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4篇
  免费   837篇
  国内免费   1284篇
测绘学   719篇
大气科学   384篇
地球物理   1703篇
地质学   2147篇
海洋学   75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401篇
自然地理   66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Abstract

Fluid dynamical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predicts a large-scale regional domal uplift prior to basalt eruptions in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which can be readily measured when a plume head rises below a shallow marine sedimentary basin. Research on the sedimentology, biostratigraphy, and isotopic chronology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demonstrates that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Maokou stage is not uniform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but rather sedimentary facies with a north–south linear alignment and west–east different distribution controlled by the syn-depositional normal faulting of the Changhai and Xiaojiang faults, which are the result of underwater dynamic uplift induced by deep mantle activity. The dynamic uplift started in the Maokou stage. Thus, thinning of the Maokou limestone was the product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itial depositional thickness caused by the underwater uplift and post-depositional surface uplift and erosion, but post-depositional uplift was much less than kilometre scale. Sedimentary facies differentiation and tectonic–sedimentary evolution in the Maokou stage provide a constraint for the time of the initial eruption and eruption environment before and during the Emeishan basalt eruption. Small-scale magmatic activity might have already begun in the middle of the Maokou stage, whereas submarine and terrestri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coexisted before and during Emeishan basalt eruption.  相似文献   
992.
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明挖隧道工程与既有京广铁路线近距离并行长达5 km,为了摸清列车动载对桩锚支护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锚固形式对动载的响应特点,特在该隧道设立压力分散型锚索试验段,与现场普遍采用的拉力集中型锚索锚固段相对照,进行长期应力、应变量测。在此基础上,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对比了压力分散型锚索与拉力集中型锚索在应对动载方面的不同特性。研究表明,压力分散型锚索的抗振性能是拉力集中型锚索的5倍,而且具有应力调整时间短、长期抗振性能稳定,预应力损失幅度小、比例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3.
胡勤  戚承志 《岩土力学》2012,33(4):1268-1274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发平台,对Ramberg-Osgood土动力非线性本构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合理的假设得出了模型修正参数?、R的取值方法和算法。滞回曲线加卸载规律符合修正后的Masing准则。并进行了三维场地地震动非线性分析,分析了不同输入峰值的地震波对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与一维场地动力分析Shaking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分析时的水平位移和相对位移要大于等效线性情况下的相应位移,这表明采用何种本构关系将影响到得到的场地的地震动反应结果,因此,在工程应用时需加以合理的选择,并对最终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小而肥”油田油气成藏特点,以贝尔凹陷贝中油田为例,在对其探评井及开发井测井曲线、地震解释成果、测井解释资料、试油试采动态开发数据研究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其断裂系统拆分结果,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和油藏解剖得知,贝中油田南一段主力油层在“满凹含油”的基础上,形成含油性差区或水区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断层断失作用造成目的层内主力...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提高滑坡的预测精度,通过对灰色GM(1,1)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各自优缺点及互补性的分析,建立了GM—BP串联组合预测模型。模型首先采用等维动态GM(1,1)模型进行初步预测,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初步预测的结果进行训练及仿真,通过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参数的判定选取,获得组合模型预测值。以茅坪滑坡为例,对位移进行了预测。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GM—BP串联组合预测模型在短期预测精度上高于单一模型。  相似文献   
996.
以2000年及2007年黄河三角洲滨海区采集的123和15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数据基础,经实验室分析取得各样品的粒度参数,结合地貌条件、动力条件和水深资料,探讨黄河三角洲滨海区沉积物的分布类型、粒度特征以及其动力分区等方面的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质粉砂;中值粒径由岸向海逐渐变细;分选系数整体偏高反映了的复杂性;偏态值均为正,其极高值大都分布于水深10m左右的区域;峰态的极大值分布于现行河口的南侧,极小值分布于湾湾沟口和飞雁滩以东的近岸。Flemming三角图反映出冲蚀区的动力条件整体较强;淤积区内清水沟老河口附近的动力条件比现行河口强;浅海平原区水动力较弱且单一。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大比例尺DLG更新测绘方法的调研,分析了目前社会发展对其现势性的需求,并根据现有大比例尺DLG各种不同更新技术方法,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动态维护机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以移动通讯数据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时态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导航地理信息的变化发现、分析甄别、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发布服务一体化的增量式更新服务模式、技术、软件、质检和标准体系,论述了多源数据融合、时空模型及空间关系的动态实时维护、多尺度增量式导航电子地图综合处理、路径规划和质检方法等关键性技术,实现了导航电子地图近实时更新服务。  相似文献   
999.
采用ArcGIS Engine(ArcEngine)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实现了高斯烟团气体扩散模型的空间动态模拟,分析计算了气体扩散过程中的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动态城市交通网络优化模型研究及算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行车路线所耗时间是用户关心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构建了基于时间因素的城市交通网络模型,为反映交通网络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特性,网络模型中弧的权重是和时间统计变量相关.本文设计了交通网络模型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针对实际交通网络的行驶线路选择人群中乐观型、保守型和折中型,给出了路线选择的简化模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