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390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吴浩  李才  解超明  范建军  陈景文 《地质通报》2018,37(8):1428-1438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将羌塘板块划分为南、北2个次级板块,在缝合带两侧大规模发育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并伴随大量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缝合带以南的日湾茶卡地区识别出一套安山岩,其中发育大量的暗色闪长质捕虏体,锆石U-Pb测年结果在安山岩中获得了364.7±1.9Ma和223.9±1.3Ma两组年龄信息,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结果εHf(t)分别为+7.22~+8.69和-5.94~-4.14。结合羌塘中部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闪长质捕虏体形成于晚泥盆世洋壳俯冲背景,是地幔楔部分熔融底侵至地壳的产物;而安山岩形成于晚三叠世碰撞后伸展背景,是深部板片断离机制下深俯冲陆壳边缘一侧熔体混染晚泥盆世新生地壳的产物。安山岩中闪长质捕虏体的发现支持了俯冲带作为大陆生长的重要场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家沟组地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以马五7亚段为主要储集层位的盐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期取得了重要突破。基于钻井、测录井、岩芯及薄片等资料,对盆地中部马五7亚段颗粒滩沉积特征、纵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古地理格局及其颗粒滩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7亚段主要由晶粒白云岩及各类型颗粒白云岩构成,纵向上发育潟湖-颗粒滩-灰泥丘-台坪、潟湖-颗粒滩-滩间海-颗粒滩、潟湖-颗粒滩-灰泥丘三种沉积相序,颗粒滩位于向上变浅旋回的中上部,且常与微生物丘构成丘滩复合体建造,具有良好的储集意义。横向上,马五7亚段发育两套较大规模的颗粒滩,层位稳定且连续性较好,整体表现为中西部厚而东部较薄的特征,平面上则呈南北向发育并沿东部凹陷环带状分布。研究区沉积规律表明马五7亚段相对缺乏潮坪相沉积特征,推测其沉积环境更符合局限-蒸发台地。沉积期海平面的频繁变化控制了滩体发育规模及其垂向叠置样式,区内西高东底的古构造格局及其内部的微地貌起伏则决定了马五7颗粒滩平面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3.
34.
苏门答腊地处特提斯构造域与印度洋岛弧系统之内,区内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火成岩.这些火成岩对特提斯构造带的延伸及界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于苏门答腊岛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选取苏门答腊岛中部Panti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研究表明,Panti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55.5±0.3 Ma.该套花岗岩具有高SiO2(76.61%~78.37%)和高碱(Na2O+K2O=7.47%~8.21%)的特征,其分异指数(DI)为95~96,A/CNK为1.08~1.12,为高分异S型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图及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其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4~0.05),并亏损Nb、Ta、Sr、P和Ti的特征.且该套花岗岩还具有高Rb/Sr和低CaO/Na2O值,同时显示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9.1~-2.6)和较老的Hf二阶模式年龄(tDM2=1.29~1.70 Ga),这些特征均指示该套花岗岩来源于古老的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对比缅甸-滇西-藏南一带同时期的岩浆事件,我们认为Panti早始新世高分异S型花岗岩可与滇西腾梁和东盈江同时期花岗岩进行对比,指示了新特提斯构造岩浆带南延至苏门答腊中部.  相似文献   
35.
36.
37.
冀中中奥陶统高频率旋回层序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及路线观察,河北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群的高频率旋回可划分为三个级别,并与层序地层学术语可以对比,由低到高为;六级旋回──韵律层;五级旋回──准层序;四级旋回──准层序组。这些由米兰柯维奇驱动力所控制的旋回层序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具有不同岩石组合特征,反映了高频率旋回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8.
西藏中部的发震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中部的发震构造是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北东、北西和近南北向的活动断层及受其控制的地堑半地堑型盆地和拉分盆地,东西向缝合线和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运动性不明显,对地震活动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活动断层的规模和晚第四纪以来的运动性质对地震的震级和数量有明显的的控制作用。8级地震的发生与拉分盆地内部张剪切断层与盆地一侧新活动幅度大的次级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南海中部和北部地壳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根据1980年中、美联合调查南海时所获得的声纳浮标测量结果,探讨中国南海中部和北部各个地貌单元上的地壳结构、性质以及新生代的发展简史。  相似文献   
40.
羌塘中部雀莫正长斑岩体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雀莫正长斑央全碱含量较高且K2O>Na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斜率较大的右倾式,副矿物组合为磷灰石-榍石-磁铁矿,时代属喜马拉雅期,构造上属造山晚期侵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