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941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5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自2000年以来围绕渤海湾的围海工程剧增,致使工程区附近潮流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排海高温浓盐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建立2000年和2015年两种不同岸线、地形条件下的三维数学模型对渤海湾沿岸3个电厂高温浓盐水表层排海问题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的潮流场和高温浓盐水输移扩散特征在近十几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工程后,渤海湾平均盐度增大0.203,平均温度升高了0.105℃,同时曹妃甸附近海域浓盐水输移扩散速度明显增加。增大排放口流量至12.7 m3/s,湾内最高温度为26.46℃,较2015年最高温度增加了2.72℃。本文模型可准确模拟及预测排海废水盐度、温度分布特征,为合理布置水电联产设备排放口的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针对传统海水营养盐检测方法不能满足海水营养盐长期原位监测需求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分光光度法的多量程海水营养盐原位传感器检测系统,通过对系统的高度集成及对多量程检测、低功耗技术、漏液保护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海水5项营养盐参数快速、宽范围、高精度的原位测量。经过实验室和青岛中苑码头现场测试,表明本营养盐传感器检测系统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能,可满足对5项营养盐参数的快速精确测量要求,实现了对海水营养盐参数的原位监测,为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供了数据支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
无机盐改性对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考察了无机盐改性对沸石覆盖控制底泥氮磷释放效果的影响,并对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NaCl及CaCl2改性对沸石吸附氨氮的性能影响不大;CaCl2改性可以提高沸石Ca2 的交换量而降低Na 的交换量,NaCl改性则可以明显降低Ca2 的交换量和增加Na 的交换量.②NaCl及CaCl2改性对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氨氮的释放影响不大,而对控制底泥磷的释放则影响较大,沸石覆盖控制底泥磷释放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aCl2改性沸石>天然沸石>NaCl改性沸石.③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氨氮释放的机理为沸石的物理吸附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控制底泥磷释放的机理包括沸石的机械阻挡作用和沸石与铵所交换出来的Ca2 对磷酸盐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94.
沙空那空盆地处于滇藏印支褶皱系南段,属于印支中央地块,沙空那空盆地已发现他曲、乌隆、廊开、哇伦等多处钾盐矿床,是亚洲重要的蒸发沉积型钾盐矿成盐盆地,本次研究的哇伦矿区便位于该盆地的中心地带.为了解决矿区勘查之初所遇到的困难,本次工作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仔细分析,提出了前人成果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已有地质、...  相似文献   
95.
The instantaneous salt dilution method for water discharge measurements in open channels has been improv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instrument measuring conductivity. The salt method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calibration and the actual measurement in the stream. The calibration aims to calculate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alt concentration at various degrees of dilution in a salt solution. The original undiluted solution is injected into the water of a stream and the conductivity is measured downstream from the injection site. When measuring, the new instrument integrates the conductivity over time. From the value obtained on the instrument's display, the water discharge can easily be calculated on a hand-PC in the field. The instrument has eliminated the subsequent calculation work formerly necessary. It has increased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and also reduced the need for field personnel during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96.
本文基于海洋站潮位观测数据、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信息以及长江口水文站径流量数据等,重点分析了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口咸潮入侵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咸潮一般从每年的9?10月开始入侵,翌年4?5月结束。3月咸潮入侵次数最多,达12次。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和咸潮持续时间均呈下降趋势,2009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最多,达13次,时间均发生在10月至翌年的4月;咸潮持续时间年际变化较大,2011年咸潮入侵持续时间最长,累计为55 d。2015?2018年,咸潮入侵次数和入侵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2018年没有监测到咸潮入侵过程。(2) 1?4月,长江口处于季节性低海平面期,且同期径流量少,但是受东亚季风影响,持续的增水过程使得增减水?径流量综合影响指数明显偏高,其中1月、2月、3月的影响指数分别为1.5、1.9和1.6,该时段长江口的咸潮入侵过程主要受增减水的影响。5?7月,长江口径流量明显增加,海平面?径流量综合影响指数均小于0,径流的作用强于海水上溯。8月,长江口径流量开始下降,虽然季节海平面较高,但是长江口呈现明显的减水过程,海平面?径流量和增减水?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0.1和?1.6,基本不会发生咸潮入侵。9月,长江口处于季节高海平面期,并且以增水为主,海平面?径流量和增减水?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较大,分别为1.2和1.0,易发生咸潮入侵。10月、11月长江口海平面?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1.5和0.8,径流影响弱于海水上溯,易发生咸潮入侵。(3) 2009?2018年发生的48次咸潮入侵过程有2/3恰逢天文大潮。在某些年份长江口沿海基础海平面偏高,若持续增水恰逢天文大潮,则加剧咸潮入侵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7.
气候变化对徐闻盐场海盐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徐闻盐场气象站近41年观测资料,对盐场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海盐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0.14×℃/10年),年蒸发量和年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129.1 mm/10年与-0.46(m.s-1/10年)。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年日照时间无显著趋势性变化。蒸发量变化是影响原盐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海盐生产旺季(4~8月)的盐产量与蒸发量、日照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现负相关。若未来气候继续变暖,热带气旋影响不增多,对海盐生产可能有利。  相似文献   
98.
Integration of extensive fieldwork, remote sensing mapping and 3D models from high-quality drone photographs relates tectonics and sedimentation to define the Jurassic–early Albian diapiric evolution of the N–S Miravete anticline, the NW-SE Castel de Cabra anticline and the NW-SE Cañada Vellida ridge in the Maestrat Basin (Iberian Ranges, Spain). The pre shortening diapiric structures are defined by well-exposed and unambiguous halokinetic geometries such as hooks and flaps, salt walls and collapse normal faults. These were developed on Triassic salt-bearing deposits, previously misinterpreted because they were hidden and overprinted by the Alpine shortening. The Miravete anticline grew during th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and was rejuvenated during Cenozoic shortening. Its evolution is separated into four halokinetic stages, including the latest Alpine compression. Regionally, the well-exposed Castel de Cabra salt anticline and Cañada Vellida salt wall confirm the widespread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diapiric evolution of the Maestrat Basin. The NE flank of the Cañada Vellida salt wall is characterized by hook patterns and by a 500-m-long thin Upper Jurassic carbonates defining an upturned flap, inferred as the roof of the salt wall before NE-directed salt extrusion. A regional E-W cross section through the Ababuj, Miravete and Cañada-Benatanduz anticlines shows typical geometries of salt-related rift basins, partly decoupled from basement faults. These structures could form a broader diapiric region still to be investigated. In this section, the Camarillas and Fortanete minibasins displayed well-developed bowl geometries at the onset of shortening. The most active period of diapiric growth in the Maestrat Basin occurred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 which is also recorded in the Eastern Betics, Asturias and Basque-Cantabrian basins. This period coincides with the peak of eastward drift of the Iberian microplate, with speeds of 20 mm/year. The transtensional regime is interpreted to have played a role in diapir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
本项研究选取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区作为研究区,筛选出了9种优势盐生植物,开展了盐生植物生长区土体颗粒、容重、含水量等物理性质指标,以及土体中HCO<sub>3</sub><sub><sup>-</sup></sub>、Cl<sub><sup>-</sup></sub>、SO<sub>4</sub><sub><sup>2-</sup></sub>、K<sub><sup>+</sup></sub>、Na<sub><sup>+</sup></sub>、Ca<sub><sup>2+</sup></sub>和Mg<sub><sup>2+ </sup></sub>7种易溶盐离子含量试验测试,分析了区内芦苇、海韭菜等9种盐生植物茎叶和根系部分HCO<sub>3</sub><sub><sup>-</sup></sub>、Cl<sub><sup>-</sup></sub>等7种易溶盐离子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内9种盐生植物对易溶盐离子吸收作用及其差异性;采用盐生植物地上茎叶部分K<sub><sup>+</sup></sub>/Na<sub><sup>+</sup></sub>值结果,定量评价了区内9种盐生植物耐盐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区内9种盐生植物茎叶部分K<sub><sup>+</sup></sub>/Na<sub><sup>+</sup></sub>比值,其由大至小依次为:小花棘豆0.84、羊齿天门冬0.58、白刺0.55、盐地风毛菊0.52、海韭菜0.50、无脉苔草0.47、洽草0.41、芦苇0.39和赖草0.34。本项研究结果,利用为尕斯库勒湖区及其周边地区,利用盐生植物有效改良土壤盐渍化方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0.
察尔汗盐湖地下晶间卤水蕴藏了宝贵的盐湖矿产资源,如何确定地下卤水的赋存规律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卤水开采和补给方案,正成为盐湖资源大规模可持续利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察尔汗盐湖西北部的典型采卤区作为研究区域,1)利用新型的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通过在研究区布设两条十字交叉的测线,探测并反演解译测区地下60米深度内的卤水静态赋存形式,2)结合OpenGeoSys(OGS)多物理场耦合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对测区地下卤水的动态运移形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地面核磁探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量整体偏低,最大含水量约0.8%,平均含水量约0.4%。测点结果给出的含水层位分界面与邻近钻孔的地层层位分界面的一致性较高,浅部的层位误差在10%以下,达到了0.5米的精度。考虑到测区南北两边均有采卤渠正在汲取地下卤水,且在测区中心存在两条废弃的采卤渠,OGS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卤渠造成测区浅部卤水较大空缺,与研究区浅部含水量总体偏低的探测特征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核磁共振技术能准确探测卤水当前的赋存状态,地下水运移模拟技术可以深入认识采补活动引起卤水赋存状态的变化规律。探测和模拟结合的联合研究是确定卤水赋存规律的重要手段,研究成果可为盐湖资源合理开采高效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相关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