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研究了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甲壳动物卤虫的干重及能值的影响.实验表明,经过18h的染毒实验,7 500尾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在水体中有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或过滤液(细胞密度均为200cells·ml-1)存在的情况下,其总干重及总能值的增加明显受到抑制.卤虫总干重,对照组增加0.010 4g,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均增加了0.002 2g,仅为对照组的21.1%;卤虫总能值,对照组增加0.143 5kJ,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则分别增加0.018 0kJ和0.056 8kJ,分别为对照组的39.5%和12.5%.经SAS软件分析,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对卤虫总干重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7 0),而对其总能值增加则无显著差异(p=0.1251);而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对卤虫的总干重、总能值的增加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21 5和0.013 5).另外,无论是藻细胞或是过滤液对卤虫的比能值均无影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使卤虫总干重减少可影响其他相关海洋动物的食物供给,而对卤虫能值的影响则表明毒藻可改变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从而影响处于较高营养层的生物.研究还显示该藻的不利影响可出现在赤潮发生期及消退期,这为全面了解赤潮危害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2.
从漳江口红树林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1株放线菌菌株BS01 Brevibacterium sp.,其胞外活性产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具有明显的溶藻作用.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通过摇瓶培养对BS01产溶藻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装液量为40%、起始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28℃、转速为150r·min-1、振荡培养时间为48h的条件时,BS01发酵产物的杀藻活性最强.通过均匀设计进行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的结果为:可溶性淀粉为20g·L-1,硝酸钠为0.5g·L-1,pH为7.7,温度为27.2℃.研究结果为杀藻活性物质高效提取及杀藻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3种赤潮微藻对UV-B辐射处理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始终表现出抑制效应,而低剂量的UV—B辐射处理对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刺激作用,高剂量的UV—B辐射处理对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仍然显示出抑制作用。UV—B辐射对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96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1.63、2.34和2.58J/m^2。  相似文献   
84.
与墨 《海洋世界》2013,(8):38-41
2300多年前,希腊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四处征战,东打到波斯,南打到北非,每征服一个地方,就在那里建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至今仍能为世人所知的,是公元前332年他在埃及建立的亚历山大城,在今后的100年中,它成为了埃及的首都。如今亚历山大是埃及和非洲第二大城市,埃及最大的港口,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85.
微藻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在赤潮演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海洋微藻群落生态和种群生态研究的深入,微藻群落组成的演替及种间关系愈来愈受到重视,成为现代海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1-3].微藻群落演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涉及的驱动因素比较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而不同微藻种类对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又有差别,需要应用新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6.
马永立 《地图》1995,(1):60-62
西德《亚历山大世界地图集》评价马永立(南京大学)《亚历山大世界地图集》(《AlexanderWeltatlas》),是西德斯图加特ErnstKlett出版社地图学部编制的八开本综合性教学地图集,1976年问世后(下称《图集》),深受世人好评。《图集》...  相似文献   
87.
亚历山大藻溶血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1株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的溶血毒性,其中7株亚历山大藻具有显著的溶血毒性,说明溶血毒性在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各亚历山大藻藻株溶血毒性的大小与其所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能力无直接关系;针对性地研究了一株典型PSP产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e,ATHK株)的溶血毒性特点,该株亚历山大藻具有较强的溶血毒性,指数期单个藻细胞的溶血毒性大小约相当于4pg皂素的溶血能力,而且其溶血毒性的大小与藻的生长阶段和细胞密度都有一定关系:指数期的溶血毒性最大;藻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内容物都有一定的溶血毒性,其中细胞碎片的毒性最大;研究还表明一种PSP标准品STX毒素并没有溶血毒性,进一步说明亚历山大藻产生的溶血毒性是其他非PSP物质造成的,这类溶血毒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8.
从海南洋浦港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溶藻活性的细菌(编号Z3).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和生理测试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此菌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对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有溶藻活性,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无影响,表明菌株Z3溶藻活性具有种属特异性.通过该菌的菌体悬浮液和除去菌体滤液对链状亚历山大藻实验表明,此菌株具既有直接溶藻作用又有间接溶藻活性.  相似文献   
89.
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河谷盆地,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适合农业耕种,但是,现在该盆地却由于缺水.正在受到沙漠化的威胁.人口过剩、面积和以色列国差不多大小的费尔干纳河谷盆地,在历史上曾经吸引了来自亚历山大大帝、阿拉伯人、蒙古人和俄罗斯沙皇军队的征服.  相似文献   
90.
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作为典型的产毒赤潮甲藻,分布广泛,而对其爆发性生长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究由其引发的赤潮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模拟赤潮爆发的条件对链状亚历山大藻进行表达谱测序,利用表达谱测序后得到的基因表达量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构建方法探究链状亚历山大藻的爆发性生长的分子机制。通过计算基因间表达量的相关性得到了35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将基因共表达模块与链状亚历山大藻爆发性生长性状相关联,在爆发性生长阶段,有6个显著性相关的模块,基于KEGG及GO功能富集分析,这些模块涉及蛋白质的加工合成、核糖体的合成,电子传递,碳水化合物代谢等过程,表明了细胞代谢能力的提升,为细胞增殖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有大量的未知功能的枢纽基因被发现,基因模块可以用于推测这些基因的功能,从而为以后挖掘新基因,探究潜在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