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波辐射传输方程是海洋-大气微波遥感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晴空条件下AMSR-E 10.7GHz水平与垂直极化亮温数据,将平静海面的亮温观测结果与4种海水相对电容率模型和2种大气水汽吸收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了海水相对电容率模型与水汽吸收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和实测亮温数据反演了风致各项同性海面发射率,其与已有的经验模型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建立了星载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利用建立的辐射传输模型计算亮温与AMSR-E观测亮温分别反演了海表面温度与海表面风速,验证了所建微波传输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星载微波辐射计亮温定标、海洋地球物理参数提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解非线性耦合薛定谔方程 ,研究了在非偏振保持光纤中随机双折射变化对孤子自俘获传输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相对于具有保偏特性的强双折射光纤 ,非偏振保持光纤中随机双折射所致的 2个模式间频繁的能量交换 ,减缓了 2脉冲的走离 ,有利于束缚态的形成 ;入射偏振角 θ对孤子的自俘获传输影响非常小 ,这就使光孤子耦合进光纤时不须鉴别光纤的快、慢轴。  相似文献   
13.
依据量子理论,叶绿素a,b吸收光波是量子化的。调光生态膜采用有机共轭分子分散到二维线性分子中,使有机共轭分子从生色团变为生荧团,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光和绿光而产生叶绿素a,b所需要的蓝光和红光,大大增加叶绿素a,b可吸收的光子数,从而加速了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PDC钻头的推广使用,传统的岩屑录井方法已难以分析如此细小的岩屑。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岩屑分类识别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和差直方图统计方法对岩屑进行纹理特征分析和提取,接着运用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此统计特征提取方法对于大部分岩屑可以很好地获取其主要特征,并最终取得理想的识别结果。此技术的发展将提高现场录井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从浓度定量分析探讨异丙醇作原油萃取剂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正己烷与异丙醇作为萃取剂获得不同浓度下的2组相同原油样品的萃取液,进行波长差为40nm的同步荧光光谱测量.通过插值拟合得到相应的两组相同原油样品的浓度三维荧光光谱图,并据此对相同原油样品萃取液的未知浓度进行计算,并与实际值比较,得出相应误差.文中通过对不同萃取剂中光谱谱形、峰位、荧光强度以及浓度计算的误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异丙醇作为石油定量荧光分析仪的萃取剂比用正己烷更具优势,从而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采用异丙醇取代正己烷作为原油萃取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LIBSVM的石油录井中岩屑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在PDC钻头条件下石油录井过程中的岩屑岩性难以用肉眼识别,以及传统分类器准确率低的问题,该文利用和差直方图变换、傅里叶变换、Gabor变换3种不同的岩屑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将岩屑样品进行特征提取,并设定LIBSVM分类器的分类参数,根据得到的岩性识别率的高低来确定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SVM设置类型上选择NU_SVC、核函数选择RBF、分类参数gamma设置为0.1、nu设置为0.11的参数组合可获得较高的岩性识别率。其中采用Gabor特征提取方式和LIBSVM分类器对现场岩屑样品进行测试,获得的岩性识别率最高,对现场泥岩和砂岩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95%和90%。与神经网络分类器分类结果比较,该方法能更好地分析岩屑的岩性,可望在现场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激光共振电离光谱技术是痕量分析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速率方程理论为基础 ,对钙原子的激光共振电离过程进行分析 ,通过编程对该原子的二步单色三光子和三步三色三光子非饱和激发电离过程进行模拟 ,得到了相应的电离效率与激光的能量、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并对这 2种电离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微米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种数字岩心探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赋存形态,但由于水合物与水对X射线的衰减系数相近,二者在CT图像中灰度区间存在交集,导致在从CT图像上对水合物与水进行分割时存在强非唯一性。为提高对CT图像中水合物与水阈值分割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生长过程中不同时刻CT图像直方图特征,提出归一化CT图像及其直方图的方法。首先选定甲烷气与石英砂的峰值灰度基准;然后用高斯函数分别对当前CT图像直方图中的甲烷气与石英砂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当前CT图像直方图中的甲烷气与石英砂峰值灰度;再将当前CT图像直方图中的甲烷气峰值灰度与石英砂峰值灰度归一化到选定的峰值灰度基准;进而用归一化的直方图对CT图像进行归一化;最后根据归一化灰度直方图的变化趋势,定量统计得到CT图像中水合物增加和气-水减少的灰度区间,完成图像中不同组分的阈值划分。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阈值分割方法能够为天然气水合物CT图像中水合物与水边界的确定和水合物饱和度计算提供定量的依据,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6年秋季现场观测数据,开展了东印度洋南部海域水体遥感反射率光谱特征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法(剖面法、水面之上法)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两种水面之上数据处理方法结果的差异。研究发现:(1)东印度洋南部海域的遥感反射率随波长单调下降,具备清洁大洋水体的典型光谱特征,在光谱形状和量值等方面均与研究区历史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与剖面法得到的遥感反射率光谱相比,水面之上法的测量结果总体偏大,二者的相对偏差在离水辐射较强的蓝光波段(412~490 nm)为15%~25%,在离水辐射较弱的绿光波段(555 nm)为47%~61%;(3)不同的水面之上数据处理方法引起的遥感反射率相对偏差在蓝光波段是4%~7%,在绿光波段是11%。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所得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