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8篇
  免费   2572篇
  国内免费   2363篇
测绘学   1091篇
大气科学   1039篇
地球物理   3661篇
地质学   7136篇
海洋学   694篇
天文学   520篇
综合类   961篇
自然地理   1061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421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67篇
  2014年   813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861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709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435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356篇
  1996年   324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4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秦岭造山带在大地构造上南接扬子地块、北接华北地块,是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洋构造域的转换带。本文基于对一条起始于扬子地块,穿过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到达河套地堑的南北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探讨秦岭造山带和其北侧的鄂尔多斯地块、南侧的扬子地块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青藏高原物质东北向逃逸等地学问题。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张量阻抗分解和维性分析等工作,并对剖面进行了二维反演,获得岩石圈电性结构模型。根据电阻率模型认为:在秦岭造山带北部发现大规模"瓶颈状"分布的低阻异常体(C2),可能为华北、华南地块双向俯冲前缘地幔物质的上涌通道,或者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物质沿秦岭造山带中构造薄弱位置向东逃逸的通道;在秦岭造山带和大巴山弧形带边界处发现南倾的低阻异常(C1),解释为大巴山弧形带北缘的逆冲断裂在电性上的反映;电性结构模型中,扬子地块高阻异常体(R2、R3和R4)向北倾斜至秦岭造山带下方,而北部鄂尔多斯地块的高阻异常体(R5和R6)向南倾斜至秦岭造山带下方;高阻异常通常被认为是稳定岩石圈的反映,据此推断这两组相向俯冲至秦岭造山带下方的高阻异常是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向秦岭造山带下方汇聚的电性结构探测依据;鄂尔多斯地块南、北电性差异较大,北部中、下地壳大规模分布电阻率值在3~100Ω·m之间的低阻异常体,可能为地幔上涌导致的局部熔融或含盐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渭河盆地地温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补充新地热井资料及分析测试样品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地热资源量等分析,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确定了盆地地温场变化规律及地热田控制因素,提出了渭河盆地地热田形成模式。评价了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为盆地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认为渭河盆地热地温梯度分布在2.34~5.85℃/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50℃/100m,代表性大地热流68.33mw/m~2,地温梯度及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热导率总体上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规律,热导率随深度增加主要受压实程度增强控制。相同深度条件下泥岩热导率最低,砂岩热导率居中、白云岩热导率最高。渭河盆地主要为层状地热田,盆地内地热通过热传导及热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以热传导为主。渭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新生界砂岩孔隙型;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型;③断裂型。渭河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盆地地温场及地热田分布与莫霍面、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厚度减薄的深部背景密切相关,主要受地热传导和深大断裂热对流控制,是岩石圈深部结构、盆地构造、基底岩性、储盖组合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后结合当前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地热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3.
黔中—渝南成矿带石炭纪铝土矿含矿岩系,分别形成于修文、息烽—遵义和黔北—渝南三个沉积区,大多数铝土矿属产于碳酸盐岩侵蚀面上的、少数为产于泥页岩侵蚀面上的硬水铝石沉积型铝土矿床。修文沉积区铝土矿中Zr、RE2O3含量最多,息烽—遵义沉积区铝土矿中Ga含量最多,黔北—渝南沉积区Li含量最多,各有特色。修文沉积区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母岩,是其下伏寒武系碳酸盐岩与下奥陶统页岩、灰岩、白云岩;息烽—遵义沉积区含矿岩系的母岩为下伏下奥陶统页岩、灰岩及白云岩;黔北—渝南沉积区含矿岩系的母岩,是下伏下志留统泥、页岩和上石炭统石灰岩。碳酸盐岩中Al2O3与稳定的微量元素含量甚少,要演变成大面积铝土矿,必须要配以足够的含Al2O3和微量元素较多的泥、页岩,才可能满足形成大规模铝土矿的物质需求。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牛角地黄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阴虚火旺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阴虚火旺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8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 例。对照组接受CHOP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牛角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实体瘤疗效和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27/29),对照组为72.4%(2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为13.7%(4/29),对照组为37.9%(1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角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能够有效降低阴虚火旺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并提高实体瘤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虚拟地理环境对人类理解、探索地理现象以及发现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基于VR技术的虚拟地理环境中更高效,更自然的交互对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可用性以及理解、探索地理现象的效率至关重要。当前,人机交互中更自然便捷的交互依赖于动作捕捉技术,而现有的基于单种捕捉模式的动作捕捉方式,易受到遮挡、定位漂移等的影响,捕捉精度受到限制,并只能捕捉单个人的动作,不能满足虚拟地理环境对动作捕捉技术提出的特殊需求。针对单种模式的动作捕捉设备应用于虚拟地理环境受到的限制,本文分析了虚拟地理环境系统中的交互需求以及其对动作捕捉技术提出的特殊需求,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动作捕捉模式以捕捉多人动作的方法。本文方法集中于如何融合基于多种模式的多台设备的动作数据,描述了多人动作捕捉框架及其涉及到的技术,在动作捕捉效果上具有明显提升,能够捕捉多人动作,并开发了原型系统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黔北正安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充分应用页岩气地质调查、重磁电、二维地震、地质调查井及测试分析等工作方法,开展黔北正安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对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沉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储集性能及含气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深水陆棚相沉积,主要分布有安场向斜、斑竹向斜和泥高向斜,厚度14.5~55 m,埋深0~3 200 m; 有机碳(TOC)含量1.0%~4.0%,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为1.82%~2.2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 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组成,脆性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50%; 孔隙度为2.03%~3.89%,渗透率为0.35×10-5~1.86×10-5μm2,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 最高含气量为2.88 m3/t,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特征。综合分析和评价圈出3个页岩气聚集有利区,分别为安场区块、斑竹区块和泥高区块,这为研究区页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7.
核心地与边缘地间旅游活动频繁。为准确把握边缘地客流规律,助力边缘地发展旅游业,走出欠发达困境,以广东肇庆市为例,基于核心-边缘理论,运用基尼系数、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探讨边缘地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核心-边缘结构下边缘地客流季节性变化平缓,淡旺季不明显;核心地各市客流季节性相似性较大;边缘地与核心地的紧密联系是影响边缘地客流的主因,核心-边缘结构还通过假日制度、游客类型而间接影响边缘地客流。  相似文献   
28.
DDM波形是GNSS-R技术用于反演地球物理参量的基本观测量,其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GNSS-R的理论研究及项目工程参数设计。利用GREEPS仿真软件分析了时延间隔与多普勒间隔对DDM波形仿真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得到了用于获取可靠DDM仿真波形的时延与多普勒间隔参数。研究表明,时延和多普勒间隔越小,DDM仿真波形与理论波形吻合度越高;当时延间隔取1/16个GPS L1 C/A码元、多普勒间隔取50 Hz时,DDM仿真波形与理论波形几乎完全吻合,二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99;时延间隔对DDM仿真波形峰值位置的影响远大于对峰值信噪比的影响;而多普勒间隔对DDM仿真波形峰值位置与信噪比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29.
一种基于熵权法的小波去噪复合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评价指标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小波去噪质量评价的要求。为此,借助变化率特征重新构建均方根误差变化量和平滑度变化量两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定权将归一化后的两个指标线性组合,所得到的新指标即为复合评价指标。该方法借助指标的变化率随分解层数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收敛特性来确定去噪最优分解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准确地指导小波分解,确定去噪最优分解层数,从而达到最优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促黄体汤合地屈孕酮辅助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为输卵管性不孕症并接受IVF-ET常规方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IVF-ET术,手术当日予地屈孕酮片辅助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予促黄体汤治疗,比较2组在术后第14天的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值、孕酮值及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术后辅助促黄体汤合地屈孕酮治疗可提高体内孕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提升妊娠成功率,临床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