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is work evaluates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a new indigenous aerobic denitrifi er, strain Pseudomonas CW-2, isolated from a largemouth bass culture pond. The rate of ammonium-N removal by strain CW-2 was approximately 97% at a DO concentration of 5.2 mg/L. Furthermore, when nitrate and ammonia coexisted, the strain gave priority to assimilating ammonia, and thereafter to denitrifi cation. Under optimal cultivation conditions, citrate and acetate were the carbon resources, C/N was 8, dissolved oxygen was 5.2 mg/L, and pH was 7; the removal rate of ammonium reached nearly 90%.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different bacteria in strain CW-2-treated and the control pond water were also compared. Lower levels of ammonia, nitrite, and phospha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reated water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Meanwhile, phylum-level distributions of the bacterial OTUs revealed that P 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 Planctomycetes, and N itrospirae continuously changed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s in relation to carbon and the addition of strain CW-2; this finding implies that the conventional denitrifi cation process was weakened under the ef fects of carbon or the presence of strain CW-2. We propose that strain CW-2 is a promising organism for the removal of ammonium in intensive fish culture systems, according to our evaluations of its denitrifi ca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13.
注射含雄烯二酮的微囊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含雄烯二酮的明胶 羧甲基纤维素钠微囊(4 Androstene 3,17 dione Gelatin Sodi umCarboxymethylCellulose Microcapsule CelluloseAcetatePhthalate Microcapsule,AGCM),平均囊径为30.6μm,载药量为(17.06±0.51)%。用微囊对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进行注射催熟实验,每隔25d注射AGCM1次,共注射3次,可诱导74.3%的雄鳗达到性成熟。雄鳗精液的质量在刚性成熟时较低,在性成熟后20—30d较高。每隔25d注射AGCM1次,共注射4次,可诱导雌鳗平均性腺成熟系数(Gonadosomaticindex,GSI)达到30.6%。注射AGCM微囊制剂后,可明显促进雌、雄鳗鲡血清及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tH)的含量升高。其中雄鳗注射微囊制剂1次后,血清GtH含量即显著高于对照组;雌鳗在第2次注射微囊制剂后,血清GtH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渤海的可持续发展.根据 1979~1999 年渤海中部断面温度、盐度、溶解氧、营养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结构和20年来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断面各个要素冬季的垂向分布均匀,夏季有2个冷水中心,盐度、溶解氧、营养盐在冷中心位置也出现了类似的高值或者低值中心.各要素的距平图显示盐度有上升趋势,溶解氧含量下降,无机氮逐年增加,磷酸盐和硅酸盐夏季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冬季没有明显的增加或者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萨拉乌苏动物群有关属种的修订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号文  李虹  谢骏义 《第四纪研究》2008,28(6):1106-1113
随着地层学和年代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萨拉乌苏河地区的地层划分愈加仔细;原含萨拉乌苏动物群的地层现在被划分为下部的萨拉乌苏组和上部的城川组。相应地,过去的萨拉乌苏动物群也被划分为萨拉乌苏动物群和城川动物群;而萨拉乌苏动物群又被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组合和上部组合,下部组合含王氏水牛和诺氏古菱齿象化石,与欧洲的末次间冰期对应;上部组合以野驴和披毛犀为主,与末次冰期第一阶段对应。但对萨拉乌苏河地区晚更新世动物群中有些属种的分类命名问题,一直未达成共识,有些甚至存在错误认识。关于萨拉乌苏动物群是否含有肿骨大角鹿的问题,争论持续了近20年。最新研究表明,在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两件有肿厚现象的大角鹿下颌骨,应当归入河套中国大角鹿(Sinomegaceros ordosianus),而非肿骨大角鹿。因为,下颌骨肿厚是大角鹿类所有种的共有特征。过去很多文献中提到萨拉乌苏动物群中有"蒙古鹿",经笔者核对,该名称最早被用于"大角鹿蒙古变种"(Cervus megacerosvar.mongoliae)和"蒙古马鹿"(Cervus mongoliae);但这两个名称后来均被弃置不用。关于萨拉乌苏动物群中的恰克图转角羚羊,后来曾有人将其转入许家窑扭角羚,经笔者研究,认为萨拉乌苏河地区的转角羚羊应保持原有名称,即恰克图转角羚羊。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方法扩增团头鲂组成型HSC70和诱导型HSP7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片段,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mmol/L IPTG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 His Bind Resins亲和层析和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团头鲂两种重组表达质粒pET-22b(+)/Ma-HSC70和pET-22b(+)/Ma-HSP70,表达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均约为72kDa,并能与兔抗人HSP70多抗进行特异性结合,这两种HSP70s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的纯度均达到95%以上。本实验选择融合蛋白Ma-HSC70在25℃和Ma-HSP70在30℃下分别诱导7h作为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发布的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Argo全球温盐资料,运用直线定位法和隶属关系,对吕宋岛以东海域(120°~140°E,10°~30°N)水团进行分析,划分出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团(NPSSW)和北太平洋中层水团(NPIW)的分布范围。次表层水团位于50~220 m深度,分布在10°~28°N范围内,温度16.61~27.60℃,盐度34.68~35.14,核心范围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中层水团位于280~900 m深度,分布在10~30°N范围内,温度3.67~16.55℃,盐度34.11~34.67,核心范围季节变化较弱,整体位于18°N以北。次表层与中层水团核心温盐具有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次表层水团与气候变化相关性较好,核心温度和盐度均存在4 a的变化周期;而中层水团与气候变化相关性较差,核心温度和盐度则分别具有3.5 a和3 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池投放一定数量的生物刷和生物球等生物滤料,研究其对翘嘴红鲌生长、池塘水质及细菌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池相比,实验池翘嘴红鲌生长有增加趋势,对池塘水温、pH、DO、TP、H2S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在30 d时水体COD显著降低(P<0.05);在90 d时NH4-N显著降低(P<0.05);在60 d和90 d时NO2-N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池相比,在30 d时实验池水样与生物球中异养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30、60 d时,实验池生物刷中异养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90 d时实验池水样、生物球、生物刷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实验池水样、生物球分别在30、90 d时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生物滤料可增加池塘的异养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降低水体弧菌数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养殖水体,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19.
揭示变化环境下非平稳径流序列波动特征,可为提高径流预测精度和涉水工程规划提供支撑。针对径流序列具有非平稳性、周期性和异方差性的特征,收集长江流域攀枝花、城陵矶和大通站2008—2018年实测径流资料,基于周期趋势分解法(STL)将原始数据分解为周期项、趋势项和剩余项,结合各子序列特征采用多模型集成获取未来径流的综合预测值,并将预测结果与Prophet、LSTM和GARCH等单一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联合机器学习和时序分解的集成模型在多个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单一模型,且对异方差效应显著的站点模拟精度提升明显;验证期内3个站点的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96、0.95和0.93,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长江流域径流波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中是否存在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进行了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脂多糖(LPS)体外孵育实验,采用亚硝酸盐法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NOS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和LPS离体孵育血细胞组的一氧化氮(N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这一反应能被NOS抑制剂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所阻断,证实了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存在NOS活性。同时进行了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对其血清NO浓度和NOS活性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副溶血弧菌注射感染凡纳滨对虾后12h血清中NOS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NO浓度在注射后24h开始升高,72h后各组NO浓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可以诱导NOS的表达,并产生NO来抵抗副溶血弧菌的入侵,从而增强了对虾的免疫力。此外将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acidilactici按10.0mg·kg-1添加到饲料里投喂凡纳滨对虾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和NOS活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且溶菌酶活力和NOS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29,r0.05[1,12]=0.532)。从而进一步说明了NOS活性可以作为凡纳滨对虾免疫力高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