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评价酶解褐藻寡糖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和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的促生长作用。本文测定了50 mg·L~(-1)质量浓度褐藻寡糖用量对2种微藻的比生长速率、色素含量、光合放氧、呼吸耗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光照下添加褐藻寡糖,2种微藻的细胞生长速率均明显提升,海水小球藻在兼养下的比生长速率分别是自养和异养下的2.4和2.6倍;而盐生杜氏藻在兼养下的比生长速率达0.259 d~(-1),是自养的1.9倍,异养的1.3倍。2种微藻均可利用寡糖进行异养生长,且在暗处利用褐藻寡糖作为有机碳源获得的生长速率与自养接近。异养下海水小球藻的呼吸耗氧速率显著高于自养和兼养,而盐生杜氏藻的呼吸耗氧速率在兼养下最高,自养下最低。兼养条件下,盐生杜氏藻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放氧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淬灭qP均显著高于自养条件,但海水小球藻未见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褐藻寡糖促进海水小球藻生长主要通过提高其异养同化作用实现;促进盐生杜氏藻生长主要通过提高其异养同化和光合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62.
褐藻寡糖激发子诱导烟草抗低温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褐藻寡糖在低温下对烟草的保护作用,探讨褐藻寡糖作用机理,将褐藻寡糖溶液均匀喷施到烟草叶面后置于(4±1)℃下进行低温胁迫,间隔不同时间检测相关指标.研究发现,浓度是影响褐藻寡糖抗冻性能的重要因素.0.05%,0.20%和0.30%褐藻寡糖具有诱导激发因子作用,能够诱导烟草CAT、SOD和POD活力提高,清除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叶绿素结构,减少烟草叶片损伤,提高烟草耐低温能力,其中以0.20%褐藻寡糖诱导效果最好;0.10%褐藻寡糖具有抗冻保护剂作用,在24 h内烟草各项指标均没有明显变化,可保护细胞免受低温伤害,但48 h时冻伤指标增强,其保护作用减弱或者消失;高浓度1.00%褐藻寡糖具有毒副作用,在烟草细胞表面形成较强渗透势,胞内物质外渗严重,烟草细胞结构受到破坏,加速低温下烟草叶片损伤.  相似文献   
63.
褐藻寡糖对刺参体腔液和体壁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刺参基础饲料中添加0.1%的褐藻寡糖对刺参体腔液和体壁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酸性磷酸酶(Phosphatase, 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和溶菌酶(Lysozyme, LSZ)活性的影响.实验周期为40 d,每隔10 d取样1次,检测刺参体腔液和体壁中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褐藻寡糖组刺参体腔液中POD、AKP和ACP活性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POD在第10 d时极显著提高(P<0.01),比对照组提高306%,AKP实验期间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活性最高时比对照组提高298%,ACP和LSZ分别在第20和40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和26%;褐藻寡糖组刺参体壁中POD、AKP、ACP和LSZ活性与体腔液相比提高幅度较小,POD、AKP和ACP活性分别在第20,20和30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4%、20%和35%,LSZ活性略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褐藻寡糖均能提高刺参体腔液和体壁中POD、ACP、AKP和LSZ活性,显著增强了刺参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将其应用为刺参免疫增强剂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4.
褐藻中多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褐藻门约有250属 ,1500种以上 ,是海藻中比较高级的一大类群。由于其具有分布广、藻体大、生长快等特点 ,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而且 ,我国蓬勃兴起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海藻养殖业 ,为我国海藻工业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料。传统上 ,褐藻综合利用产品包括褐藻胶、甘露醇、碘和氯化钾等。近20余年来 ,随着对褐藻的次级代谢产物———褐藻多酚化合物( phlorotannins)研究的深入 ,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褐藻多酚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1褐藻多酚的发现1847年 ,德国藻类学家Nageli通过光学显…  相似文献   
65.
关于西沙群岛的褐藻研究,除了我们在参考文献[3]、[4]中报道了11种马尾藻外,在文献[5]也报道了10种褐藻。综合上述报道,西沙群岛褐藻迄今所知共有21种。 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7年4-5月,1958年3-6月,1975年5-6月,1976年1-4月先后四次在西沙群岛各岛礁调查采集所得的材料,对其中的褐藻进行了分类研究,所得结果,将陆续整理发表。 本文报道7种丝状褐藻,都是本地区的新记录,即:(1)短节水云Ectocarpus breviarticulatus J. Ag.(2)柱状褐茸藻Giffordia mitchellae (Harvey) Hamel(3)三角黑顶藻Sphacelaria tribuloides Menegh.(4)肩裂黑顶藻Sphacelaria novae-hollandiae Sonder(5)叉状黑顶藻Sphacelaria furcigera Kuetzing(6)三叉黑顶藻Sphacelaria fusca (Hudson) C. Ag.(7)小黑顶藻Sphacelaria carolinensis Trono,其中肩裂黑顶藻和三叉黑顶藻为中国新记录。研究所用的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66.
以海带(Laminaria ja ponica Aresch)为重点,综述了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成就,介绍了海带属褐藻遗传育种技术、育苗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基础好,种质资源丰富,经济、生态价值高,是进行大型海藻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7.
Sargassum muticum i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and conspicuous native macroalgae species on the northern coasts of China. It often forms large-scale seaweed beds in subtidal zones. This investigation was designed to understand the intraspecific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is alga based 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four northern coastal sites of China, and to evaluate gamete release and growth capacity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nuclear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ITS2) sequences of 16 samples from four locations were identical. Based on cox3 gene and partial rbcLS operon sequences, intraspecific genetic variability was detected with three and two ribotypes, respectively. Temperature, not irradiance, was shown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gamete release and fertilization.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irradiance enhanced the growth of germlings and vegetative branchlets. Maximum growth rate of germlings was detected at 18-24℃and an irradiance of 60-100 μmol photons/(m^2.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12-25℃ and 60-125 gmol photons/ (m2.s)), relative growth rate of young branchlets could reach 7.5%/d.  相似文献   
68.
应用正相硅胶、生物胶Bio-Beads、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反相HPLC等层析方法,从小粘膜藻(Leathesia nana)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IR、MS、1D和2D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为4-羟基苯甲酸(1)、3.羟乙酰基吲哚(2)、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醛(3)、3-溴-4,5-二羟基苯甲醛(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乙醚(5)、双-(2,3-二溴-4,5-二羟基卞基)-醚(6)和3.溴-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5-甲氧甲基苯二酚(7)。  相似文献   
69.
广东省藻类资源丰富,常见种类有80多种。本文主要报导的常见绿藻有25种,褐藻有22种,总共47种。其中产量较大,富有经济价值的绿藻有礁膜、石莼、裂叶石莼、浒苔和长松藻等;褐藻类产量大的有马尾藻科的种类.海南岛年产马尾藻可达18—20万担(干品),全省产量可达40多万担。它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马尾藻精的主要原料,也是鲍鱼养殖的良好饲料,有的绿藻椭藻也是江蓠养殖的主要敌害,因此,本文所报导的种类可供水产院校师生和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