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湄洲湾附着生物与油污染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传燕  黄宗国 《台湾海峡》1996,15(4):387-393
1993年6月至1994年5月在湄洲湾炼油厂排污口进行附着生物挂板和海水含油量测定。对码头和浮标生物多样性做定量和定性取样。共记录147种生物,种类极其丰富,既有外海高暖水种,又有近岸广分布种,无冷水和河口低盐种。  相似文献   
153.
海洋真菌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微生物作为海洋生物的一个组成,有其独特的特性,耐盐性不能作为区分海洋型与陆生型微生物的标志。本文对海洋真菌的的界定、数量、附着基质、生态类型以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4.
盘鲍幼体附着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温20.5±0.5℃和海水盐度29.3的条件下,盘鲍幼体在受精后约72h获得附着能力.GABA(γ-氨基丁酸)2~1000μmol/dm3GABA可有效诱导幼体的附着,其中1000μmol/dm  相似文献   
155.
福州沿海龟足的繁殖附着与生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岗  邱文仁  齐秋贞 《海洋学报》1994,16(6):108-115
叙述了龟足[Pollicipesmitella(Linnaeus,1758)]的繁殖期与繁殖特点、性腺发育与分期、生长。繁殖期为5月中旬~9月中下旬,约130天,水温19.5~27.2℃,其中7~9月为盛期。最小繁殖个体峰吻径长为9.5mm,生长期为2年。成体1年中有多次产卵,一次产卵量平均为24360个。性未成熟个体年生长率为峰吻径长5mm/a,成熟个体2mm/a,终生生长。腺介幼虫附着期为6~11月。  相似文献   
156.
根据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舟山朱家尖蜈蚣客运码头进行的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对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季节、生物量分布及生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85种,其中,藻类13种,腔肠动物13种,苔藓虫4种,多毛类12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类22种和其它13种。优势种为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泥藤壶Balanus uliginosus、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马尔他钩虾Melita sp.、圆鳃麦杆虫Caprella acutifrons、长鳃麦杆虫C.equilibra和盘管虫Hydroides sp.。朱家尖海域全年都有污损生物繁殖附着,其中6—10月为附着盛期,表层和中层月板生物量的高峰值均出现在7月,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1月,表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006.1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67.18g/m2;中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388.15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99.01g/m2;季度板污损生物生物量按高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上半年板污损生物的生物量>下半年板。在垂直分布上,除季度板外,其它试板的生物量和附着密度均为中层>表层。根据污损生物的生态习性、分布特征及对盐度的适应,可将舟山朱家尖海域主要污损生物定义为河口低盐种。水温是影响调查海域污损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体盐度则对朱家尖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及指标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7.
微生物膜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般来说,一旦把表面洁净的载玻片等附着基浸入海中,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该附着基的表面将迅速形成微生物膜[1].起初,各种有机物会吸附在附着基的表面,进而引起附着基表面的电荷变化.随后,海洋细菌开始在该基质上附着和繁殖,并分泌胞外多糖类等有机物,在附着基的表面上形成细菌黏膜[1-2].由于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CO2、 NH3,附着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其他微细藻类开始在基质上附着,最终形成微生物膜[1-3].  相似文献   
158.
以生物生态学方法,采用生物和非生物等10种附着基经人为投入虾苗池,预防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长毛对虾病害,结果细基江蓠繁枝变种聚缩虫附着率较高,能相应减少幼虾体上的聚缩虫。试验表明,人为投入附着基,能使水质有害因子大为减少。显示出生物生态防治虾病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9.
王约 《地质学报》2006,80(2):235
发现于贵州省台江县凯里组中部(中寒武世早期)Burgess页岩型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中的生物附着遗迹Kailidiscus(n.ichnogen.)拥有标本190多块。Kailidiscus为一具有圆形至椭圆形附着面的表生迹。附着面上具一碳质膜,可能为生物体所形成。在附着面上的构造:围缘沟、内围缘脊、外围缘脊、凸起的皱脊和凹陷的辅槽,可能是造迹生物固着基部组织褶皱所致,以增大其基部的附着面积。Kai-lidiscus的造迹生物可能是固着于海底没有硬质骨骼的刺丝胞动物,生活于相对静水环境,并被沉积事件所埋藏。贵州台江凯里组中部(中寒武世早期)的新附着遗迹属Kaili…  相似文献   
160.
丁兴  何俊杰  刘灼瑜 《地球科学》2018,43(5):1763-1772
为了解金属离子生长成为热液矿石矿物的过程和机理,使用氟钛酸钾稀溶液在100 MPa和200~400℃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等温不等时和等时变温实验.结果显示该热液条件下形成了不同形貌的锐钛矿.随着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增加,锐钛矿由几十纳米生长至十几微米;10 h以内的晶体生长速度远高于10 h以后,相对高温下的晶体生长速度则高于低温,表明锐钛矿的热液生长与温度、过饱和程度密切相关.综合来看,粒子成核生长、定向附着和奥氏熟化先后控制了热液锐钛矿的生长,而金属在流体中的过饱和程度和溶解-沉淀过程则决定了其生长速度.因而锐钛矿的形态特征可用于指示其形成的温度、世代关系甚至含氟流体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