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9篇
  免费   4368篇
  国内免费   3868篇
测绘学   5020篇
大气科学   5244篇
地球物理   3547篇
地质学   6097篇
海洋学   3049篇
天文学   250篇
综合类   1456篇
自然地理   912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793篇
  2022年   869篇
  2021年   1176篇
  2020年   915篇
  2019年   1282篇
  2018年   941篇
  2017年   895篇
  2016年   841篇
  2015年   946篇
  2014年   1268篇
  2013年   997篇
  2012年   1154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993篇
  2008年   977篇
  2007年   921篇
  2006年   859篇
  2005年   926篇
  2004年   708篇
  2003年   748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616篇
  2000年   455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332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54年   19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5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STs) in the sou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for the past 160 ka using the Uk37 paleothermometer from the core MD01-2392.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glacial times (MISs 6 and 2) and interglacial times (MISs 5.5 and 1) are 2.2~2.5 ℃. Younger Dryas event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was documented in both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δ18O and SST records. After MIS 5.5, SSTs displayed a progressive cooling from 28.6 to 24.5 ℃, culminating at the LGM. During this gradual cooling period, warm events such as MISs 5.3, 5.1 and 3 were also clearly documented. By comparison of SST between the study core and Core 17954, a pattern of low or no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and high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s was exhibited. This pattern indicates the much stronger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t the glacial than at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Spectral analysis gives two prominent cycles: 41 and 23 ka, with the former more pronounced, suggesting that SSTs in the southern SCS varied in concert with high-latitude processes through the connection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相似文献   
132.
张亦陈  高江涛  张喆  姜鹏  秦松 《海洋科学》2007,31(12):64-68
研究了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对除草剂草丁膦的敏感性以及温度对草丁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裙带菜配子体对草丁膦敏感;统计学分析得出了草丁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裙带菜配子体的半致死浓度(LD50)及95%可信限;温差达到10℃时,相同处理时间各组内不同处理温度样品的LD50之间呈现显著差异,第6天的LD50由10℃组的15.78 mg/L降为20℃组的11.56 mg/L和25℃组的10.33 mg/L。研究发现可以尝试采用草丁膦作为裙带菜配子体遗传转化的选择试剂。  相似文献   
133.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数字海图质量检测中存在的缺陷,然后阐明了数字海图检测的内容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论述了"数字海图质量检测与评估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应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和其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134.
用锰含量的变化,将南永1井岩心划分为21个锰阶段,与洛川黄土、深海沉积物、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的气候旋回进行对比,在布容、松山极性期界疆线(730ka)以上,存在9次气候旋回,锰含量相对高的奇数阶段代表相对湿热的气候环境,而偶数阶段代表相对干冷的气候。Mn/Ca和Cd/Ca比值的正异常段反映三期围区的火山活动影响。锰的变化反映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和本地区的局部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35.
ENVISAT-1卫星测高数据编辑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环境卫星(ENVISAT-1)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在借鉴其他卫星测高数据编辑标准和大量统计基础上,制定了ENVISAT-1卫星的数据编辑标准,包括冰标志和S波段异常的确定,并给出了各改正项合理的限值。  相似文献   
136.
贺电  吴后波 《海洋科学》2007,31(3):76-81
在动植物病原体的检测中,方法学历经了生物培养、显微镜观察、生化检测、免疫学到分子生物学几个阶段的变更,朝着更特异、更快速、更便捷、更安全、集成化、微量化、定量化、费用低廉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病原检测主要依据致病病原体在介质或细胞中的培养、分析病原体表型或血清型特征,或采用组织学检测病原体对宿主器官的影响[1]。这类方法耗时、特异性和灵敏度低,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快速检测工作的需要。免疫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检验时间,就灵敏度而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要高于免疫荧光、反向免疫凝胶电泳和免疫扩散,是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病原体方法[2]。  相似文献   
137.
海南岛三亚滨珊瑚生长率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海南岛三亚不同珊瑚岸礁区两个不同生长年取滨珊瑚样品的生长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季生长率低,春季至秋季生长率高,并获取了滨珊瑚的季节生长率时间变化序列,珊瑚生长率与主要环境因素的对比表明,滨珊瑚的生长率主要与海水温度相关,而与降水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不明显,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率与冬季和早春(12~3月)的海水温度相关,其他季节的生长率与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关系不明显,初步认为低海水温度及三亚岸礁区浓珊瑚季节生长率变化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8.
139.
用PCR方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快速,敏感,特异的PCR检测方法;选择的引物具有良好的副溶血弧菌的种特异性,对人工污染在冷冻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检测低限是12-21CFU/10g,对其增菌液的检测低限是7600-9100GFU/ml。每PCR反应体系的检测低限为91-109CFU,对400份自然污染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同常规培养法的结果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40.
在印度西大陆边缘外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和浅层剖面都揭示了在内陆架上有空白反射、反射波终断与渗流相伴生的形式出现的声学屏蔽特征的存在。这些屏蔽现象揭示了富含气体沉积物的存在。在外陆架-中陆坡地区,那些麻坑地形及上覆水体中突出的羽状流都清楚地表明有气体从陆坡沉积物中渗流出来,而正是这种渗流反映了源岩的存在。地震剖面也揭示了中-下陆-陆隆地区存在着似海底反射波(BSR),同时推测认为存在着气体水合物。BSR大约出现在海底之下300-600ms(TWTT)、水深525-2200m的范围内,它们偶然地呈不连续特征。在BSR之上同样也可以见到清楚的反射空白区及声学空白带。相反,杂乱/或散射的双曲线反射波则出现在BSR之下,这可能是富含气体沉积物存在的一种反映。褶皱、底辟构造及断层均存于陆坡-陆隆区,它们可能成为流体及甲烷气体从深部向上运移的通道及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