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60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27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408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洪泽湖枯水年比较及与ENSO事件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54-1999年洪泽湖水文资料,总结出1999年干旱年汛期湖水入不敷出属历史旱年罕见。同时对湖区的干旱年与ENSO事件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得出拉尼娜事件结束的当年和次年洪泽湖都不会出现干旱年。  相似文献   
92.
利用TOGA—TAO赤道次表层海流与海温观测资料,比较清楚地揭示了1997/1998年El Nino期间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上空西风异常的驱动下,次表层异常海流的产生机制和向东传播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海表、次表层异常海流的两种热力平流过程,即水平温度平流和因海流水平辐合辐散造成的垂直上翻(或下沉)运动对混合层及海表温度异常的贡献,结果证实了后一效应对ENSO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还对文中的海流异常是否就是理论分析得到的Kelvin波在海流场上的反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1998/2000年ENSO冷事件过程诊断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对1998/2000年ENSO冷事件发展过程的诊断分析,揭示了这次事件爆发快、强度较大、结束时东太平洋海温变化突然,大气响应滞后等特点。通过与其它冷事件特征的比较,着重分析了冷事件爆发前期次表层海温及大气风场的演变特征,指出次表层冷水异常的发展和东移是本次冷事件爆发的基本条件,大气风场特征对冷事件的形成和加强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冷事件和爆发季节对事件的长度和强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将 1 960~ 1 991年的月平均 FSU风应力资料分解为旋转部分和辐散辐合部分 ,分别用以强迫模式海洋。所用的模式为一个 2层热带太平洋区域海洋模式。结果表明 ,就季节变化而言 ,不论是用旋转分量还是散合分量强迫海洋 ,都不能产生合理的冷舌 ,哪怕将旋转或散合分量放大一倍或缩小二分之一 ,也不能使冷舌的强度和分布得到合理的改善。若采用气候平均的含有季节变化的风应力 (未对旋转和辐散分量进行分离 ) ,则可产生与实际相符的海表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 ,分别叠加旋转和辐散分量的年际异常部分 ,通过对海洋的强迫 ,可产生海表温度异常。在年际异常旋转分量的强迫下 ,可产生较强的 SSTA振荡且具有明显的 ENSO周期 ;而在辐散辐合年际异常风应力的强迫下 ,则产生较弱的 SSTA,且振荡频率较高 ,ENSO周期不很明显。这些结果说明 ,风应力的涡旋和辐散辐合分量在海温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形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即合理的冷舌分布需要风应力旋转分量和散合分量同时作用于海洋方可产生 ,而仅有异常风应力的旋转强迫就可产生合理的 EL Nino/ La Nina现象。同时 ,风应力的辐散辐合分量在海洋平均状态的形成过程中是重要的 ,但在 EN-SO过程中就对海洋的作用而言则不如旋转分量重要。  相似文献   
95.
青藏高原臭氧的ENS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年际变化中的 ENSO信号,并与同纬度无山区及赤道地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 E1 Nino年(SOI指数为负)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增加,在 La Nina年(SOI指数为正)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减小。本文同时讨论了与ENSO事件有关的大气环流物质输送。  相似文献   
96.
大气季节内振荡:其全球同步性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揭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带之间存在着的大气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的同步性,以及大气季节内振荡与海温和大气向外长波辐射之关系的复杂性。我们还发现大气季节内振荡与Nino3指数的关系存在年代际尺度的变化,即,这种关系有时强时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97.
通过与历史上已发生的ENSO事件的比较,对1997-1998年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基本特征和可能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1997/1998年E1Nino事件具有显著的异常性和独特性,不同于以往单纯的东部型或西部型E1Nino。对用一个简化海气耦合动力学模式做1998/1998年E1Nino事件的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这次暖事件超前0-24个月的预报技巧均在0.5以上,模式对暖事件的成熟位相及以后阶段的预报比对暖事件的开始阶段预报得好。  相似文献   
98.
萨拉乌苏河流域150 ka BP以来的粒度旋回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150kaBP以来古流动砂丘砂与河湖相和古土壤在粒度上具有多次显著的粗细韵律交替变化,粒度参数-Mz、σ、Sk、Kg和SC/D亦随之响应为多波动峰谷交替的态势,同时,粒度特征值-φ5、φ16φ、φ25、φ50、φ84、φ9相应地表现为非常有节奏地跳动,据此,将米浪沟湾剖面划分为27个粒度粗细沉积旋回,并认为其是150kaBP以来在东亚冬夏古代季风交替影响下沙漠演变的一个颇为完整的气候-地质过程记录。  相似文献   
99.
High-resolution oxygen isotope records over the last 2249 ka (MIS 1–86)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cores of the upper section (105.08 m) at ODP Site 1143 (water depth of 2772 m) drilled in the Nansha area,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sampling resolution is at about 2 ka intervals, resulting in one of the best oxygen isotope records over the global ocean. The oxygen isotope curves, displaying details in the Pleistocene glacial cycles, have revealed a nearly 300 ka long stage of transition from a predominant 40 ka to 100 ka periodicity. Therefore, the “Mid-Pleistocene Revolu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transition rather than an abrupt change. Within the 100 ka glacial cycles, the changes in tropical sea surface water were found to lead those in high-latitude ice sheet. Our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ice sheet expansion and the glacial stage extens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th the 100 ka cycles must have been driven not by ice sheet itself, but by processes outside the high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相似文献   
100.
Hailstorm Loss Modelling and Risk Assessment in the Sydney Region,Austral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eigh  R.  Kuhnel  I. 《Natural Hazards》2001,24(2):171-185
This paper summarises work undertaken at the Natural Hazards ResearchCentre with regard to the compilation, climatological analysis and lossmodelling application of hailstorm data for the greater Sydney region. Itdiscusses the results from two associated research areas: ENSO-relatedclimatological analysis of hailstorm data, and insurance sector orientedrisk assessment of hail losses in the Sydney basin. The two complementaryproject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ailAUS, the first hail loss model for amajor urban area in Australia. The hazard occurrence module of the hailloss model i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good quality hail data set, whoseinterannual variability has previously been analysed with regard to the ENSOsignal. The paper presents the major results of the local hail data climatology,and outlines the structure of the hail loss model. The important practicalapplications that result from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good qualityclimatological data are no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