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Many students enter classes with a very Orientalist mental map of the region usually called the Middle East. This is understandable considering the information and images of the region that pervade our media landscape. In an effort to teach student how to critically examine media sources themselves, the author utilizes a blog format for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discussion. The article describes how the geographic imaginations of the students involved became more nuan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finding, analyzing, and critiquing various media sources in a small onlin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42.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3):129-132
Abstract

The benefits of weather forecasting contests within geography departments are reaffirmed. The greatly increased ease of conducting such contests in the new millennium is stressed. Some of the specifics of the forecasting contest at Salisbury University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e advantages of a departmental contest over a national contest are presented,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listed.  相似文献   
43.
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的空间竞争域划分方法。在Voronoi图的模型中尝试以网络平台数据作加权因子,使空间竞争域体现互联网中的消费者偏好差异,通过对加权Voronoi图的类型划分和地理学解释,描述竞争环境的空间特征。以北京市健身俱乐部为例,选择大众点评网、爱帮等网络平台信息作为权重因子,构建样本网点的传统Voronoi、互联网信息加权Voronoi计算模型并对比边界线、面积等空间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互联网信息对城市商业游憩网点的空间竞争力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强度,对Voronoi图空间特征的分类和地理解释可以指示商业网点跨越距离阻碍的消费吸引力及竞争差异,弥补传统加权方法未考虑消费者偏好和购物习惯而对竞争域划分表达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44.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3):100-103
Abstract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a rich history in geography education. The Internet represents the latest i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at continue to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geography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Many geographers are involved with Internet-based instruction, which some educators believe has potential to facilitate changes in how we teach and even what we teach.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he Internet is being used by some geographers for instructional purposes and discusses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he Internet.  相似文献   
45.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4-5):213-227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ggests how teachers can approach the Internet conceptually and use it practically as they teach about the American South. Because of it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the Internet represents a “place” where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appraise the South from multiple,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The article offers lesson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both on-computer and off-computer classroom settings. By finding the southern part of cyberspace,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at regions can and do have a place in a medium often represented as spaceless and devoid of geographic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4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基于数据库式的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互联网图形用户界面、电子海图、数据可视化等更具交互性的操作方式。针对这种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ION为基础结合ASP技术,采用目前流行的三层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其中,ION可实现电子海图的可视化,而ASP可实现动态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47.
张雨心  左栋 《测绘通报》2019,(7):118-121,137
近年来,传统的媒体网站和新兴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使用地图配合相关新闻的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软件监管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问题地图”被系统监测到。但当“问题地图”被监测到之后,系统采用的数据存储方式远不能适应当今大数据时代多维度、立体式数字信息存储、分析的发展潮流。本文通过对态势感知技术的研究,结合互联网“问题地图”监管工作的具体特点,设计了“问题地图”模型的格式及“问题地图”大数据库规格,并以此为基础模拟制定几类“问题地图”态势分析模式,对态势感知模式下的互联网“问题地图”监管工作进行了探究,使国家互联网地理信息监管的相关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8.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利用QAP方法探究中国“互联网+”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呈现显著网络特征,可划分为“净溢出”“经纪人”“主受益”以及“双向溢出”四大类型板块,并且板块内部具有较明显的“等级”属性。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发展、对外开放对“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对“互联网+”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抑制作用,随着地理距离的不断增大,“互联网+”的知识溢出和流动效应逐步衰减。  相似文献   
49.
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产业领域全面渗透的发展形势,部分学者提出“网络空间邻近性将取代地理空间邻近性”的论断,而另一部分研究结论坚持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是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同时提出线下实体产业自身及其关联产业之间的地理要素对线上虚拟平台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章从地理空间的视角,试图阐释体育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学研究基础和关注重点,分析体育场馆地理聚集效应无法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产业虚拟集群具有促进产业聚集形态、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带动合作与竞争氛围、形成柔性化创新模式等作用,提出构建虚拟集群是未来体育场馆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中国体育场馆产业虚拟集群是横向各成员间合作与竞争的利益价值链,纵向是供需两端线上下产销价值链,共同构成了集群基本的结构体系;根据集群产业的主体规模、地理位置、产权属性和网络化程度等,场馆产业虚拟集群可分为单体型、连锁型、联盟型;而根据场馆产业集群的结构体系和功能特征,其发展过程需历经技术融合、产品改造、结构优化3个升级阶段。最终,建议通过正确认识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性涵义,持续提升线下场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牵头结盟作用,建立场馆虚拟集群成员准入监督机制,为虚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0.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阿里巴巴平台数据,从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考察“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企业层面而言,“互联网+”阻碍了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增长。具体分企业规模来看,“互联网+”能够促进大型企业就业增长,但对小微企业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就行业层面而言,“互联网+”程度加深对行业就业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从产业集聚来看,地方专业化、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内竞争三类集聚动态外部性显著促进企业就业增长和行业就业增长,但地方专业化和产业内竞争会阻碍“互联网+”对行业就业带动作用的发挥。此外,“互联网+”和产业集聚的就业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