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3篇
  免费   1380篇
  国内免费   1727篇
测绘学   674篇
大气科学   1748篇
地球物理   3536篇
地质学   3205篇
海洋学   778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458篇
自然地理   74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503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95篇
  1995年   298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收集观测连续、动态稳定的井(泉)的水位、水氡观测资料,选择适合中期和中短期的异常提取方法,对大同6.1和张北6.2级地震前的水位、水氡异常进行分析,依据统计资料给出了山西及其邻区强震地下流体中期和中短期发震时间预测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福建华安县汰内井2005年以来的水氡测值进行分析,提取了中期及短期异常,认为这些异常与2006年12月26日台湾屏东海外7.2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慢滑移及相关脉动和慢地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观测表明,慢滑移事件通常发生在活动断裂带内,为发震层之下的短暂滑移,能够造成地表的瞬态运动。与慢滑移密切相关的慢地震能够发射出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脉动信号,但不造成灾害性事件。慢滑移和慢地震很可能是断裂带上形变能释放的基本方式,其观测有可能为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断裂带的动力学过程提供基础和依据。本文重点介绍近10年来关于慢地震和慢滑移事件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目前对慢滑移引发的地表形变和慢地震发射的脉动信号特征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展了对慢滑移的数值模拟和慢地震定位的研究;但对慢地震和慢滑移发生的位置、两者的关系以及物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论和问题。  相似文献   
994.
Recognition of thin interbedded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shallow strata in the Songliao Basin is a great difficulty. In order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we present a technique for 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in reservoirs using a broad frequency band and ultra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Based on forward modeling, we recognized that a thin bed seismic refl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changing amplitude with changing frequency (amplitude versus frequency, AVF). We calculate the thickness of thin reservoirs from their AVF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thin bed reservoir using broad frequency band and ultra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The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3D seismic area of Zhaoyua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ngliao Basin. The seismic resolution is increased by two or three times over that of conventional seismic and many thin reservoir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technique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 to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location of exploration wells, the design of wells (especially horizontal wells), choice of production test layers, analyzing reservoir continuity in development wells, and so on.  相似文献   
995.
加权支持向量回归机及其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学习技术,也是一种新的具有很好泛化性能的回归方法。本文对用于回归估计的标准支持向量机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回归估计的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针对各样本重要性的差异,给各个样本的惩罚系数和误差要求赋予不同权重,并利用加权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理论及其算法构建水质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城市湖泊水华预警模型研究——以北京“六海”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决策树方法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湖泊水华预警模型。决策树方法预测水华爆发时机,非线性回归方法预测水华爆发强度,并运用信号灯显示方法,划分出水华爆发的预警区间。以北京六海为例,模型结果表明来水水量Q,温度T和总磷浓度是影响“六海”湖泊水华爆发的主要影响因子,选择叶绿素a(Chl-a)<30 μg/L的预警信号为绿色,30 μg/L60 μg/L为红色。当每月来水量Q>79.0万m3或来水量Q<79.0万m3,水温<13.4℃,预警指标为绿色;Q<79.0万m3,水温T>13.4℃,水华预警为黄色;Q<38.7万m3时,T>23.25℃,TP>0.13 mg/L,水华预警为红色。对模型结果分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于限制因素发生变化时的水华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并且结构简单,输入输出关系明显,结果易于解释。  相似文献   
997.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新方法——岸坡结构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塌岸是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数百段库岸的塌岸地质现场调查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三峡这种山区河道型水库的塌岸预测新方法——岸坡结构法(RBSM),并给出了详细的图解方法和预测步骤。同时,开展了二滩、宝珠寺和龚咀三个运行中的类比水库和三峡水库(139m蓄水)的塌岸预测检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宜于三峡水库以及类似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从而为水库塌岸预测与防治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在利用多参数进行储层油气预测时,并不是使用的特征越多越好,最佳特征的维数取决于实际问题的预测效果。这里运用聚类分析法优选地震特征参数,将距离较远或相似系数低的特征参数聚为一类,用来对未知样本进行地震储层预测。利用优选后的参数进行神经网络储层油气预测,在实际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目前在我国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厂家未提供其数据文件存储格式.为此,在举例说明TSP的应用效果后,笔者采用UltraEdit软件对多个TSP数据文件进行分析,弄清了其原始数据的总体存储结构.另外,还简单介绍了国际标准地震数据SEG-2文件的存储格式,并在Matlab语言环境下编制了读取SEG-2数据文件与TSP数据文件的程序,实现了将SEG-2文件转换成TSP数据文件的功能.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可直接应用TSP的数据处理软件包TSPwin来处理国产的超前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井-震联合地层恢复法,对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的古近纪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坡折带研究,将古地貌(包括古坡折带、古沟谷、古凸起等)纳入古物源供给系统的框架内探讨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在构建完整物源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古地貌诸单元及其组合样式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级次的物源体系导致沉积体类型和规模存在差异;物源区沟谷的分布及其赋存时期制约着砂体的主要分布位置、时期及规模;坡折带样式决定砂体的类型、规模及分布;古地貌组合样式控制储集体的成因、富集位置和规模大小。因此,古地貌分析对储层的预测和识别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勘探实践证明,将其与常规储层预测方法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