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484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ortuguese mainland, the upflow zone of several hot and cold HCO3/Na/CO2-rich mineral waters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important NNE–SSW faults. Several geochem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rmal and non-thermal hydromineral manifestations that occur along or near these long tectonic alignments. The slight chemical differences that exist between these meteoric hot and cold HCO3/Na/CO2-rich mineral waters seem to be mainly caused by CO2. δ13C(TIDC) values observed in these groundwaters range between –6.00 and –1.00‰ versus V-PDB (V denotes Vienna, the site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PDB originates from the CaCO3 of the rostrum of a Cretaceous belemnite, Belemnitella americana, collected in the Peedee formation of South Carolina, USA) indicating a deep-seated (mantle) origin for most of the CO2. Nevertheless, in the case of the heavier δ13C(TIDC) values, the contribution of metamorphic CO2 or the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 rock levels at depth cannot be excluded. Concerning the hot waters, the lack of a positive 18O-shift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water-rock interaction in a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rather than to the isotopic influence of CO2 on the δ18O-value of the waters. Received: 9 August 1999 · Accepted: 8 March 2000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改性水玻璃砂的基本工艺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粘结剂加入量条件下,用不同原砂所得到的型砂抗压强度大小顺序为大林砂>都昌砂>新会砂>岳阳砂;改性水玻璃18#的表面安定性最好,粘结剂加入量增多,表面安定性改善,吹气时间延长,表面安定性恶化;改性水玻璃的抗吸湿性比普通水玻璃好,尤其是改性水玻璃18#的抗吸湿性比普通水玻璃高出一倍以上,随着吹气时间的延长,抗吸湿性提高;改性水玻璃18#、A1和B2的可使用时间均满足生产要求;改性水玻璃B2的发气量最大,18#、A1的发气量略小于普通水玻璃。  相似文献   
63.
为了确保高89-1区块CO2混相驱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该区块的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在优化适于CO2混相驱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油藏地质特点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五个参数(井网、开发方式、压力水平、注入量和采油速度)进行优化,并提出了推荐方案,预测采收率可达23.10%,比弹性开采方式提高15.16%。  相似文献   
64.
根据榧螺螺旋部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两种不同的形态类型,类型Ⅰ(MorphotypeⅠ)的个体螺旋部陷入体螺层中,其壳顶与前部数螺层愈合;类型Ⅱ(MorphotypeⅡ)的个体螺旋部高出壳顶,缝合线明显,此类型可明确鉴定为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本研究通过线粒体COⅠ和16S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对两种形态类型的榧螺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类型的榧螺含有共享的单倍型;不同形态类型间的遗传距离和同一形态类型内的遗传距离重叠;两者的单系性在系统发育分析中没有得到显现,而是共同构成一个单系。因此,两种形态类型的个体均为伶鼬榧螺。类型Ⅰ可能是伶鼬榧螺中一种少见的有别于典型个体的形态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65.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国能源统计数据,对我国及各省区的CO2排放总量、排放强度、人均排放量和排放密度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发现我国CO2排放具有较为明显的东西部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发达省区排放总量大、排放强度低、人均排放多、排放密度高的特点,而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在分析我国CO2排放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出现以上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区域减排行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以省区为单位,降低排放强度可以取得实际的、可跟踪的减排效果,但需要考虑到全国各省区在功能定位、减排成本、资源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别,以及建立基于技术与资金合作的联合减排机制的可行性和障碍等因素.  相似文献   
66.
中国铁路运输33年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我国至今尚无铁路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报道.文章基于我国铁路部门逐年统计数据,计算了 1975~2007年我国铁路机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了我国铁路机车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铁路机车温室气体(CO2和N2O)总排放量逐年降低,由1975年的4278×104t CO2当量降至2007年的3844×104t CO2当量,总降幅达10%,年均减排14×104t CO2当量.其中,CO2年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975年的4246×104t降至2007年的3645×104t,总降幅达14%,年均减排18.8×104t; N2O年排放量快速增长,由1975年的1088t增至2007年的6681t,年均增加175t,达16%.由于我国铁路蒸汽机车承担的牵引工作量越来越少,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逐年降低,1975~2001年年均减少155×104t CO2当量,降幅达3.7%.2002年以后,蒸汽机车基本上从运输领域中被全部淘汰,无温室气体排放.1975~2007年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排放比重越来越大,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逐年上升,内燃机车年均增加54×104t CO2当量,电力机车间接排放量年均增长62×104t CO2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其值由1975年的8.23kg降至2007年的1.34kg CO2当量/百换算吨公里,降幅达84%,年均降低0.22kg CO2当量/百换算吨公里.其中,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蒸汽机车的温室气体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51kg,1.68kg和8.74kg CO2当量/百换算吨公里.大规模淘汰排放强度大的蒸汽机车,同时大量运用排放强度低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使得我国铁路机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不断降低,这为减少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我国铁路机车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化石燃料燃烧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可以说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理想的节能减排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67.
欧阳勋  陈家玮  张小岗 《地质通报》2010,29(10):1655-1661
CO2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它具有无毒、无污染、易获取等优点。近年来,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热力学相行为和溶解度性质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与之密切相关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得到重视和发展。根据近年国内外运用超临界CO2流体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萃取应用,分析了温度、压力、共溶剂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通过与其他土壤修复技术的比较,展望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的可行性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采用高压超临界CO2地球化学反应器对CO2在煤储层中的地质埋藏进行模拟,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对淋滤液和煤样中的10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对煤中微量元素在CO2的地质埋藏过程中的迁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CO2的地质埋藏过程中对煤的有机组成和无机矿物等均具有改造作用,从而影响到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和迁移特征,Cr、Zn、Cu等元素迁移能力相对较强,而Co、Ba、V等元素相对较弱;元素迁移能力大小顺序为:CrZnCuNiCdMnCoBaV。  相似文献   
69.
In the northwestern North Pacific, annual net air-sea CO2 flux is greatest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KE) zone,owing to its low annual mean partial pressure of CO2(pCO2), and it decreases southward across the basin. 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s of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CO2 uptake, sea surface pCO2 and related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in late spring of 2018 in a study spanning the KE, Kuroshio Recirculation(KR), and...  相似文献   
70.
本文根据2012年6月和2013年5月采集的河南、宁夏和内蒙等引黄灌区地下水实测数据,并结合文献数据,探讨了引黄灌区地下水离子组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因受蒸发作用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矿化度和HCO-3的浓度小于浅层水,但HCO-3占阴离子比例大于浅层水。因各灌区蒸发量、降雨量以及岩性的不同,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和风化来源阳离子浓度在各灌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HCO-3占阴离子的比例在河南灌区最高,内蒙灌区中部和宁夏灌区次之,内蒙灌区东西部最低。河南和内蒙灌区风化来源阳离子浓度相差不多,均大于宁夏灌区。灌区浅层地下水灌溉回水高估的黄河流域化学风化消耗CO2的量为23.3×108 mo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