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区域构造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入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典型剖面构造分析,确定了米仓山东段-大巴山区域应力方向,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重点解析了构造样式特征。通过界牌1井和磨子坪一瓦房湾局部构造分析,认为:(1)圈闭主要为背斜圈闭,圈闭受构造控制,断层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完整的背斜圈闭向断鼻圈闭转化,分化构造高点,构造裂缝发育;(2)界牌1井为低幅背斜圈闭(断鼻圈闭),其断层可能不具有封堵性,因此未能形成工业性油气流;(3)磨子坪-瓦房湾区块发育一系列构造规模中等、背斜圈闭完整、闭合度高、面积大的圈闭。  相似文献   
112.
颜丹平  金哲龙  张维宸  刘少峰 《地质通报》2008,27(10):1687-1697
川渝湘鄂多层拆离推覆构造发育于秦岭-大别造山带、雪峰山厚皮构造带与四川盆地之间。这个薄皮构造带是在晚中生代沿一系列岩石薄弱层从南东向北西多层拆离滑脱构造作用下形成的,然而单纯的地表构造地质调查无法揭示各滑脱层是如何控制区内褶皱-断层关系的。因此,对拆离滑脱层进行识别是认识区内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的关键。利用单轴岩石力学实验方法,对取自区内沿达县-大庸地质剖面不同岩性地层组合的样品进行岩石力学分析,并结合前人在区内已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区内至少发育5个可能的区域性拆离滑脱层。这些滑脱层主要由泥质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组成的,分别沿下寒武统牛碲塘组(Det I)、下志留统罗惹坪组和龙马溪组 (Det II)、下二叠统栖霞组(Det III)、下三叠统大冶组(Det IV)和中三叠统巴东组 (Det V)发育。野外调查表明,Det I控制了深部构造层次的断弯褶皱和叠瓦扇, Det II 可能控制了中部构造层次的断展褶皱和拆离褶皱,Det III则可能与Det IV和Det V一起,共同控制了上部构造层次的侏罗山式褶皱。  相似文献   
113.
城市地质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是典型的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系统.为解决城市地质领域中信息系统软件构建重用问题, 将现代软件工程中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引入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研发中, 提出了城市地质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 异构结构风格、软件框架结构、总体业务处理流程等几个重要方面的内容.采用这一设计思想, 不同城市应用系统的构件重用程度相当高, 便于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可大大降低开发成本, 同时系统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实践证明, 城市地质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及其设计思想可应用于不同城市城市地质信息系统或类似大规模系统的开发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114.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按照构造变形样式及其组合特征,从北东向南西可依次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又包括叠瓦断层带、断层-褶皱带和滑脱褶皱带等3个亚带)和四川盆地东北部低缓构造区等3个构造带(区)。南大巴山冲断带地表构造以类侏罗山式褶皱为显著特征,主要发育叠瓦断层系、断层相关褶皱、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反冲断层系和冲起构造等变形样式。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和滑脱层是控制南大巴山及其前缘构造变形的主要因素,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建立了南大巴山及其前缘地区依次从震旦系-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下三叠统逐渐抬高的多层次滑脱前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5.
甘肃省CZB型竖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显示,形变异常与中国大陆近年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些地震存在对应关系,分析发现震前异常变化有2种:①渐进式异常变化;②台阶式异常变化。研究发现,在不同地震台站,同种倾斜仪器在同一地震前异常表现不同,分析认为异常形态与台址岩性和岩石完整程度有关,与台站所处地质构造和周围山体地貌有关。  相似文献   
116.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北部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受晚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控制,发育典型的挤压冲断构造; 同时,由于古近系和新近系盐层的存在,发育丰富的盐相关构造; 另外,冲断构造各段之间的调节作用还形成了一系列的走滑构造。本文利用最新的2D、3D 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分析总结了库车坳陷中部的变形样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根据变形的成因机制,将库车坳陷的构造变形划分为收缩构造、盐构造及走滑构造。2)收缩构造以逆冲断层及褶皱样式为主,盐上构造层可划分为断层相关褶皱和褶皱相关断层,其中断层多在盐层内滑脱。盐下构造层根据断层组合方式可划分为叠瓦状冲断构造、楔形冲断构造及滑脱冲断构造。盐构造可以划分为盐席、盐墙、盐楔入、盐刺穿及盐拱构造。走滑构造在剖面上可见花状构造及不协调变形,平面上则可见雁列褶皱、马尾断层及海豚效应。3)收缩构造及盐构造主要分布于克拉苏构造带及秋里塔格构造带内,自南天山至盆地中心,盐下构造层由叠瓦状冲断构造过渡至滑脱冲断构造,过渡带内则发育楔形冲断构造; 走滑构造集中于坳陷西部的阿瓦特-却勒构造段以及东部的克拉3-东秋8构造段。  相似文献   
117.
Iran sits on a region with a high intrinsic level of seismic activity due to its tectonic setting. Through statis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earthquakes listed in the catalogue from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eismology (IIEES), this research attempted to calculate some seismicity factors and fi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 preliminary analysis indicated changes in the b-value of the 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ship over the study region. Thus, 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five zones (Alborz, Zagros, Azerbaijan, Central and East) and b-value was computed for each zone. Considering faulting mechanism styles and the b-values in the reg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lowest b-values belong to the thrust events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earthquakes have intermediate value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previous studies. Furthermore, results of b-value calculation were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accumulated differential stresses (σ1σ2) over each zone. Overall, the b-value for Iran is averagely low which signifies the high stress tectonic regime in this region. Also, by having calculated fractal dimension (D) in each zone, a correlation obtained showing that in Iran region, the b-value correlates to fractal dimension by D = 4.2b–2 relation which does not support Aki's (1981) speculation of D = 3b/c.  相似文献   
118.
点坝砂体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之一。随着河道的迁移,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现代沉积和古代露头都难以完全完整定量表征。因此,常常需要结合现代沉积和古代露头,运用先进的辅助工具(如航拍、遥感影像等)和数学方法,对点坝砂体的分布和迁移过程进行表征。本文通过分析良好的野外露头并结合卫片,识别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的侏罗系齐古组古代露头剖面上的点坝砂体,精细解剖了点坝的平面与剖面叠迁样式,并分别对扩张型、迁移型、扩张旋转型及迁移旋转型四种点坝砂体类型的平面结构表征参数(弯度、曲率及扩张系数)、剖面叠迁样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点坝砂体叠迁模式。该研究对于油气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为古河道重建和储层构型建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Inversion structures of Jiyang depression evolved during Mesozoic and Cenozoic are classified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version geometry styles. The geometry styles of the reactivated faul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attributed to their multi-phase history, which includes at least four phases of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and subsequent subsidence caused by extensional reactivation of faults since Mesozoic.  相似文献   
12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控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新生代富生烃凹陷,内部断层十分发育,大量的油气藏都围绕断裂分布。根据断裂平面及剖面组合特征,断裂平面组合样式可分为4种:平行状、交织状、梳状和帚状;剖面组合分为3种:复“y”形组合、花状组合及阶梯式组合。根据断裂、砂体及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发现二级和三级生长断层凹面储集厚度较大、且砂体孔渗性较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反向旋转断层组合的断层下盘和同向旋转断层组合的断层上盘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但由于断层带的分带性,上诱导裂缝带相对下诱导裂缝带渗透性好。上诱导裂缝带利于油气运移,下诱导裂缝带利于封堵油气,油气的最有利聚集部位为反向旋转断层组合的下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