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1篇
  免费   1245篇
  国内免费   1323篇
测绘学   928篇
大气科学   635篇
地球物理   1395篇
地质学   2963篇
海洋学   837篇
天文学   232篇
综合类   666篇
自然地理   1163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风廓线雷达探测降水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风廓线雷达 (WPR) 开展降水研究, 分析了2006年8月25-26日北京延庆WPR探测降水个例。降水前高空出现持续时间长达10h以上的水平风垂直切变; 在信噪比 (SNR) 时间序列资料中出现比较清晰的SNR极值层, SNR极值层所处高度与水平风垂直切变高度相吻合。降水期间及前后, 水平风探测高度明显增高2km以上。随地面降水的临近, 下降速度所处高度逐渐降低, 从高空一直延伸到低空, 持续时间长达10h。资料分析表明:国产WPR可以在降水天气工作, 其探测资料能及时反映大尺度流场的变化。通过WPR提供的功率谱密度、SNR、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等多种资料, 可从多种角度了解降水过程; 特别是WPR可以同时探测垂直气流速度、粒子落速及其高度分布, 进而可以估计降水粒子尺度谱及其高度分布, 便于开展更深层次的降水物理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942.
雷击风险评估中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的计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统计分析海南19个市县的雷暴资料,利用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计算海南任一经纬度上的多年平均雷暴日数,比较分析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计算的两种方法,以人工观测的雷暴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资料的时限为权重系数,计算评估点的综合Ng值。结果表明引入时间权重为区间值的时序多指标决策TOPSIS方法计算雷击大地综合年平均密度是确定雷击风险评估中Ng值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43.
南京过去100年极端日降水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仕全  周国华  潘柱  杨柳  张渊 《气象学报》2010,68(6):790-799
在南京过去100年日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极值理论中的区组模型和阈值模型分析了极端日降水分布特征.首先通过广义极值(GEV)模型模拟了日降水的年极值序列(AMDR),用极大似然估计(MLE)方法计算了模型的参数,并借助轮廓似然函数估计出参数的精确误差区间,同时采用4种较直观的诊断图形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Frechet是区组模型中最适合描述极端日降水分布特征的函数.其次,将日降水序列分3种情景构建极值分布的阈值模型(GPD),考察了观测数据的规模对应用该模型的限制,重点讨论了如何针对给定观测样本选择合适的阈值收集极值信息.分析结果认为,长度不小于50年的气候序列,采用24 mm的日降水量作为临界阈值均能进行GPD分析.该阈值处于年降水序列第91个百分位附近,即对目前长度为50年左右的日观测资料,第91个百分位点以上的数据基本能满足GPD研究的需要.另外,根据GEV和GPD对未来极端降水重现水平的推断情况,GPD预测值的置信区间要比GEV的窄,极值推断的不确定性相对也较小,更适合用于研究中国目前规模不大的气候资料.最后,对GPD模型的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进行变换,分别引入描述线性变化的动态变量,分析降水序列中潜在的变异行为对极值理论应用的影响.这种变异包括降水序列中长期的均值变化及百分位变化,从模拟结果看,暂未发现资料变异行为对极值分析产生显著于扰.  相似文献   
944.
The capability of an improved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DGVM) in reproduc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o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is evaluated. The new model incorporates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DGVM (CLM3.0-DGVM) with a submodel for temperate and boreal shrubs, as well as other revisions such as the two-leaf scheme for photosynthesis and the definition of fractional coverage of plant functional types (PF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vised model may correctly reproduce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  相似文献   
945.
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学良  刘学春  黄小彦  史雅静 《气象》2010,36(10):91-96
为揭示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活动规律,以满足雷电灾害防护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需要,采用湖北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的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月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累计概率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地闪电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2%;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3.8%;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一日中,最大值出现在15—16时,最小值在09—10时;一年中,4—8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5.9%,其中7—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A,大于30 kA的累积概率在50%以下,大于60 kA的累积概率8.1%,大于100 kA的累积概率1.6%;拟合出湖北地区大于某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方程,经统计分析,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关系数达0.99998。闪电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鄂东南的嘉鱼县、咸宁、黄石、鄂州市一带为闪电高密度区,鄂西的远安县、当阳市附近为闪电次高密度区。山区与丘陵、平原交接地带,即地表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带,是雷电多发地带。鄂西南山区县市雷电日数较多,闪电密度不一定随之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山区县市土壤电阻率较大和山区局地小气候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6.
一次高压型海雾中的液态含水量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8年3月16—17日在粤西电白出现了一次在高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海雾过程。利用这次海雾的综合观测数据,分析了这一高压型海雾的液态含水量演变特征,讨论了液态含水量与雾滴平均直径和数密度以及气温、风速、湍流交换等的关系。结果显示:(1)海雾有发展-消散-再发展的准周期性变化特征;(2)海雾过程中的雾滴数有显著的变化,而雾滴平均直径的变化较小;雾滴数变化对海雾的发展、消散起主要作用;(3)在海雾生成和发展阶段,空气的冷却机制起主要作用;而在海雾的维持阶段冷却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4)在雾的生成阶段,弱湍流交换有利于雾的生成;而在雾的发展和维持阶段,湍流交换减弱,液态水增长,反之液态水减少。湍流交换的强、弱与海雾发展-消散-再发展的周期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47.
雷击大地密度和等效截收面积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艳  李家启  覃彬全 《气象科技》2010,38(6):752-757
分析了雷击大地密度传统计算公式中相关参数的局限性,运用IEC62305-2风险管理中的公式对雷电灾害风险分量进行计算分析,提出用闪电定位系统监测到的数据计算雷击大地密度更为合理。根据雷闪的数学模型及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特征,对GB50057—1994及IEC62305标准中等效截收面积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得出了等效截收面积计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48.
Energy-Casimir方法在中尺度扰动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湿空气中的水汽效应,引进Casimir函数(它是虚位温的单值函数),在x方向动量方程和总能量方程的基础上,采用Energy-Casimir方法建立了三维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的拟能量波作用方程,由于该方程建立在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的动力框架下,因此可用于讨论层结稳定大气内中尺度扰动系统的发展演变.理论分析表明,拟能量波作用方程具有非守恒形式,其中的拟能量波作用密度主要由扰动动能、有效化能和浮力能三部分组成;拟能量波作用密度局地变化除了受拟能量波作用通量散度影响之外,纬向基本气流切变、科氏力作功以及山非绝热加热和水汽相变所构成的波作用源汇项对其也都有贡献.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拟能量波作用密度与观测的6 h累积地面降水在水平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趋势上比较接近,说明拟能量波作用密度能够较好地抓住强降水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动力场和热力场的扰动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表征降水系统的发展演变,因而与地面降水量存在紧密联系.波作用方程各项的计算分析表明,波作用通量散度与拟能量波作用密度局地变化的倾向以及强降水区的变化比较一致,并且在强度上强于纬向基本气流切变项和科氏力作功项,因此波作用通量散度对拟能量波作用密度的局地变化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49.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江西省森林贮碳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1999--2003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结合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的实测数据以及已公布的调查资料,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对江西省森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和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省不同类型森林乔木层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国外松林、杉木林、软阔林、灌木林、马尾松林和经济林,且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大,随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森林碳密度土壤层最大,植被层次之,枯落物层最小。不同森林类型乔木层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硬阔林、马尾松林、毛竹林、灌木林、国外松林、经济林、针阔混交林、软阔林。从森林类型分布看,除杉木和国外松林外,其他森林类型天然林乔木层碳储量远大于人工林;从地理分布看,除南昌、萍乡、新余三市外,其余各市均是天然林乔木层碳储量远大于人工林。不同年龄森林乔木层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不同森林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硬阔林、灌木林、经济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国外松林和软阔林,南部和中西部要高于中东部和北部。江西省森林总碳储量为1.5Gt,占全国森林总碳储量的5.33%。  相似文献   
950.
2007年深圳市雷电灾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通过对2007年深圳市雷电气候特征、雷电密度分布、重要雷电天气过程分析和雷电灾害情况分析,探讨雷电发生的天气背景以及致灾的成因,为雷电预测预警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