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19篇
  免费   4026篇
  国内免费   4416篇
测绘学   2415篇
大气科学   5556篇
地球物理   3538篇
地质学   7363篇
海洋学   2825篇
天文学   276篇
综合类   1864篇
自然地理   5924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604篇
  2022年   820篇
  2021年   877篇
  2020年   823篇
  2019年   984篇
  2018年   802篇
  2017年   691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788篇
  2014年   1532篇
  2013年   1162篇
  2012年   1304篇
  2011年   1475篇
  2010年   1349篇
  2009年   1424篇
  2008年   1444篇
  2007年   1291篇
  2006年   1198篇
  2005年   1236篇
  2004年   1061篇
  2003年   895篇
  2002年   893篇
  2001年   810篇
  2000年   660篇
  1999年   596篇
  1998年   563篇
  1997年   578篇
  1996年   497篇
  1995年   509篇
  1994年   461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316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63年   8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对泛长三角区域52个地级城市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从分布、类型、流动、意象等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入境游客聚集程度泛长三角区域可被划分为入境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与边缘区,其中,核心区与区域经济中心高度吻合,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边缘区旅游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入境游客流动网络密度由中部核心区向外部边缘区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包含四等级的网络层级结构。且各省市区域内部入境游客分布与流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入境游客意象分析也在一定程度印证出目的地最本质的地方性特征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采用2007—2018年的PCT专利合作数据,基于“一带一路”视角,分段刻画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分析其演化的邻近性机理,结果表明:① 拓扑结构方面,网络整体规模经历了从“规模扩大”到“联系增强”的演化过程,中国城市逐渐占据网络的核心层级。② 空间格局方面,“一带一路”城市之间的合作多为国家内部合作,来自同一国家的城市在选择外部合作伙伴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新加坡是“一带一路”内部网络和对外网络的枢纽节点。③ 影响机制方面,合作城市的质量对合作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地理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和语言邻近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地理邻近性与经济邻近性、地理邻近性与语言邻近性具有相互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高速铁路和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双  周琳  虞晓芬 《地理研究》2021,40(4):1146-1164
为了探寻高铁开通能否抑制雾霾污染以及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城市空间形态下是否存在异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铁和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在利用LandScan数据测算2003—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市城市蔓延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的空间动态关系。借助双重差分(DID)模型验证了高铁开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城市蔓延程度、不同城市规模和不同地区间是否存在异质性影响。最后从拥堵缓解效应和交通替代效应两个维度检验了高铁开通对抑制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 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② 高铁开通显著抑制了雾霾污染,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持续性。每增设一个高铁站或一条高铁路线,将分别降低雾霾污染程度0.7%和1.3%。③ 蔓延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的城市,高铁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越强;南方地区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北方。④ 高铁通过对公共交通和民航交通的替代效应以及拥堵缓解效应抑制雾霾污染。  相似文献   
104.
沙尘天气是东亚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强沙尘天气的发生不仅导致建筑物倒塌、人畜伤亡、植被破坏,还会导致火灾、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全球沙尘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从东亚地区沙尘天气在长时间序列区域特征角度上系统分析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利用1981—2019年东亚地区697个地面气象站点沙尘数据,分析了其区域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东亚沙尘天气集中在位于内陆干旱区的蒙古国和中国西北地区,其中弱沙尘天气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而强沙尘天气则集中在蒙古国。月变化上,东亚沙尘天气集中在春季(3—5月份),在相对低纬度的中国青藏高原北麓沙尘天气3月份最多,位于中纬度的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4月份最多,而较高纬度的哈萨克斯坦东部和蒙古国5月份最多。年际变化上,40a间东亚沙尘呈减少趋势,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多项生态工程的有效实施下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沙尘天气显著减少,但近几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强沙尘天气呈增长趋势;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蒙古国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区域弱沙尘天气和强沙尘天气均呈增长趋势。本研究对准确地掌握东亚沙尘分布特征和防范沙尘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王璐玮  汪涛  张晗 《地理研究》2021,40(12):3314-3332
构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走出去”全球化下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识别企业战略连接类型,分析“引进来”全球化下生物医药全球生产网络(GPN)与本土创新网络(IIN)间的战略耦合过程;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GPN-IIN战略耦合目标实现的达成效率,并从静、动态视角探究其时空变化的原因。发现:① 中国医药产业通过转口、代加工进入北美市场的难度加大,东盟、金砖国家成为其重要的出口对象,与欧盟加强贸易有助于其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② 2000—2006年,多数外商直接投资(FDI)企业形成“两头在外”的产业布局,在GPN中处于被俘虏地位,大多内资企业学习能力不足,处于IIN边缘。2007—2013年,部分FDI企业由GPN价值链末端向高端转移,部分内资企业由IIN边缘向核心转移,但转移过程中具有强松脚性。2014—2019年,GPN-IIN战略耦合克服上一阶段嵌入不足、松脚性等问题,两者间的关系通道日益增多和稳固。③ GPN-IIN耦合绩效经历了“大分散、小集聚→简单结构孕育→局部结构构建→级联秩序分异”的演变,在此过程中技术进步对其促进效果最强,规模效率次之,纯技术效率最弱。而限制其提升的主要原因从价值链低端锁定、企业类型晋升不足向企业类型退化冗余、社会关系松弛,再向境外业务拓展乏力、资本-技术脱钩过渡。  相似文献   
106.
空间邻近性是地理学第一定律,近邻旅游地相互作用定量化研究对丰富旅游地理学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以近邻旅游地黄山、西递和宏村作为案例地,在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当前经济研究中使用极为广泛的DY溢出指数(Diebold & Yilmaz spillover index)分析近邻旅游地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宏村和黄山、西递和黄山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西递和宏村之间仅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在溢出效应方面,存在黄山对西递、宏村的溢出正效应和西递对宏村的溢出正效应,与格兰杰因果分析具有一致性。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呈现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特点。三大景区的溢出溢入均呈现出相互交错、相互补充的局面,没有一个景区出现单纯的全面正效应或负效应;重大事件的交叉溢出分析表明,“替代、互补”等结论不能全面体现和反映近邻旅游地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而是表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和纠缠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7.
地方嵌入对在华外资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灿飞  任卓然 《地理科学》2021,41(3):369-379
外资企业通过直接出口和间接溢出效应对中国出口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现有文献大多基于外资企业知识溢出研究其对本地出口和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较少关注外资企业自身的贸易活动。利用2000—2016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在全球?地方互动视角下,搭建本地、目的国(地区)和本地?目的国(地区)联系三维度框架,重点关注外资企业地方嵌入对其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华外资企业地方嵌入对其出口市场多元化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外资企业贸易的特殊性,地方嵌入对其出口二元边际的作用不同。具体来说,地方嵌入对外资企业出口比较优势获取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目的国(地区)拓展的促进作用仅局限在一般贸易,且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外资企业与当地的知识耦合。  相似文献   
108.
基于2015—2018年中国335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剖析绿色金融对污染性产业的技术效应,探讨其与环境规制、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区分不同产业类型,厘清绿色金融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在不同区域促成污染性重工业和轻工业技术创新;绿色金融与环境规制协同互补,并且这种协同对轻工业更有效,在中西部地区更突出;对于污染性轻工业,绿色金融通过提升研发投入激励技术创新的现象广泛存在,而污染性重工业仅在西部地区出现类似现象。绿色金融的技术效应呈现轻工业强于重工业,西部地区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特征,结合中国环境治理与科技创新现实,绿色金融与环境和科技政策有望相互增益。  相似文献   
109.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胡森林 《地理科学》2021,41(8):1314-1323
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2006—2018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 2006—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特征。② 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加入技术创新的二次项后,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即技术创新先抑制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这也验证了技术的“回弹效应”假说;③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共同体现,但这两种效应正好相反,即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该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先抑制后促进)关系,但对邻近城市的作用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李春江  张艳  刘志林  柴彦威 《地理科学》2021,41(9):1606-1614
城市扩张和郊区化显著增加居民的通勤时间,减少居民在社区内及周边开展的日常活动,进而可能对居民的社区社会资本产生消极影响。基于2017年北京市26个社区居民的社区融合与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通勤时间、社区活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控制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和社区区位后,长时间通勤会减少居民在社区及周边1 000 m范围内开展的活动,并进一步对社区社交网络结构、社会信任和共同价值等社区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社区活动中社交娱乐活动的中介效应显著,而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中介效应不显著。最后,证实了促进职住平衡、减少职住分离的规划政策对于增加居民社区活动及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