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卤虫种群α—淀粉酶同工酶的基因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中国卤虫种群中20个品系的α-淀粉酶(α-AMY)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Artemiasinica和A.parthenogenetica各自有其独特的酶谱和基因型,A.sinica的主要基因型为:0/ab/bb和ab/ab/ab,而A.parthenogenetica的主要基因型为0/bb/ab和0/bb/bb,这可以作为区分两个种的重要生化指标;各品系间、品系内存在多态现象,并且平均杂合度值较高,与卤虫为了更好地适应不良的生活环境而积累大量有利基因和变异有关;从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可知A.sinica和A.parthenogenetica有共同的祖先,两者分化时间大约在距今576万年至100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52.
斑节对虾两个种群生化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 )2个种群的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乳酸脱氢酶(IDH),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等9种同工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2个种群的9种同工酶系统的18个位点中,三亚种群(中国)有9个为多态位点,占位点总数的50.0%;纳颉岛种群(泰国)有10个是多态位点,占态位点总数的55.6%。其中PGN-3位点在三亚种群中只出现纯合型,在纳颉岛种群中只出现杂合型;而MDH-1和ALP-3位点在三亚种群中只出现杂合型,在纳颉岛种群中只出现纯合型。三亚种群和纳颉岛种群的平均杂合度分别是0.3596和0.3254,两者的遗传距离为0.0620。  相似文献   
53.
大弹涂鱼不同组织器官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平板电泳技术,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的眼睛、心脏、肝脏、肌肉、脾脏和鳃等6种组织器官中的13种同工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酶谱表型。结果表明,四唑氧化酶(TO)和酸性磷酸酶(ACP)没有检测到酶带;三梨醇脱氢酶(SD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仅在肝脏中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所有组织中均存在,部分组织中存在差异;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P)、酯酶(EST)、醇脱氢酶(ADH)、D-葡萄糖脱氢酶(GcDH)、甲酸脱氢酶(FDH)、谷氨酸脱氢酶(GDH)则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5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硬壳蛤5种组织(足、外套膜、闭壳肌、鳃和肝)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 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酶谱表型及位点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上述组织的EST和M DH同工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而LDH没有组织特异性。在EST酶谱中,肝组织染色最深,说明其EST活性最高,这与肝脏为重要的消化腺和解毒器官相适应。在M DH酶谱中发现了s-M DH和m-M DH所形成的谱带,闭壳肌的M DH谱带染色很深,这与肌肉需要由三羧酸循环提供大量ATP相适应。  相似文献   
55.
三疣梭子蟹肌肉乳化病的同工酶病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对患有肌肉乳化病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种组织中10种同工酶及肌浆蛋白的酶谱表型进行分析,并就患病后酶谱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了讨论。证实在部分组织中,除SOD酶外9种酶及肌浆蛋白的酶带均出现明显的紊乱现象,表明病蟹的病理机制极可能与代谢异常有关,其特异性变化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及病理分析的生化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6.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不连续电泳对尖刀蛏外套膜、鳃、肝胰腺和足等4种组织和小荚蛏外套膜、足和内脏团等3种组织的9种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蛏相应组织不同同工酶的分布既具一定组织特异性,也存在一定种属特异性,且两种蛏的种属差异明显大于同种蛏的组织间差异。其中,尖刀蛏与小荚蛏在足组织间差异最大,而尖刀蛏肝胰腺与小荚蛏内脏团两组织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由于不同种蛏各具其稳定的酶谱表型,故可利用两种蛏同工酶酶谱表型的特异性作为蛋白质分子标记而应用于刀蛏科不同属蛏的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57.
运用高pH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技术分析了似刺鳊鮈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5种同工酶变化,并对成鱼的9种组织同工酶分布特征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除醇脱氢酶(ADH)外,其他4种酶(EST、LDH、MDH、SOD)在发育过程中均被检出,且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成鱼的4种同工酶也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4种酶共检测到9个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58.
3种江珧同工酶遗传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江珧科的栉江珧、旗江珧及二色裂江珧三种物的5种组织(消化盲囊、肾组织、外套膜、后闭壳肌和鳃组织)进行垂直板状聚丙烯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研究江珧科的SOD、EST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个体其酶谱表型有稳定的差异,同属的种间差异小于不同种的种间差异,即酶谱的差异程度与形态分类学中的亲缘关系相关。可利用其酶谱表型具有种特异性作为一种蛋白分子标记,应用于江珧物种尤其是经济品种的鉴定上。  相似文献   
59.
选择1种代表性的潮间带大型海藻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试材,研究了其抗氧化酶体系对不同剂量UV-B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SOD及其CAT酶活性与UV-B辐射的剂量和时间关系密切,而POX活性与此相关不显著.各处理和对照中均未测出有效的APX活性.抗氧化剂AsA含量在低、中剂量UV-B辐射时呈增加趋势.SOD同工酶谱受到UV-B辐射的显著影响.中度剂量下CAT酶出现新的谱带(CATⅡ).低、中剂量胁迫下POXⅡ活性有轻微增加,而在此次研究中,未能检测到APX同工酶谱带.这些结果表明鼠尾藻中SOD与CAT酶活性及AsA水平对UV-B辐射增强响应最敏感,在该藻抗紫外胁迫的应激反应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0.
彩虹明樱蛤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和同工酶特异性染色方法,对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的斧足、肝胰腺和外套膜3种组织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酶在上述3种组织中均得到了表达,不同的酶既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又有相似性的特点,EST在3种组织中分别产生7-8条酶带,分为4个带区,其中EST-3和EST-6在3种组织中均为保守存在的强带,而斧足中缺失EST-1、EST-8和EST-9,肝胰腺中缺失EST-1和EST-2,外套膜中缺失EST-2和EST-8;MDH在3种组织中有4~5条酶带,MDH-2在斧足中缺失,MDH-3在外套膜中缺失,而处于s-MDH的MDH-4和MDH-5在3种组织中保守存在.SOD在3种组织中共表现为4条酶带,酶谱无明显变化,组织间无明显差异,这一特殊性可以用其作为生化遗传标记对彩虹明樱蛤进行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