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50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对金川铜铂硫化物矿床Ⅰ、Ⅱ矿区主矿体典型钻孔中的不同类型矿石进行了系统观察和铂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金川矿床中星点状矿石、网状矿石、块状矿石PGE 总量依次降低,由西至东24 号、1 号、2 号矿体的PGE 总量亦具渐次降低趋势。形成块状矿石的硫化物熔体PGE 分异作用较星点状和网状矿石更充分; 块状矿石铂族元素分布特征显示其受晚期硫化物熔体分离结晶和单硫化物固溶体( MSS) 分离作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 星点状矿石是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较快速度冷凝和就地硫化物熔离的结果; 而网状矿石可能是硫化物熔体经深部熔离但未经充分的硫化物分离结晶作用贯入的产物; 块状矿石成因定量模拟结果排除了R 因子控制作用,不同矿体中块状矿石由不同程度的单硫化物固溶体( MSS) 分离结晶所形成。  相似文献   
112.
分形滤波技术在新疆黄山-镜儿泉镍铜成矿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化新疆黄山-镜儿泉铜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认识, 进一步确定找矿勘查方向, 采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 对该地区水系沉积物或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中的Ni元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区西北部吐哈盆地具有高背景、弱异常且异常分散的特点; 中部康古尔大断裂带以及研究区东南部具有低背景、强异常、且异常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这可能是由于, 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早期的地幔柱事件在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沿深大断裂有大量玄武岩喷溢, 到新生代被剥蚀运移到西北部地形较低的吐哈盆地, 而在原地只残留其根部造成的。中部和东南部带状分布的Ni异常是可能的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3.
湖南张家界三岔和贵州遵义黄家湾在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发育有钼多金属矿床,这是华南乃至全球这类矿床的2个典型实例。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分析,分析了成矿岩系的矿物学特征,并进一步根据矿物结构、组成与共生关系,结合地质背景,讨论了矿床成因。结果显示,非矿层中的金属矿物类型较为单一,主要是黄铁矿;而矿层中发现的矿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碳硫钼矿"、针矿、黄铁矿、胶磷矿等,其中"碳硫钼矿"和针矿分别是钼与的主要赋存形式。认为钼主要来自于海水,主要来自于热水(液)流体,矿床为海水-热水(液)-生物复合成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此类矿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矿物学基础研究资料,并且有助于加深对矿床成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4.
胡顺峰  王霞  郭合颜  金伟 《岩矿测试》2011,30(4):465-468
选用王水、氢氟酸、高氯酸、盐酸对红土矿石样品进行溶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王水溶解,氢氟酸助溶,高氯酸冒烟除去氢氟酸的溶样方法较好;用盐酸溶解盐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溶液中、铬、镁、铝、钴元素,对目标元素进行了光谱干扰考察,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结果表明铁会使目标元素谱线背景强度增高,采用在混合标准溶液中加入与样品中含量相当的铁可以消除基体干扰;除铬元素外其他目标元素加标回收率在96.83%~105.2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3%。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标准样品分析,除铬元素外的其他元素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较好。铬元素回收率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5.
矿石主要来自2种矿床类型:硫化物型和红土型,其中硫化物型占总储量28%,而红土型占到72%(Elias,2002)。硫化物型矿床品位高、杂质少和易选冶,一直以来是全球金属提炼的主要矿石来源。当前,国际上大多数硫化物型矿山的资源储量已不容乐观,重视红土型矿床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Gleeson et al.,2003;王  相似文献   
116.
示波极谱法测量电锌液中微量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毅  黄晓林 《云南地质》2011,30(1):105-106
提出在丁二酮肟-亚硝酸钠-氨水-氯化铵体系中,准确测定电锌液中微量的新方法:克服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回收率偏低问题。  相似文献   
117.
遵义-纳雍一带的钼矿主要产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黑色页岩系中.通过对遵义金顶山新土沟钼矿剖面及纳雍水东钼矿区的系统研究,发现钼矿主要以碎屑状(竹叶状)、星散状、微层状分布,碎屑具有明显的定向排列,并具有波浪状展布的特点.靠近矿层中上部,碎屑粒径不断变小,以一些黄铁矿、黏土物质为主,呈黄褐色、土黄色的星散状、微层状分...  相似文献   
118.
红土型矿床是全球矿成因体系中资源储量最大的一类.为探讨红土型矿床成因机制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广域尺度,选择以载矿物为分类视角,开展铁氧化物型、水镁硅酸盐型和粘土型等3类矿床的对比研究.铁氧化物型矿床在矿化剖面上以铁质红土层为优势岩(土)相层,以针铁矿为主要载矿物,矿石中品位偏低但伴生钴矿化.矿床的成矿条件依赖于热带气候环境、稳定大地构造背景、纯橄榄岩母岩和剪切构造带等多种因素的集成耦合.强氧化和水解作用是载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发育的主要机制,在红土化过程中主要以类质同象进入低结晶度针铁矿晶格或被吸附的方式富集成矿;水镁硅酸盐型矿床以风化壳中出现厚大腐岩层为标志,以蛇纹石、滑石等水镁硅酸盐矿物为主要载矿物相,矿石多为高品位硅镁矿.矿床的发育严格受控于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环境,与活跃大地构造背景及富镁橄榄岩母岩条件密切相关,属强淋滤表生作用的产物.离子交换作用和次生沉淀作用共同构成了水镁硅酸盐矿床发育的成矿机制;粘土型矿床以红土剖面中出现稳定的粘土矿物层为标志,局限于偏干旱的热带气候背景,与低缓的地形地貌、排水受阻的水文环境及蛇纹岩母岩条件等具有专属性联系,属未遭受充分表生淋滤作用的产物.与次生蒙脱石类矿物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是粘土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9.
陈百友  刘洪滔  杨平  孙媛 《地球学报》2013,34(S1):202-206
全球红土型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红土型矿体则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规律。红土型矿化强度明显受成矿母岩成分(包括含量、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构造地质、成矿时间长短及风化壳成熟度的影响和控制。红土型矿的矿床类型主要受气候、大地构造背景、构造隆升状态控制, 并受地形地貌、排水条件、成矿母岩岩性及其蛇纹石化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20.
根际环境锌镉镍的形态变化与植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5种修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运用顺序提取实验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中Zn、Cd、Ni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Zn、Ni在根际与非根际土中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而Cd在非根际土中以硫化物态为主,在根际土中以可交换态和松、紧有机态为主。与Ni相比,非根际土中Zn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和Cd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偏大;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中Zn的铁锰氧化物态和硫化物态含量增加,碳酸盐态含量降低,松有机态、紧有机态和可交换态Zn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Cd的硫化物态降低,可交换态、松有机态、碳酸盐态、氧化物态和紧有机态含量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Ni的紧有机态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硫化物态明显降低,松有机态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根际Cd的碳酸盐态增加和氧化物态降低有利于植物Cd的吸收;碳酸盐态Zn的减少可促进植物Zn的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