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69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76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保障国家安全、缓解陆域资源紧张、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支撑系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文章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出发,深刻分析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工程,期冀为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2.
为满足新时代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管理的迫切需求,深入落实陆海统筹的战略部署,文章分析陆海统筹生态管理及其核心机制,即海岸带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陆海统筹生态管理的有效开展将对协调我国海岸带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解决海岸带土地利用和海域使用的空间统筹、淡水和咸水的环境质量统筹以及洄游动物的生境修复统筹等基本问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韧性聚焦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转换和突变过程,可研究耦合系统的多要素测度,有助于识别和分析海岸带面临的复杂压力和潜在风险,其本质是陆海统筹生态管理的核心机制;通过海岸带土地-水-生物多样性的联结,构建海岸带韧性研究新框架,以实现海岸带韧性的多维时空测度以及社会-生态耦合系统的转型模式应用,可服务于海岸带系统评价、空间规划和综合管理,支撑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03.
陆域与海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共同作用于沿海区域经济,但在长期“重陆轻海”的理念下,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关系并未得到有序发展,两者需在长期发展中寻求社会经济关系的平衡点,促进沿海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从海洋经济与沿海陆域经济发展、陆海联动、陆海一体化、陆海统筹等4个方面综述了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研究应突破现有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加强陆海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注重陆海社会经济不同尺度下的时空序列研究;强化陆海社会经济战略下综合性管理监督机制;同时优化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4.
文章对比分析日本、荷兰和韩国以及我国的围填海管理情况,提出我国在围填海管理方面缺少专门法律、相关规划亟须协调和衔接、海洋管理存在交叉或缺位以及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根据陆海统筹的理论内涵,分别从主管部门、规划和资源市场3个维度,对我国围填海管理进行统筹分析;基于陆海统筹建立围填海管理制度框架,重点从规划计划、项目审批、监督检查和后评估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期优化陆海资源配置和科学管理围填海。  相似文献   
105.
铁路轮渡是传统运输方式的一种延续,将水路与陆路运输相结合,突破原有交通运输的空间阻碍,促进了异地间的贸易往来,改善了区域内经济发展态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其特有的地理空间因素长期阻碍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烟大轮渡的通行,拓展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经济对接面,部分推动了该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6.
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是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海陆功能分区在分区层级、分区方法等方面并不一致,导致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失衡。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构建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进行验证,在优先划定生态保护区基础上,对海陆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功能区中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约为60%,海陆一体发展区占比约为22.3%,海洋发展区占比约为12.5%,陆地发展区占比约为5.2%;(2)宁波市开发利用功能区空间分布与以临港产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渔业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发展导向相符。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导向,为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7.
以多源异构地震灾情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公众涉灾信息数据异构、多维、数据格式差异大、部分数据维度缺失导致的数据无法得到综合利用、决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基于相关灾害信息标准化管理,提出多源异构地震数据的一体化编码和接口技术规范。根据此规范,设计实现了灾情数据的一体化编码管理以及基于开放式接口规范的灾情数据接入,从而实现了灾情数据入库、管理、实时发布的全周期一体化管理。同时,给出了多源异构应急信息大数据资源的统一表达模型,为震后应急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提升了灾情数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8.
以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为指导,构建以使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基础的自然岸线资源二元价值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自然岸线资源物质量与价值量核算方法,得出大连市自然岸线资源物质总量为766.6 km,全市自然保有率为46.9%。到“十四五”末,大连市海岸线资源价值总量约1 792.88亿元,自然资源岸线价值组成中生态价值占主导地位,价值量占比为99.8%。该核算方法实现了自然岸线资源生态价值的内部化过程,解决了岸线资源的价值以使用价值为主、对生态价值的忽视或考虑不足、导致整体价值被低估的核心问题。过度的资源开发是造成自然岸线资源稀缺的原因,加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自然岸线资源价值将不断攀高。自然岸线资源价值也将成为沿海地区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9.
陈建东 《北京测绘》2021,35(6):732-736
在我国全面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背景下,为解决省、市、县三级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标准化、互联互通以及数据共享等问题,在分析实际不足和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等技术,提出了集省、市、县三级为一体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的思路,构建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开发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数...  相似文献   
110.
论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新中国伟大实践为源泉,以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三种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讨论。作者区别出极端和温和的不平衡方法,消极和积极的一体化方法;主张发展中国家抛弃不平衡和平衡发展方法,采取和实行政府积极干预的一体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