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52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自动电位滴定技术精确测定铜矿石中高含量铜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铜矿石中百分含量铜的分析通常采用手动目视滴定法,该方法借助化学指示剂判定终点,存在终点判断和人为操作等误差,精密度、可靠性相对较差。基于此,本文建立了精确测定铜矿石中高含量铜的分析方法,采用智能型自动电位滴定仪自动判定终点,高分辨加液器精确控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加入量至0.001 m L,并且通过加大碘化钾用量使得滴定中产生的碘化亚铜被高浓度的I-溶解,消除对碘的吸附影响。本法应用于铜含量为24.2%~59.09%的铜精矿、黄铜矿、铅黄铜国家标准物质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n=10)0.3%,极差仅为0.13%、0.21%、0.29%,优于手动目视滴定法。本法提高了铜矿石分析的自动化程度,适用于精确测定铜含量大于0.5%尤其是10%以上的铜矿石。  相似文献   
62.
硫代硫酸钠沉淀法富集铜冶炼废酸中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有色集团铜业公司冶炼废酸量每年约为1×105m3,其中铼含量为5~70 mg/L,为综合利用废酸中的铼,采用硫代硫酸钠作为特效沉淀剂,对该沉淀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废酸中铼含量对铼沉淀率的影响做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得到较优化的沉淀条件。进一步的中试放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富铼渣泥中含铼达1.66%,铼的回收率达到99.8%。在此基础上,对沉淀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方法工艺简单,铼沉淀率高,环境友好,较适用于废酸中铼的高效提取。  相似文献   
63.
在青海埃坑南矿区钻遇含角砾石的断层泥地层,孔壁坍塌、掉块,卡钻事故时有发生,几乎无法继续钻进,使用水玻璃与相关钻井液处理剂配合使用制备水玻璃钾基抑制冲洗液,用来平衡地层压力保护孔壁,并且加大金刚石钻头及扩孔器外径,解决了钻孔坍塌、缩径以及卡钻等问题,使施工顺利进行,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4.
高岭石插层复合物作为新型矿物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然而,插层复合物热稳定性较难控制使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本文应用热分析、X射线衍射、质谱及发射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对煤系高岭石/醋酸钾插层复合物受热分解产物及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系高岭石/醋酸钾插层复合物热相变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插层水脱嵌(约350℃),插层剂醋酸钾脱嵌(约400℃),脱羟基(约450℃),偏高岭石形成(450~550℃),KHCO3出现(约600℃),KHCO3热分解形成K2CO3和KAl Si O4出现(约700℃),热解产品K2Al2Si O4出现(约800℃),K4Al2Si2O3出现(900~1000℃),大量K3Al O3形成阶段(1100℃及以上)。此外,还发现通过控制插层率和加热温度,可实现高岭石插层复合物的可控分解、新物相合成与转变,从而有利于新材料的合成。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生姜氮钾配施的增产效应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 明:氮钾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的增产幅度,柴姜为15.3%~58.4%,平均增产率 为35.8%;狮子头姜产量提高18.2%~46.9%,平均增产28.7%。增施氮钾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 机质、全N、有效P、速效K、缓效K、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降低NO3-盐含量,促使土壤pH趋于 中性,对全P和碱解N含量影响较小。土壤N素和P素大量盈余,不施钾时土壤K亏损严重,施钾 处理土壤钾基本上处于盈余状态,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6.
钾含量对白云母X射线衍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白云母X射线衍射峰强度的理论计算,发现其衍射峰的强度随钾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对白云母活化释钾后不同钾含量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发现实测的衍射峰强度值与计算值变化趋势一致。计算与实测的白云母特征衍射峰强度比值曲线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这些结果表明白云母中钾含量是其X射线衍射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为了查明钠基蒙脱土的水合演化过程,以天然钠基蒙脱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在相对湿度( )为0~0.98区间的水汽等温吸-脱附试验,通过吸附速率曲线、BET曲线界定钠基蒙脱土各水合阶段及相应的水合主控因素;通过测定晶层 值变化规律,从吸附水影响黏土矿物晶层厚度的角度探讨钠基蒙脱土的水合演化特征;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从水分子结构伸缩振动信息角度对钠基蒙脱土水合演化过程进行定性定量验证;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以吸附水相变所需能量与吸附水重量变化的角度解释钠基蒙脱土的吸附水特征与其水合机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相对湿度下(0 0.15),以钠基蒙脱土矿物外表面吸附为主,形成表面吸附水;0.15 0.40为钠基蒙脱土层间阳离子水合阶段;0.40 0.98,为晶层内外表面水合阶段,水分子逐步完整的包裹蒙脱土,形成多层吸附层。钠基蒙脱土的水合演化过程受控于层间钠离子与晶层基面,层间钠离子的水合能影响了钠基蒙脱土水合演化的起始顺序。  相似文献   
68.
Analyses (n = 525) of chloride (Cl), bromide (Br), nitrate as nitrogen (NO3-N), sodium (Na+), calcium (Ca2+) and potassium (K+) in stream water, tile-drain water and groundwater were conducted in an urban-agricultural watershed (10% urban/impervious, 87% agriculture) to explore potential differences in the signature of Cl originating from an urban source as compared with an agricultural source. Only during winter recharge events did measured Cl concentrations exceed the 230 mg/L chronic threshold. At base flow, nearly all surface water and tile water samples had Cl concentrations above the calculated background threshold of 18 mg/L. Mann–Whitney U tests revealed ratios of Cl to Br (p = .045), to NO3-N (p < .0001), to Ca2+ (p < .0001), and to Na+ (p < .0001)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urban and agricultural waters. While Cl ratios indicate that road salt was the dominant source of Cl in the watershed, potassium chloride fertilizer contributed as an important secondary source. Deicing in watersheds where urban land use is minimal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l dynamics; however, agricultural practices contributed Cl year-round, elevating stream base flow Cl concentrations above the background level.  相似文献   
69.
碳酸氢钠(NaHCO_3)俗称小苏打,其产品质量取决于颗粒的大小,晶体的形貌和样品的纯度等诸多因素。本论文基于连续稳态MSMPR结晶器原理,研究了不同停留时间下,碳酸氢钠从碳酸钠溶液中冷却结晶过程动力学。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NaHCO_3的结晶动力学操作模型。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随停留时间的增加,NaHCO_3过饱和度降低,晶体生长速率和成核速率均减小,相应的平均粒径增加,细颗粒含量减小;适当延长停留时间是制取高品质小苏打产品的有效途径。冷却结晶过程可有效增加小苏打产量,小苏打收率维持在55%左右。此外,一定Na_2CO_3存在下冷却结晶碳酸氢钠晶体形态由细长的针状变为规整的片状。  相似文献   
70.
针对银量法测定化学试剂氯化钠中氯化钠纯度,讨论了氯化钠纯度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及评定方法,当K=2,氯化钠纯度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99.70±0.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