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0篇
  免费   3000篇
  国内免费   3164篇
测绘学   2078篇
大气科学   1480篇
地球物理   4494篇
地质学   7574篇
海洋学   2119篇
天文学   310篇
综合类   5288篇
自然地理   2501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629篇
  2021年   705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783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1827篇
  2013年   1146篇
  2012年   1542篇
  2011年   1555篇
  2010年   1422篇
  2009年   1565篇
  2008年   1383篇
  2007年   1001篇
  2006年   1009篇
  2005年   924篇
  2004年   818篇
  2003年   839篇
  2002年   737篇
  2001年   645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434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64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营养盐硅和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分析Si和水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影响,探讨了硅和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本文研究发现,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的过程,营养盐硅和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变化和其集群结构改变的机制,确定了营养盐硅和水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的动力。  相似文献   
992.
如果你想拿到黑龙江垦区土地使用权的话,那么就必须先取得由纪检监察部门派出的“驻场监察员”亲笔签署的意见,然后在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这是农垦总局监察局、省国土资源厅驻农垦总局国土资源局联合做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993.
冰川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冰冻圈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纳尔逊冰川四周环海,临近海洋的物质输送和其他因素扰动改变了近岸土壤中部分理化因子,从而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本研究采集了南极纳尔逊冰川不同近海距离处的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细菌和古菌V4区扩增子测序以及宏基因组测序,探讨了不同近海距离的冰川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潜能。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位点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所差异,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等在冰川土壤样品中普遍存在且相对丰度较高。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近海距离的冰川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分布不同,且能量代谢和跨膜运输等代谢途径的基因的丰度随着采样位点远离海洋而降低。冰川土壤中碳、氮、硫代谢分别以还原性柠檬酸循环、反硝化、同化硫酸盐还原途径为主,其中反硝化途径基因在所有样品中丰度较高。通过分箱组装获得了含有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基因组bin_71,并重构了其核心的代谢通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南极纳尔逊冰川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代谢潜能,为后续南极冰川土壤新物种的发现、功能基因的挖掘、以及探究全球气候变暖下海洋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大地电磁测深法(Magnetotelluric Sounding,简称MT)从仪器、采集及处理方法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如何提高野外数据采集质量,获得高品质的视电阻率和相位等参数信息,是全部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而这又与磁场传感器的信噪比、数据采集单元的分辨率以及处理方法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和新生代热体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绍文  王良书  李成  张鹏  李华 《地质学报》2006,80(3):344-350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特大型沉积盆地,也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战略基地。利用盆地区大量的地温及岩石热物性参数并结合地热学知识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现代地温场、热演化和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并进一步讨论了地热场和岩石圈性质对成盆、成烃和成藏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平均大地热流为45mW/m2,平均地温梯度为18~20℃/km;整体上具有低温冷盆的特征。地温场的展布具有明显的横向差异,不同构造单元的地温场特征相差较大:坳陷部位具有较低的地温,隆起区具有较高的地热特征。热演化模拟表明盆地自成盆以来经历了从震旦纪—奥陶纪高热流(“热”盆)、志留纪—晚古生代热衰减(“热”盆向“冷”盆过渡)、中生代稳定的热演化(低热流“冷”盆阶段)、新生代岩石圈挠曲热演化等阶段。“热”岩石圈厚度为205~230km,有效弹性厚度(Te)达66±7km,脆-韧性转换深度为25~28km,岩石圈总强度为1.6×1013~7.8×1013N/m。盆地区的岩石圈表现为地温低、强度高的刚性块体,具有整体变形特征。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塔里木盆地作为刚性块体进行应力传递,盆地周边产生强烈变形,表现山脉的急剧隆升和盆地边缘的快速挠曲沉降。这一动力学过程造成地层内部流体趋于流向山前隆起带,并对油气成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路网的数据组织是路径规划算法设计的基础。采用C++标准模板库实现基于A*算法的路网数据组织,着重从路网的拓扑结构、空间索引、A*算法数据结构、分层和分网格组织几方面来讨论。最后给出实例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城乡互动发展是通过资本、劳动力、物质、信息等社会经济要素在城乡空间的双向流动而 形成的一种空间关联的地域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开展城乡互动发 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有利于拓宽地理学的研究体系, 为新一轮的区域规划和城乡规划提供新的 研究架构; 有利于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文章从内涵、内在机理和 驱动因素、模式、实现途径等方面总结了近十五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的主要成 果, 指出当前的研究大多倾向于定性化和静态层面的研究, 定量化研究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动态研 究还较为欠缺。因此, 加强城乡互动发展内在机理的系统解读、加强城乡互动发展时空演变机制 和规律的研究、深入开展我国不同类型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模式和优化对策的研究将是该领域 亟待深入探讨的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998.
上海市城乡实体地域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小冬  柳朴  周一星 《地理学报》2006,61(8):787-797
正确的城乡划分,并以此为依据统计城镇人口,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划分方法的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上海市2000年的航空遥感影像和人口普查地理信息系统,作了实验性的城乡实体地域划分。特别对上海市主城区、郊区青浦区、远郊金山区张堰镇三种类型的城镇实体地域,作了较详细的划分方法探讨,以此来分别模拟国内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实体地域划分。 本文分步骤介绍了各类型城乡实体地域划分的基本过程,同时对每种类型实体地域的多种精度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分别探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镇三种类型的实体地域划分在近远期分别应达到的精度。精度合适、操作简便,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目的是为了将城镇实体地域划分工作在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999.
河南省城镇密集区的空间地域结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乔家君  李小建 《地理研究》2006,25(2):213-221
以河南省997个城镇数据、近900条交通线数据、127个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节点(各级城镇)发育程度、交通网络联系强度、基质发展水平三方面讨论城镇集聚程度,并在空间分布上进行不同级别的划分。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原城镇密集区的不同地域结构进行了空间界定:(1)核心区,包括郑州市区、巩义市、新郑市等13个县域;(2)次核心区,包括登封市、中牟县、新乡县等12个县域;(3)潜在核心区,包括开封县、杞县、通许县等18个县域;(4)外围区,包括洛阳市南部、平顶山市南部、新乡市北部等所辖14个县域。其中,核心区人均GDP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04倍,人口仅占全省总额的12.22%,GDP总量占全省总量的25.93%。中原城镇密集区今后除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加强城镇联系强度、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外,还要进一步关注城镇密集区发展的薄弱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批判实在论在城市空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天新  李平 《地理研究》2006,25(5):775-784
批判实在论是一种有关社会科学的哲学理论,它从浅显易懂的本体论出发,抨击了传统科学研究中背离客观实在的种种理想主义倾向,如对“规律性”的迷信、对计量分析方法的过分依赖等。在上世纪80年代批判实在论被引入到西方城市空间研究中、发展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该范式在对传统空间分析研究的批判基础上强调对空间现象的因果机制的阐释,提出了有关因果机制的概念框架,认为只有透过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去把握决定事物的深层结构和机制,才能避免传统研究中常出现的“混乱归因”现象,为此发展了具体研究和抽象研究、深入研究和广泛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城市空间研究实践中。本研究对批判实在论范式的产生背景和哲学基础等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理论脉络、方法论和研究实践,并对该范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