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8篇
  免费   1929篇
  国内免费   2078篇
测绘学   573篇
大气科学   1491篇
地球物理   1177篇
地质学   4352篇
海洋学   1996篇
天文学   287篇
综合类   672篇
自然地理   1137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103.
杨纪明 《海洋科学》1992,16(3):11-14
Hardy 1924年发表的北海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内食物关系图,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在Hardy以后,该区域的鱼类食物关系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1980年作者和Pope在英国农渔粮食部组织  相似文献   
104.
鯵科鱼类是暖水性与暖温性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也可随暖流到达纬度较高的地区。它们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从南纬55°至北纬65°,主要集中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据初步统计,世界各海区的鯵科鱼类约有290种,以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为最多,约有173种;东太平洋与西大西洋(美洲东西两岸)次之,约119种;东大西洋较少,约40种。 鯵科鱼类的分布与暖流的关系甚为密切。例如在非洲东西两岸,由于暖流分布的情况不同,鯵科鱼类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东南沿岸可分布至南纬35°左右,种数也多,约61种,而西部沿岸一般不超过南纬12°左右,种数就很少,约20种。在北太平洋东西两岸,由于黑潮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鯵科鱼类分布的北界均达北纬45°左右。在北大西洋两岸,它们的分布北界则有所不同,西岸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仅达北纬45°左右,而东岸由于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可达北纬65°的冰岛东南岸与挪威西部海岸。在南大西洋西岸它们可分布至南纬55°左右,而东岸只到达南纬12°左右(图1)。中国鯵科鱼类的分布情况也与暖流有着密切关系,在各个海区有所差异,以南海种类为最多,东海次之,黄海最少,有些种类仅在一定季节随暖流到达东海与黄海。  相似文献   
105.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钻探资料,结合周边区域地质资料,论证东海外缘隆起带前中中新世基底岩系组成及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06.
鳚亚目鱼类是鲈形目中较大的一个亚目,现知全世界有127属,700余种(Nelson,1994)。目前还不断有新种发现,多数为海洋鱼类,世界性分布。 鳚亚目鱼类大多体型较小,对它们的研究也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这一类群的认识也愈来愈深入,其种类、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特点正逐渐为研究者所揭示。其中有些种类由于在海洋生态学、环境生物学和渔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吸引着许多鱼类学家和生态学家的注意和对其进行研究(Kotrschal,1992;Springer,1993;Stepien,1993)。 印度-西太平洋是鳚亚目鱼类种类最多的海区之一,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此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日本学者Masuda等(1984)总结了日本沿岸鳚亚目鱼类有86属212种,菲律宾已知有36属80余种(Herre,1953)。中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适合于鳚亚目鱼类栖息的生境相当广泛,种类也相当丰富。作者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标本和文献资料,经初步分析得出中国海区现有鳚亚目鱼类33属78种。  相似文献   
107.
《热带海洋》1990,9(1):61-68,T004
  相似文献   
108.
中国近海主要鱼类种群变动与生活史型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种为了种族的延续和繁衍,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其生存的一系列生态学特征,即生活史的选择型。具有不同生活史型鱼种的数量变动形式也不同,换言之,种群数量的变动方式是各个种生活史的反映,种群动态与其生活史选择型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增强,一些传统经济种类的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有的资源潜力削弱,甚至有的生物种群的再生机制受到破坏,使其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在强大的捕捞压力下,海洋渔业资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命周期长的种类被生命周期短的种类所代替;传统的经济种类被低质的小型种类所代替。渔业组成处于不断变化和演替之中,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将会发生变化,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 对各个生物种群来说,上述变化将不同程度地改变它们的生存条件。物种为了延续和生存,通过自然选择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适应性调节,因而,种群原有的生态学特征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生长速度提高、性成熟加快等。在渐变过程中,物种生活史选择方向也将发生变化。研究鱼类种群的变动及其生活史型的演变过程,对科学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卤虫幼虫n3HUFA的营养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美国BIOCAPSULON强化剂,国产鱼油和微绿球藻对营养状况差异较大的2个产地的卤虫幼虫进行强化培养,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等对幼虫n3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强化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墨鱼丸的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墨鱼肉特有的鲜美味道和洁白的肌肉颜色,以墨鱼肉为主原料,配合鲮鱼,鲢鱼,大眼鲷鱼等弹性形成能好且人格较便宜的鱼肉混和生产墨鱼丸,使墨鱼丸既有墨鱼特有的风味,弹性又比纯墨鱼制作的墨鱼丸强,同时成本也降低。通过分析墨鱼、鲮鱼、鲢鱼、大眼鲷鱼等肌肉结构特点和凝胶形成特性,研究生产墨鱼丸的工艺技术,墨鱼丸与其他鱼肉的混和比例及辅助材料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