位能,另一个是海马与环境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其低压环流不均匀分布的总动能通过辐散风向低压动能的转化。二者的值为同一量级。此外,此两种能量来源均可使海马低层平均风速在6h增加10m/s以上,地面摩擦和大气内摩擦是TC动能消耗的主要原因,而动能垂直通量的散度项使得动能由低层输送至高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