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5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虾病毒病与化学需氧量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虾池内主要环境因子与对虾病毒病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虾池内化学需氧量(COD)太高是诱发对虾病毒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利用多级S型净化池可以大幅度消除水体中的COD,有效预防对虾病毒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2.
T-E染色法用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现场快速诊断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T-E染色法可对该病进行现场快速诊断。取发病对虾的胃上皮区组织 或鳃组织,用T-E染液进行压片染色,可观察到上皮细胞核和结缔组织细胞核的病 毒性病理变化:细胞核质被挤到核的边沿,核内空泡化。发病严重的对虾胞核显著 膨大,核内呈嗜伊红着色。用这一染色法在现场仅需10min就可掌握对虾的细胞病 理变化,诊断结果与组织切片的H-E染色法一致。  相似文献   
103.
104.
舟山鱼类油脂中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对虾血淋巴蛋白质、葡萄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日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5):476-480
于1992-1993年5月和10月,在胶州湾捕捞中国对虾亲虾,9月在莱州和胶南采集的人工养殖中国对虾,采用双缩脲法测定其血淋巴中的血清总蛋白含量,用0-TB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并研究注射灭菌海水、海洋弧菌后,对中国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6.
皱纹盘鲍对河流弧菌-Ⅱ苗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于1993-1995年,用免疫法防治皱纹盘鲍脓疱病,河流弧菌-II分离自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太平洋海珍品养殖公司的患脓疱病的皱纹盘鲍;健康皱纹盘鲍,由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石庙苗种厂提供,鲍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吞噬实验,取健康皱纹盘鲍的血淋巴与肝素和菌液铵一定比例混合后,置湿盒内37℃培养30min,取一滴涂片,吕氏液染色后观察,用该病原菌制做菌苗,大量扩增病原菌,用0.1%-1.0%的甲醛洗下菌苔,处理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报道了在患“红肉病”文蛤组织中发现的 3种病毒样颗粒。 1种主要存在于鳃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 ,呈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 (5 0~ 6 0 ) nm× (5 0~ 110 ) nm,无囊膜包裹。另 1种为球形 ,直径 16 0~ 180 nm,有囊膜 ,存在于外套膜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质中。第 3种存在于消化盲囊上皮细胞质内 ,为无囊膜包裹的球形病毒样颗粒 ,直径为 5 0~ 80 nm。  相似文献   
108.
三疣梭子蟹乳化病血液生化指标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珊  王国良  陈寅儿 《台湾海峡》2006,25(4):473-477
对患乳化病的三疣梭子蟹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与健康三疣梭子蟹相比,病蟹肌酐、总胆固醇、Na^+、Cl^-、Mg^2+、Ca^2+等含量明显上升,而血糖、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含量却显著下降.通过感染试验的追踪检测,并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24h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血液生化指标为血糖、总胆固醇、总蛋白、谷草转氨酶和Mg^2+,此5种指标可作为三疣梭子蟹乳化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9.
海水养殖斜带石斑鱼溃疡病病原菌(溶藻弧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患溃疡病的斜带石斑鱼肝脏分离到 1株细菌EpGS0 2 10 0 1,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是斜带石斑鱼的病原菌 ,对斜带石斑鱼的半致死剂量为 2 .0× 10 5CFU·g-1。对EpGS0 2 10 0 1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指标测定、API细菌鉴定系统和 16SrRNA基因序列比较鉴定。结果表明 ,该菌为溶藻弧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及阿米卡星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靶器官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探讨病毒传播途径,运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对患淋巴囊肿病毒病的牙鲆和鲈鱼的组织进行显微观察,并对病毒感染的靶器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牙鲆体表皮下结缔组织中,当大量成纤维细胞膨大、变圆,大小为10~18μm时,细胞膜外未出现囊壁,少数细胞的细胞质中观察到嗜碱性物质;18~20μm的膨大细胞在细胞膜外出现囊壁,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物质;>20μm的细胞具有了淋巴囊肿细胞的典型特征。另外,在牙鲆鳃、肠上皮下结缔组织和粘膜下层中,脾、头肾边缘组织和表面系膜、肝表面系膜,以及鲈鱼的鳃等部位均观察到淋巴囊肿细胞,并在牙鲆和鲈鱼脾内观察到膨大细胞。因此,淋巴囊肿病毒的靶器官主要是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其次是鳃、体腔膜、肠、脾和头肾。鱼体表皮下结缔组织是淋巴囊肿病毒病的检测、检疫和早期诊断的最佳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