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9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658篇
测绘学   730篇
大气科学   750篇
地球物理   277篇
地质学   689篇
海洋学   457篇
天文学   502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报道了文昌鱼哈氏窝匀浆刺激蟾蜍足细胞释放精子过程所发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一步证实这种匀浆含有类似脊椎动物促黄体生成素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2.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23.
把鹧鸪菜藻体切成大小不同的切段、以及任意切碎,培养于添加氮、磷素的消毒海水中,后者分10℃、15℃、20℃、25℃四种不同温度条件培养,结果全部切段、切碎片都很快再生出假根附着于基质,并再生出一至多个叶状体;叶状体长大后从基部长出新的假根成为完整的幼苗(再生苗)。试验表明,大的切段其再生苗生长快、长度大,但出苗率(一定长度的藻体长出再生苗数量)低。培养温度较高时(20—25℃),藻体任意切碎片再生速度快、附着速度快、数量多且较牢固。利用藻体切碎片来培养鹧鸪菜幼苗是可行的;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0℃以上、海水比重为1.010左右。本文还对鹧鸪菜损伤藻体再生的情况(繁殖生殖学)进行一些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24.
利用抽水井群和注水井群可以控制生态围垦区的地下水位.研究了潜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下浸润线的求解方法,利用势流理论和镜像原理,在假定含水层水平及土层渗透系数各向同性的条件下,推导出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及非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还对潜水单个非完整抽水井及非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的解析解和数值解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得较好.同时还给出该理论用于地下水位控制中求解抽水量和注水量的方法等,对工程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纪文君  王卫强 《台湾海峡》2002,21(3):340-343
介绍了Ekman螺线的动力学结构 ,分析研究了风应力及海水内部的动量传递形式 .结果表明 :动量传递方向与海流方向成 45°左偏 .这对于研究海洋内部的动力结构是有意义的 .  相似文献   
26.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中华半管藻的营养细胞和休眠孢子的形态结构显示:营养细胞上下壳各具一个线性裂口而不外突的唇形突,壳壁上的眠纹放射状,爪状连接刺上有零散的单孔,从单孔分泌胶质与相邻细胞连接;休眠孢子双凸透镜形或近球形,壳厚,表面平滑无纹饰,上壳面边缘具8~16根分叉长刺,下壳面具微刺,外围有一裙状物,其上有微孔。两类细胞不同的形态特征反映其不同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27.
平均大潮高潮面的科学定位和现实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平均大潮高潮面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我国海岸线(岛屿岸线、明礁、灯塔)起算面的定义。引入了三个国标的定义和沿海五省制定的法律条例的规定,结合东海及其岛屿海岸线不同起算面的计算算例,论证了我国海岸线就是平均大潮高潮面形成的实际痕迹线,并以此作为海陆分界线的科学定位和现实意义,澄清了在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异议和模糊认识。同时,并就这一重要的基准面进行现实的描述,以期服务于当前我国沿海经济建设、海域使用管理、海岸带开发和有关专项调查以及海洋测绘事业中。  相似文献   
28.
Peptidoglycan (PG) is a biopolymer found exclusively in the cell wall of bacteria. Recent chemical analysi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suggests that a major amount of the muramic acid, an amino sugar present only in PG, could not be accounted for in terms of bacterial cells (Benner and Kaiser, 2003); however, data on particulate PG is quite sparse. In the present study, conducted in 1996, the PG was examined at 5 sampling site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in natural seawater cultures. Particulate PG, which was concentrated using a 96-well filtration plate equipped with Durapore filters (pore size, 0.22 μm), was measured by the silkworm larvae plasma (SLP) assay. The PG concentration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depth and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bacterial abundance throughout the entire water column. However, the ratio of particulate PG to bacterial abundance varied with depth. The average ratio was 0.61 ± 0.53 (average ± SD, n = 40) between 50 and 2000 m, which agreed with the bacterial cellular PG content from 0.63 to 1.1 fg cell−1 obtained in seawater cultur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tios of PG to bacteria from the surface to 50 m (3.7 ± 2.6, n = 29) and below 2,000 m (2.1 ± 1.7, n = 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50 and 2,000 m. These results may suggest that, in the surface and deep layers,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particulate PG was present in bacterial detritus, whereas this fraction was reduced in the middle layer.  相似文献   
29.
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及单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于1992年1月-1994年4月,进行超声波处理方法制备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以作为基因工程受体,以及制备单细胞用于固体平板克隆化培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以20kHz频率、15W功率作用30s,可使藻丝体断裂成15.0±1.6个细胞长度;延长作用时间,至2-6个细胞长度时,细胞壁结构遭到破坏,形成部分原生质体;继续作用,可形成少量原生质体和大量单细胞。断裂藻丝体、部分原生质体、单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均可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再生或生长。以一定密度涂布单细胞与原生质体,能够形成彼此分开的单个克隆,可用于筛选及遗传分析。本文提供了一种节省溶菌酶的制备螺旋藻透性体的方法,超声波作用利于外源基因的导入,而涂布培养利于进一步的筛选和形成克隆。  相似文献   
30.
以某25万吨矿石码头工程为例,分别进行了单流、单浪和浪流共同作用下,系泊船舶撞击力和系缆力试验。研究了不同水位、不同船舶载度、不同浪流夹角,单流、单浪和浪流共同作用时对船舶撞击力和系缆力的影响。分析了该码头工程护舷和缆绳的布置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