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71.
根据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对照区四季的浮游植物及同步的环境调查数据,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该海域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5种,隶属于7门59属,主要由硅藻(64种)、绿藻(10种)和甲藻(9种)组成。优势种主要有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太阳漂流藻(Planktoniella sol)和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季节间,浮游植物丰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和Margalef丰富度)和环境因子(水温、盐度、p H、DO、NO_3-N、NO_2-N、NH_4-N、PO_4-P和Si O_3-Si)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春季全区丰度(121.59和79.39×10~4个/m~3)显著高于冬、夏季(13.05和7.05×10~4个/m~3),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冬夏秋春季;区域间,丰度、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示范区浮游植物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四季均值都高于对照区。相似性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n MDS)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季节性差异显著,区域差异不显著。表明示范区的建设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效果不显著。RDA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温度、营养盐(NO_3-N、PO_4-P和Si O_3-Si)和DO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各种浮游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休闲渔业与海洋牧场的结合作为新兴的渔业产业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在生态环境退化和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大背景下,以海洋牧场建设为基础、以休闲渔业和旅游业为带动的渔业模式不断发展。我国近海海岛众多,具备围绕海岛综合开发建设海岛类海洋牧场的天然优势,可以预见以海岛为中心、立足海岛生态开发构建海洋牧场的发展模式将是近海海洋...  相似文献   
73.
烟台是传统的海洋经济大市,海洋牧场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新一代海工装备发展为海洋牧场价值链创新提供条件和基础,研究探索价值链创新机制对提升烟台海洋牧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烟台地区2个典型海洋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参观以及相关网页获取调查资料,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得到刻画价值链创新机制的逻辑框架。运用该框架对双案例进行分析得到结论:案例牧场价值链创新由内、外部条件共同触发;创新知识来源于企业内外部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且往往是内外部知识融合的结果;新知识有机融入价值链活动,形成新产品、新流程,实现价值链创新;价值链创新产生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海洋牧场建设已从近岸浅海开始向深远海推进,然而如何在深远海的海洋边界线以及毗邻区域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是摆在渔业工作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同时如何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在经济全球化及“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发挥海洋牧场的生态优化、资源养护的功能优势,促进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从而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各国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合作是关系着全球海洋经济的重要问题。文章分别从未来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建设内容及发展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展望,并分析了在此背景下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未来的以国际化海洋牧场为载体的国际间渔业合作提供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实现国际渔业合作不断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5.
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现状及季节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为海南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评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的资源养护效果,进而为下一步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渔业资源水声学调查方法,对蜈支洲海洋牧场近岛人工鱼礁区及海棠湾湾区的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2019年4月、8月、12月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显示:4月近岛人工鱼礁区域共捕获游泳生物63种,平均资源量密度为63.71 t/km2,8月、12月海棠湾湾区共捕获游泳生物68种和120种,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8.29 t/km2和7.21 t/km2。4-12月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3.532、3.478、4.414。三次调查中,鱼类优势种中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短鳄齿鱼(Champsodon snyderi)、宽条鹦天竺鯛(Ostorhinchus fasciatus)均出现2次,其余种类均只出现一次。4-12月重要经济生物占总资源量的比重依次为72.46%、64.74%、57.59%。综上所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人工礁区及海棠湾湾区渔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尤其是海洋牧场建设对于渔业资源的聚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重要经济鱼类少,个体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6.
农牧结合是高寒牧区放牧系统的一项重要的实践,具有实现农业和牲畜业可持续生产的重大潜力。然而,目前青藏高原的农牧业分离已经导致集约化农业、草地退化和饲料短缺的问题产生。因此,为探索高山放牧系统中农牧结合的潜力,本研究以中国普兰县为例,基于多数据源,分析了牧草生产潜力和牲畜产量,并从饲草供给角度评估了农牧结合的潜力。结果表明:普兰县可用于人工种草的潜在边际土地约560公顷,基本位于环境条件较好的普兰镇周边。而积温是牧草种植的主要环境限制因子,今后牧草种植应注重品种的抗寒性和生长周期,同时也要注意人工草地建立后的退化和沙化问题。另外,虽然2012–2016年普兰县牲畜数量明显下降,但高寒草地放牧牲畜数量依然高于农牧景观的牲畜放牧数量。该地区目前放牧牲畜数量一般维持在约11万只羊单位,而人工草地和作物秸秆能够提供约1.1万只羊单位的饲料,约占农牧景观中牲畜数量的一半。普兰县农牧结合可以适当补充放牧条件下牲畜饲料的缺额,尤其是在农牧区的普兰镇。本研究结果对未来牧草生产和发展农牧结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全国海洋牧场发展背景下,天津市海洋牧场的发展内涵、发展思路、实践历程及今后的展望。将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与天津海洋牧场的实践历程有机结合,并阐明天津海洋牧场的发展特点;将海洋牧场的基本建设原理与天津海洋牧场具体建设情况有机结合,并阐明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的具体发展思路以及面临的问题。同时展望天津海洋牧场的建设,能够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为加快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开创美丽天津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现代海洋牧场是一项长期、复杂、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连云港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建设前后的水动力环境变化,利用DHI MIKE水动力模块模拟2002年和2016年人工渔礁区建设前后的水动力环境,并分析人工鱼礁区潮流为SE方向时顺流方向纵断面流速和流向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工程前后鱼礁区内水质和水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建成后,工程海域垂向流速和流向变化较大,水平流速和流向变化较小;由于附着在人工鱼礁上大型藻类的生长,水质逐年变好,且水生物量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79.
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网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传统海洋监测系统体积大、功耗大、价格昂贵,受牧场建设的经费限制,无法大量投放组成监测网,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海洋监测手段,可负担大面积、高空间密度的投放,并以分布式的物联网方式进行组网监测,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基于MEMS技术研发可大量"群蜂式"布放、高时空分辨...  相似文献   
80.
为改善热带珊瑚岛礁型海洋牧场的珊瑚礁生境,实现生物资源的养护和渔业资源的产出功能,在对海参等高值经济种开展底播增殖前,科学评估其生态容量是防止引发海洋牧场生态风险的重要保证。运用生态系统模型法评估了三亚蜈支洲岛热带珊瑚岛礁海洋牧场花刺参(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的底播增殖容量。根据2020~2021年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区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因子数据,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该海域的生态系统营养通道模型。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介于1~3.52,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以牧食食物链为主,总能流中有43%的能量来源于碎屑功能组,其在系统总能流中有重要地位。系统的总平均能量传递效率为9.353%,略低于林德曼能量传递效率(10%)。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3.726,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为28.834,系统连接指数为0.256,杂食性指数为0.120,系统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2.485%和2.379,表明近岛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且系统稳定性和成熟度偏低,易受外界干扰。根据模型评估的花刺参增殖生态容量为110.21 t/km2,是现存量的206 倍,有较大增殖空间,并且达到生态容量后碎屑组的能量再循环利用效率将显著增加,营养级结构能得到进一步优化,系统稳定性及成熟度将有所提高。基于研究结果,可适当采捕与花刺参生态位相近的生物,同时增殖放流其他处于不同营养层次的经济种,从而减少种间竞争,有效利用系统冗余能量,进而扩大花刺参的生态容量,实现海洋牧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