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286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为获得稳定可靠的马氏珠母贝SSR分子标记,本文利用MISA软件对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大规模的EST-SSR标记发掘,并分析了位点信息及其多态性。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转录组测序所获得的74007条Unigenes中检测出9872个EST-SSR位点,位点出现频率为13.34%,平均每5102 bp含有1个SSR位点。在转录组SSR中共有132种重复基元类型,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基元为主要类型,占SSR总数的81.46%;单核苷酸重复以A/T基序为主,占SSR总数的71.27%。基于筛选的SSR序列,应用Primer3软件进行引物的批量设计,共为5922条EST-SSR序列成功设计出17766对引物。随机选择80对引物对EST-SSR多态性进行检测,共有62对引物成功扩增出稳定条带,占引物总数的77.5%;其中,17对EST-SSR引物表现出个体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27.42%。以上研究为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对于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种培育和珍珠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2.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以小刀蛏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底质及饵料对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刀蛏稚贝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性,可以在较大的盐度变动范围内生长和存活;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最适盐度范围为20~25;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6~28℃,最适的温度范围为24~28℃;随着盐度和温度的增加,小刀蛏稚贝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底质是小刀蛏生长和存活的必要环境条件,且小刀蛏对底质环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稚贝以海泥底质最佳,实验条件下海泥底质组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半泥半砂底质和细粉砂底质。不同饵料对稚贝的培育效果不同,角毛藻和金藻的投喂效果最好,稚贝生长率和存活率最高,其次为扁藻组,小球藻组最差。研究结果可为小刀蛏人工培育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3.
用切贝雪夫多项式拟合GPS卫星精密坐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GPS观测值仿真、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中,都需要不断计算GPS卫星的坐标。通过实例对切贝雪夫多项式拟合GPS精密坐标的精度进行分析,并探讨拟合多项式阶数对拟合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4.
王涛  李琪 《海洋与湖沼》2017,48(2):297-302
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自然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沿海、日本有明海以及韩国沿海地区,具壳质坚硬、肉味清甜等特点,是巨蛎属牡蛎中重要经济种之一。为阐明熊本牡蛎稚贝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和温度范围,本研究分析了6个不同盐度(15、20、25、30、35和40)和5个不同温度(16、20、24、28和32°C)对熊本牡蛎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盐度实验结果显示,盐度15、20和25组中熊本牡蛎稚贝壳高和壳长显著高于盐度35和40组(P0.05),且随盐度增加,稚贝壳高、壳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盐度20组存活率最高,与盐度30和40组差异显著(P0.05);熊本牡蛎稚贝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0—25,适宜存活盐度为15—25。温度实验结果显示,稚贝壳高和壳长在温度28°C组最大,随温度的降低,壳高、壳长也逐渐减小;温度20、24和28°C组存活率显著高于温度16和32°C组(P0.05);熊本牡蛎稚贝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28°C,适宜存活温度为20—28°C。熊本牡蛎稚贝对低盐高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25.
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复合质谱,建立了双壳贝类中13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水溶液提取,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性液相色谱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HILIC)分离;质谱采集使用独有的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性采集-增强子离子扫描模式。13种目标物线性范围相关系数不低于0.99,检出限为62.0μg STX eq/kg,其中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新石房蛤毒素(Neosaxitoxin,NEO)、脱氨甲酰基石房蛤毒素(Decarbamoylsaxitoxin,dc STX)、脱氨甲酰基新石房蛤毒素(Decarbaoylneosaxitoxin,dc NEO)以及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5(Gonyautoxin-5,GTX5)为10.0μg/kg,膝沟藻毒素12(Gonyautxins-1-2,GTX12)为12.0μg/kg,膝沟藻毒素34(Gonyautxins-3-4,GTX34)、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2(N-Sulfocarbamoylgonyautoxin-2,C2)和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3(Decarbamoylgonyautoxins-3,dc GTX3)为4μg/kg,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1(N-Sulfocarbamoylgonyautoxin~(-1),C1)和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2(Decarbamoylgonyautoxins-2,dc GTX2)为13μg/kg。基质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9.6±10.4)%—(98.8±6.54)%。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贝类基质抑制效应,简化前处理过程并通过减少样品稀释倍数来显著提高方法灵敏度,使同分异构体达到基线分离,适用于双壳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控分析。  相似文献   
526.
在6~24℃室内可控温范围内,每3℃为一个梯度,以魁蚶壳长、体质量日增长率以及存活率作为指标,研究了温度对3种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幼贝(小规格壳长6.565 mm±0.225 mm、体质量53.704 mg±5.830 mg;中规格壳长10.114 mm±0.446 mm、体质量181.918 mg±24.797 mg;大规格壳长14.725 mm±0.315 mm、体质量562.416 mg±42.791 m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规格魁蚶幼贝在6~24℃水温下均能生长,但在水温6℃及24℃下的壳长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均较低;水温9℃时3种规格的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水温24℃时3种规格幼贝的存活率均最低;水温6~21℃时3种规格幼贝的存活率随着规格的增大而提高,水温24℃时3种规格幼贝的存活率随着规格的增大而降低;小、中、大规格幼贝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10.7~22.3、6.9~23.2、3.7~23.3℃,较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14.3~19.5、15.8~21.6、11.5~21.0℃,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18、18、15℃。实验结论为,随着规格增大,魁蚶幼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扩大,最适生长温度降低,本实验确定了魁蚶幼贝适宜的生长温度,为更有效地开展魁蚶中间培育和底播增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27.
在实验室室内控温控盐条件下,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印尼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稚贝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温度条件中,12、13、14℃低温区为致死温度,稚贝100%死亡分别耗时6、9、12d;15、16、17、18℃低温区及常温组(26~28℃)存活率分别为41.11%、78.91%、91.10%、94.43%和96.67%;受寒致死温度为15.12℃,低温敏感起始点为16℃;36、37、38℃高温区为致死温度,全部稚贝死亡分别耗时8、3、2 d;常温、32、33、34、35℃高温区组存活率分别为96.67%、93.32%、88.91%、73.40%和14.31%;受热致死温度为34.35℃,高温敏感起始点为34℃;存活率在低温端下降更迅速,稚贝对低温更为敏感。在盐度条件中,盐度12低盐组,5 d内稚贝100%死亡,盐度42、45的高盐组,全部稚贝分别在18 d和4 d内死亡,其它盐度组保持存活;适宜及最适生存盐度分别为16.3~39.5和24~33;适宜及最适宜生长盐度分别为13.1~37.8和27;低、高盐敏感起始点分别为盐度21、36。  相似文献   
528.
文章对马氏珠母贝的异速生长个体的免疫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极大和极小个体在免疫刺激后免疫相关基因(CuZn-SOD1、CuZn-SDO2、LAMP1、JRL和Rab7)的表达量以及3种免疫酶(SOD、CAT、AKP)活性的变化情况,分析异速生长个体对免疫刺激的差异响应。结果显示,所检测的与免疫相关的基因和免疫酶对免疫刺激均有应答。极小个体的LAMP1、CuZn-SOD1和CuZn-SOD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CAT和AKP活性的变化幅度均高于极大个体,而JRL和Rab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SOD活性的变化幅度低于极大个体,其中极小个体JRL基因的基础表达量远高于极大个体,可能导致其变化幅度较小。研究结果表明,极小个体对外界胁迫的反应更加强烈,具有较强的免疫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529.
文章对马氏珠母贝水通道蛋白基因PfAQP4进行免疫功能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免疫刺激和RNA干扰后PfAQP4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旨在为马氏珠母贝自然免疫研究提供新的资料。结果表明, 注射脂多糖LPS后, 在外套膜组织中PfAQP4 mRNA表达量在24h时显著上调(p<0.05), 在消化腺中PfAQP4 mRNA表达量先在12h时显著下调(p<0.05), 后在24h、36h和48h时显著上调(p<0.05)。注射聚肌胞poly(I:C)后, 在外套膜组织中PfAQP4 mRNA表达量在36h时和48h时显著上调(p<0.05), 在消化腺中PfAQP4 mRNA表达量在48h时显著上调(p<0.05)。RNA干扰PfAQP4表达后, 免疫相关基因CuZn-SOD在外套膜中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fAQP4CuZn-SOD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818, p<0.001)。综上所述, PfAQP4参与马氏珠母贝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30.
对 2种有毒亚历山大藻——引自台湾的微小亚历山大藻 AMTK- ( Alexandriumminutum AMTK- )和引自美国阿拉斯加的亚历山大藻 KW0 6( Alexandrium sp.KW0 6)——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产毒状况、毒素组成和毒性大小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两者的异同。结果显示 ,2种藻的单位细胞毒素含量与培养阶段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即在对数生长初期达最高 ,之后逐渐下降 ;微小亚历山大藻 AMTK- 主要生产 GTXs毒素 ,从对数生长后期到静止期其毒素组成比有所变化 ,GTX1 ,GTX4比例增高而 GTX2 ,GTX3降低 ,亚历山大藻KW0 6主要生产 STX毒素 ;亚历山大藻 KW0 6的毒性高于微小亚历山大藻 AMTK-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