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3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665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382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1555篇
海洋学   58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68篇
自然地理   106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51.
利用江苏省70个国家基本站逐10 min连续观测资料,对江苏省夏季浓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浓雾易在气温小于29℃、风速低于3 m·s~(-1),且盛行偏东风的条件下形成;低温高湿的梅雨期是夏季浓雾在6月高发(42.4%)的可能原因。(2)夏季浓雾生消时间与秋、冬季显著不同,主要发生于00—06时,消散集中于05—08时,持续时间主要在6 h以内。(3)夏季浓雾以辐射雾为主,辐射雾、平流雾和锋面雾分别占58. 1%、35. 5%和6.4%。(4)夏季浓雾发生频次呈现从东北部沿海地区向西南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淮北地区夜间降温幅度高于苏南地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5)成雾前6~24 h出现的弱降水为近地层提供水汽,此后天气转晴,静稳的大气层结下有利于夏季浓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2.
利用2017年3月8日到4月8日鸭梨花芽发育观测照片对照同期气象资料,分析鸭梨花芽萌发后气象要素对鸭梨花芽发育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和地温自始至终主导鸭梨花芽发育进度,开绽、露蕾、露冠和始花关键物候期需要满足较好的天气条件和适宜积温,物候期转变时都有10℃以上的温暖天气相对应;风速、日照、降雨等气象要素对鸭梨花芽发育影响程度,在花芽萌发到开绽、开绽到始花和花期三个阶段,其影响程度、利弊各不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对鸭梨花芽发育过程各生育期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为探讨符合鸭梨物候发育规律的花期预报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3.
154.
Asim Biswas  Bing Cheng Si 《水文研究》2012,26(24):3669-3677
There are various factors govern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soil water storage including soil properties, topography and vegetation. Some factors act locally, whereas others act nonlocally, which means that a factor measured at one location has effect on soil water storage at another loc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ocal and nonlocal controls of soil water storage in a hummocky landscape using cycl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oil water storage, soil properties and terrain indices were measured along a 128‐point transect of 576 m long from the semiarid, hummocky, prairie pothole region of North America. There are large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2) between soil water storage and sand content (r2 = 0.32–0.53), organic carbon content (r2 = 0.22–0.56), depth to carbonate layer (r2 = 0.13–0.63), wetness index (r2 = 0.25–0.45) and other variables at the measurement scale at different times, indicating strong local effects from these variable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also calculated by physically shifting the spatial series of soil water storage with respect to that of controlling factors. The shifting improv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patial series, and the length of shifting indicated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sponse of soil water to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example, the value of r2 increased more than eightfold (r2 = 0.47–0.64) after shifting the spatial series of soil water storage by 54 m, almost equal to the average length of existing slope, compared with the very weak correlation (r2 = 0.02–0.08) at the measurement scale. This indicated the nonlocal effect from the relative elev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nlocal effects from factors improves the prediction of soil water storage.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5.
研究了深圳海域2008年4月、9月的水体弧菌数量、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探讨了弧菌总数及各优势类群的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弧菌总数分布具有季节性,东部海域春季(4月)的弧菌数量高于秋季(9月)的,其均值分别为1.50×104,8.89×102CFU/cm3;在西部海域秋季的略高于春季的,其均值分别为5.09×102,2.66×102CFU/cm3;弧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大亚湾(4.40×104CFU/cm3)。弧菌的优势类群具有季节性分布特征:春季特有的优势类群有Vibrio gigantis类似种和V.splendidus类似种,秋季特有的优势类群有V.natriegens类似种;V.alginolyticus类似种是两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类群,其数量春季高于秋季的。弧菌种类、数量与海水温度、盐度及细菌总数、Chl-a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盐度为弧菌种类及数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6.
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测定了12株弧菌的形成生物膜的效果,选择形成生物膜效果最好的副溶血弧菌ND-02,进一步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ND-02菌株在静置培养24~36 h后形成成熟的生物膜,在起始菌浓度为107~108CFU/mL形成生物膜的量最大;在30 ℃,NaCl浓度为3%~ 5%,pH偏弱碱性时的生物膜OD590值最大;Ca2+ 促进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形成,而Mg2+ 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副溶血弧菌在分别经大黄鱼表皮黏液、肠黏液和肝脏提取液包被的的基质上形成生物膜的作用明显,鳃黏液和脾脏提取液中次之,肌肉提取液包被后生物膜形成量最低。以上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ND-02菌株能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而且生物膜的形成受温度、NaCl浓度、pH值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7.
冀中拗陷古潜山油田水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宝平 《地质科学》1989,(3):263-273
冀中拗陷油气田87%的储量产于海相碳酸盐岩古潜山中,在油气生成、运移、集聚和散失的过程中地下水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50个试样的水化学分析资料,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冀中拗陷古潜山油田水进行了分类并初步探讨了水化学成分演化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8.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4,13(3):22-28
地史时期古气候的宏观演化和现代气候的变化具有一些重大的不同之处:1.在亿年的时间尺度上,全球古气候的分带产生了变异性;2.在同样的时间尺度上,全球古气候的分带出现了非对称性;3.就地球整个历史时期冷、热阶段的交替出现,不同的时间尺度,具有不同的调控因素所造成的周期,超越了米兰柯维奇(Milankovitch,1941)的天文气候理论。应该从不同层次的天地因素-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运动系统中去寻找更深层次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9.
辽西坳陷中的断陷盆地边缘逆冲断层发育。本文描述了逆冲断层的TM影像特征,解译划分了逆冲断裂带,并指出逆冲断层对找煤远景解译推断的意义。具体分析了南票、北票矿区外围的找煤远景,还应用影像特征探索性地对逆冲断层倾角进行了解译分类。  相似文献   
160.
北上热带气旋发展与不发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分析了一个北上热带气旋(8509号台风)变性发展过程中扰动能和扰动有效有效位能的收支平衡关系及其与中纬地区高空环境场、Q矢量散度、旋度特征和锋生锋消现象的联系,并和与此台风前期路径及强度相似、但进入西风带后很快消失了的8406号台风的诊断结是要 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是台风变性发展的主要因子和先决条件,斜压过程是否能有效和大量地制造扰动动能以抵消台风北上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是其能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