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三大海相盆地原型及对油气形成原始物质条件的控制,古生代多次构造运动和中新生代差异性迭加改造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成藏、富集的控制作用,以及复杂构造区及超深层海相油气动态成藏过程与富集规律,是制约海相油气勘探发现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认为,在不同板块构造旋回背景下,中国三大克拉通不同时期盆地原型及其沉积模式存在明显差别,可分为台内坳陷、被动大陆边缘和裂谷(陷)三大组合类型,其中被动大陆边缘可以分为陡坡、缓坡两种类型,形成了海相地层内多种类型的源-储配置关系;显生宙以来几次全球板块构造重组,特别是晚三叠世以来在多板块俯冲会聚构造格局下,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分别经历了4次迭加改造并形成了相应的陆相盆地原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迭加改造地质结构,包括:山前带冲断-褶皱、差异沉降-隆升、多重滑脱构造、深断裂的走滑活动、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相关构造;塔里木台盆区“大埋深、高压力、低地温”条件下的生烃抑制控制了油气分布,液态烃分布深度可以超过10 000 m,加里东中晚期和海西期古构造高部位控制了早期油气的运聚,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活动的走滑断裂带控制了晚期高熟油气的富集;四川盆地古隆起、古斜坡控制了原始油气聚集,形成了特殊的古油藏烃源灶,后期深埋裂解产生的油型裂解气成了大中型气田的主要气源,晚白垩世之后大规模褶皱变形和抬升剥蚀造成了盆地内流体压力系统重组再造,按照改造程度将油气聚集保存模式划分为:(1)弱改造型,常规、非常规气可在原位长期保存;(2)中改造型,常规气调整再成藏,页岩气规模富集;(3)强改造型,常规气藏大多遭破坏,部分非常规气藏得以保存。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具有“两源三向”的特征,天然气成藏与不整合面-地层层序界面、岩性-岩相变化密切相关,气藏普遍经历了一次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9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and body weight of captive bred Chines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investigated in two local populations in Dalian. Among ten loci discovered, nine show changes except for AJ07 loci. Seven loci were found highly polymorphic in both populations. For each locus in two populations, 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is 6.428 6 and 6.285 7, the averag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at 0.225 7 and 0.245 9, th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at 0.776 8 and 0.748 8,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at 0.709 2 and 0.674 6, respectively. Further analysis show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 japonicus body weight and occurrence markers AJ02 and AJ04. The findings of the relation may be helpful for molecular breeding, as well as the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sea cucumber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No. 2006AA10A411),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No.20072139), the Grant of 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the Key Laboratory Found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 (No.2009S024)  相似文献   
93.
利用迭合度理论和推广的Halanay矩阵时滞微分不等式讨论了S-分布时滞静态递归神经网络模型的周期解,给出了周期解存在性和全局指数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浅层反射资料的常规处理在微机(Dual 68000。和IBM PC/XT)上的实现做一简单介绍.由于方法原理众所周知,因此只就处理模块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实际应用作一讨论,并对目前我教研室浅层地震资料处理的软件开发工作和设想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5.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迭置指数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而地下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作为管理者制定污染防治方案的一种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虽然已经有一定范围的应用,但对其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在总结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定义,并重点讨论迭置指数法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从光的传播是否遵守几何光学定律,以及解两者问题的数学工具不同、条纹分布不同等特点来分析干涉与衍射的差异。  相似文献   
97.
复合型含油气系统的特征与描述 : 以塔中含油气系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塔中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发现它难以用传统的含油气系统方法来描述。它主要有二个油源区三套生油岩,发育有三套储层;不同油源在不同时期生成的油气在储层内共生、甚至相互混合,使油气成因复杂。据此提出了它是一个复合型含油气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复合型含油气系统的特点是多油源、多期成烃、油气成因复杂,出现在迭合型盆地。并针对这些特点,初步提出了工作思路及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98.
设计了一种容易实现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以测定缺乏纹理的手骨表面形状和两骨间的几何吻合度。  相似文献   
99.
详细阐述柴达木盒地北缘中新生代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其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盆地铀成矿前景.认为中、新生代地层主要受燕山晚期和新生代晚期两期构造作用的控制,其中晚白垩世形成了北西向展布的古构造斜坡带,有利于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老第三纪-上新世早期的弱伸展作用,中下侏罗统被掩埋,新生代晚期构造运动形成以断块叠瓦状排列的斜坡带,有利于近现代层间氧化带发育.钻探证实,柴迭木盆地北缘地区具备发育古、今层间氧化带和砂岩型铀矿化,具有层问氧化带砂岩铀成矿的前景.同时指出了研究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0.
南秦岭印支期五龙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佛坪群变质岩,在岩体南部发育一些暗色包体.它们和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界限或截然,或呈过渡关系.通过对五龙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表现出明显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0.33×10-6~0.96×10-6)和Y(4.77×10-6~11.2×10-6);富集Sr(643×10-6~1115×10-6),Ba(775×10-6~1386×10-6);高Sr/Y(57.8-160)和Y/Yb(11.0-14.3)比值,不发育Eu异常(δEu=0.70~0.83),表明其源区是以石榴石士角闪石为主,很少或没有斜长石.暗色包体表现出高Mg(4.15%~8.13%),Cr(14.8×10-6~371×10-6),Ni(20.0×10-6~224×10-6)和Nb/Ta(15.40~21.9),暗示其起源于地幔底侵岩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年龄为:225.3Ma±6 Ma,应为五龙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综合分析五龙埃迭克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可能是由于幔源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诱发增厚的基性下地壳达到含角闪石的榴辉岩相或麻粒岩相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迭克质岩浆,它的形成可能代表了印支期秦岭造山带后碰撞造山阶段勉略洋俯冲板块的断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