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55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21.
共生藻属( Symbiodinium)主要指一类与无脊椎动物或原生生物共生的甲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常见物种.本研究从中国沿海和一艘停靠在厦门港的货轮压舱水中分离出了4株贪食共生藻(Symbiodinium voratum).贪食共生藻运动细胞较小(长9.7±1.3 μm,宽8.7±0.9 μm) ,能够产生不...  相似文献   
522.
Fc受体(Fc Receptors,FcRs)是一类与免疫球蛋白的Fc段特异性结合,介导多种免疫反应的受体分子。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6个FcRs基因,分别是LcFcγRⅠL、LcFcγRⅡ、LcFcγRⅡaL、LcFcγRⅢ、LcFcRL5和LcFcRLA,其开放阅读框(ORF)大小分别为1 070、2 486、1 145、 1 955、4 125、1 659 bp。大黄鱼的6个LcFcRs都具有一个信号肽和2~8个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LcFcγRⅡ、LcFcγRⅢ和LcFcRL5还包含一个跨膜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FcγRⅠL、LcFcγRⅡ、LcFcγRⅡaL和LcFcγRⅢ主要在鳃或肠等黏膜组织中表达,而LcFcRL5和LcFcRLA主要在脾和头肾等系统免疫组织中表达;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脂多糖(LPS)刺激后,这6个LcFcRs基因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在不同时间出现了显著上调;双链RNA病毒类似物Poly(I:C)刺激后,6个LcFcRs在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而LcFcRL5在脾脏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在头肾中则明显下调,提示大黄鱼FcRs可能在LPS和Poly(I:C)诱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但又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3.
本研究从西印度洋表层沉积物中筛选获得1株高抗性、稳定性好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XN149,通过形态学、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了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XN149为漳州芽孢杆菌(Bacillus zhangzhouensis),具有较高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酶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 ℃,最佳pH为6.0,该条件下发酵48 h后粗酶液酶活力为(60.19±0.31) U/mL。在30~60 ℃及pH为5.0~8.0时酶活性稳定性较高,Fe3+、Mn2+对该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a2+对其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综上,漳州芽孢杆菌XN149是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一定的酸碱耐受性,具有潜在的产业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24.
The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cirolanid isopod Excirolana armata (Dana, 1853) were analysed through monthly samples from December 2003 to November 2005 on Una beach, São Paulo state (24° S), in Southeastern Brazil. Sampling was performed along three transects established from the base of foredunes to the waterline. On Una beach, E. armata showed continuous reproduction with higher abundances of ovigerous females in winter and spring (July–November) with a higher peak of juveniles in spring (November 2004). The fecundity ranged from 2 to 18 eggs/embryos per female, depending on the female length. The incubation period was estimated as 2 months. The life span of males and females was nearly 1 year. The short life span and the high energetic expenditure inherent to reproduction with maternal care, probably kept females from producing more than one brood in their lifetime. When comparing the population of E. armata on Una beach (24° S) with populations in Southern Brazil (32° S), Uruguay (34° S) and Argentina (36° S), it was verified that several biological population traits (length of the smallest juvenile, length of the largest individual, length of the smallest and largest ovigerous females, range of fecundity and life span) tended to increase at higher latitudes, whereas other traits (instantaneous rate of mortality and the curvature parameter of von Bertalanffy growth function) tended to decrease. However, comparing E. armata on Una beach (24° S) with a population situated at a close latitude (25° S), unexpected differences in relation to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to growth demonstrated and reinforced the importance of density‐dependent factors over life history traits of E. armata on dissipative beaches.  相似文献   
525.
从物理过程和营养输送方面讨论了2006~2007年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叶绿素口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表层水体从南至北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北部海区叶绿素口含量平均值以春季居高,冬季最低;中部海区以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南部较反常,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浙闽沿岸流、海峡暖流及上升流所造成的营养盐输入方式的差异可能是决定海峡叶绿素口含量季节分布南北差异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还表明,春、夏季叶绿素口含量的分布在南部和北部海域均主要受营养盐限制,秋季叶绿素口含量在南部和北部海域分别主要受到磷酸盐含量和水温的影响,冬季叶绿素α含量在南部和北部海域分别主要受到硝酸盐含量和水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6.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刺鲳种群生态学参数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2002年周年逐月采集台湾海峡中北部单拖渔船渔获的刺鲳样品578尾,进行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关系的研究,与1982~1984年渔获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结合1995~2008年渔业投入量和产出量的变化,探讨其种群变化趋势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2001~2002年刺鲳群体的L∞值为238.17 mm,W∞值为506.31 g,k值为0.338 3,t0值为-0.953 4a,tr值为2.146 2a.总死亡系数为2.364 1,自然死亡系数为0.841 5,捕捞死亡系数为1.523 0.与1982~1984年相比,渔获群体发生了个体小型化、结构低龄化、性成熟提早等生态学变化.这些变化与该渔场自1993年以来不断加大捕捞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且大量捕杀幼鱼,开发比率高达0.644 1,处于过度开发有关.因此必须强化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同时实施最小可捕叉长为126.19 mm和最小可捕体重为58.81 g的管理制度,使该海域渔业资源得以恢复,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27.
李进寿  陈军  唐艳霞  柯才焕 《台湾海峡》2010,29(4):460-465,593,593
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检测了杂色鲍血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对不同含量荧光微球悬液的吞噬率.其结果表明体内注射法测定吞噬率的方法不可行.在体外吞噬中,当荧光微球含量为血细胞含量的68.2倍时吞噬率达98.43%±1.27%,随着荧光微球含量的降低血细胞吞噬率也随着降低.当荧光微球含量为血细胞含量的6.82倍时吞噬率为63.45%±6.05%,以这一含量进行血细胞吞噬率的测定比较恰当.利用这一含量测定了正常鲍与经过低盐(S=18)海水胁迫24 h后鲍的血细胞吞噬率的变化,正常鲍的吞噬率为68.71%±10.05%,经低盐海水胁迫后鲍的吞噬率为49.49%±10.18%,吞噬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p〈0.05).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相比传统的显微镜镜检记数法检测杂色鲍血细胞吞噬率更为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528.
以褐菖鲉为实验鱼类,以其鳃丝EROD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室内鳃丝EROD活性测定方法条件的摸索和现场海域石油类污染监测的初步应用研究.室内EROD活性测定条件摸索实验结果表明:褐菖鲉鳃丝EROD活性测定的最适pH值为7.8、最适温度为35℃、最适鳃丝用量为18.8±1.9 mm;在鳃丝总长相近(约20 mm)的条件下,剪切成2 mm长的鳃丝片段与否对于EROD活性无显著差异;反应50 min内EROD具有较高活性,随后呈现下降趋势.2次厦门西海域污染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褐菖鲉鳃丝EROD活性与海水石油类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褐菖鲉鳃丝的EROD活性测定方法与褐菖鲉肝的一样,能够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现场海区的石油类污染及其生化效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529.
原油水溶性成分对斜带髭鲷受精卵及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8年8月的北部湾涠洲岛附近发生特大溢油事故为背景,研究涠洲岛原油水溶性成分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受精卵孵化及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受精卵24 h孵化试验中,原油水溶性成分对斜带髭鲷受精卵孵化抑制的半效应浓度EC50(95%置信限)为2.02(1.25~3.25)mg/dm^3,且抑制效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原油水溶性成分对刚孵出的仔鱼具有明显的致畸或致死效应.仔鱼的48 h急性毒性试验中,仔鱼12、24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95%置信限)分别为0.91(0.65~1.29)、0.16(0.06~0.50)、0.14(0.05~0.43)mg/dm^3.可见原油水溶性成分对斜带髭鲷受精卵孵化及刚孵出幼体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530.
方斑东风螺样品采自福建省南部诏安海域.其卵囊无色透明,叶片状,每个卵囊内有受精卵500~1 600个,卵径为280~308μm.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在卵囊内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卵裂分别为经裂,分裂中有极叶出现.随后其卵裂以螺旋式不等裂方式进行,在胚胎的动物极形成帽状胚盘.其囊胚期胚体开始缓慢转动.在水温为29.0~29.5℃的条件下,产卵后60~63 h其成为早期面盘幼虫.此期以面盘、足、壳的出现为标志.中期面盘幼虫阶段包括囊内的面盘幼虫至出囊后且卵黄尚未消失的浮游幼虫初期阶段.出囊后的幼虫浮游1~2 d后,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面盘幼虫,心脏搏动频率加快,足变大并伸长.在水温为27.5~28.5℃的条件下,经10~12 d的浮游,后期面盘幼虫转为底栖生活,随后面盘退化、萎缩并完成变态,营爬行生活,贝壳上出现棕褐色斑纹,成为稚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