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3篇
  免费   1727篇
  国内免费   1359篇
测绘学   1418篇
大气科学   792篇
地球物理   775篇
地质学   6504篇
海洋学   120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05篇
自然地理   2071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712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724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73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在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确定孔隙度(Φ) 大于3%,含气饱和度(Sg) 高于30%,岩石骨架密度(DEN) 低于2.7 g/cm3,脆性指数(BI) 高于40%时,对应含气量(Vt) 高于1 m3/t,可识别出储层与非储层,是有效储层识别的标准。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思路,选取含气量表征页岩储层物质基础,与孔隙度和有机质丰度正相关;选取脆性指数评价工程可压性,与硅质和碳酸盐岩含量正相关,明确了含气量和脆性指数可综合表征页岩储层地质和工程两方面特征。进一步将有效储层划分为三类:I类储层含气量(Vt) 高于4 m3/t,脆性指数(BI)高于50%;II类储层含气量与脆性指数中任何一项低于4 m3/t或50%;三类储层含气量(Vt)介于1~4m3/t,脆性指数(BI) 为40%~50%。川南地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各小层品质较好,以I、II类储层为主,局部为III类储层。采用该分类评价标准,评价水平井实际钻遇储层品质,Ⅰ类储层比例与气井测试产量、EUR间呈正相关,且当Ⅰ类储层钻遇率高于50%,气井测试产量超过15×104 m3/d概率达到92%,对应气井EUR在8000×104 m3以上,达到效益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海相页岩沉积层序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特征的控制作用,通过露头、岩芯研究及地化测试、有机质测试、矿物组分测试、孔隙发育特征测试等室内分析测试,结合测井小波分析,综合建立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并结合储层发育特征探讨层序与储层发育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发育有两个三级层序;结合多口钻孔通过测井小波分析构建了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四个中期旋回A~D;对比各旋回内的储层发育特征,旋回A储层岩石学特征与旋回B~D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储层有机质含量更高、水平层理更为发育、脆性矿物含量更高、微观储集空间(微—纳米级孔隙与微裂隙)发育程度更好,显示了层序旋回与储层物质成分、结构、力学脆性、含气性特征的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层序旋回是储层物性与含气性等发育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前述研究,讨论了层序地层格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机理,层序格架下各旋回内沉积环境与沉积条件的差异导致储层沉积构造、物质成分与分布的差异,进而影响储层物性与含气性等特征;沉积盆地内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的建立可以为储层对比、评价与资源预测提供时间框架。建立了通过测井小波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储层分析对比的新方法,提出了基于储层小层分析建立页岩储层精细评价的新工作流程,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可以为页岩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及其预测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在课程考核中存在教师主观性强,评价结果失真、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缺乏能力评价等问题,针对上述弊端,笔者提出采用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改革,对课程考核形式及权重分配进行设计,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占20%、20%、60%的方法进行考核,并细化其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济南岩溶水有机污染越来越突出,为了探究济南岩溶水有机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保障饮用水安全,该文在系统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实际采样测试数据,分析评价了济南东部3处岩溶水井点的有机污染对其范围内暴露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检出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3个水井的有机污染非致癌风险未超过限值1,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四氯化碳的非致癌风险所占比例最大,为89.85%; 3个采样点有机污染致癌风险,超出了其可接受水平的最小限制10-6,但均未超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的最大限制10-4,风险指数均在10-6~5.0×10-5之间,应该引起关注,产生致癌风险的主要污染物为三氯乙烯。有机污染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呼吸吸入,其次是饮水吸收,皮肤接触暴露途径风险值最小。  相似文献   
35.
马凯 《应用海洋学学报》2018,34(10):143-147
目的:系统评价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截止至2017年11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2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但因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还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6.
《针灸学》是一门理论与临床密切关联的学科,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传统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教育教学的要求。通过对《针灸学》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探索研究,以期使新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能充分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引领作用,提高中医学人才培养及《针灸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7.
一种基于熵权法的小波去噪复合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评价指标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小波去噪质量评价的要求。为此,借助变化率特征重新构建均方根误差变化量和平滑度变化量两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定权将归一化后的两个指标线性组合,所得到的新指标即为复合评价指标。该方法借助指标的变化率随分解层数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收敛特性来确定去噪最优分解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准确地指导小波分解,确定去噪最优分解层数,从而达到最优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38.
马丽  田华征  康蕾  戚伟 《地理科学》2020,40(6):863-873
在解析支撑能力和东北问题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出发建立全面振兴社会经济支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以地级市为单元对东北三省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各地市社会经济支撑能力差异显著,哈大沿线核心城市的支撑能力较强,西翼城市以及朝阳、七台河、绥化、葫芦岛、铁岭、双鸭山和鹤岗等资源型城市支撑能力较弱。因此未来东北地区在振兴政策的区域分布上应有所侧重,对不同地区施以不同的振兴或扶持政策。在创新、绿色、开放方面需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而在体制机制改革和共享服务建设方面需要全面覆盖,并重点加强黑龙江北部和辽宁、吉林西翼城市的共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9.
40.
为对比信息量模型中灾害数量和灾害面积2种样本的适用性,以黄冈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评价因子的优化组合形式,采用信息量模型,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特征初选评价因子,结合成功率曲线确定2种样本的因子优化组合,进而通过灾害比率及典型地质灾害点验证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①在单因子评价结果中,2种样本的单因子评价结果的AUC值排列顺序不尽相同,但呈现出一定规律性;②各叠加因子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均达到因子优化组合的94.9%以上,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且呈现出随因子数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并不是越多越好;③2种样本的易发性评价结果都显示出高、较高易发区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部及北部地区,低易发区和较低易发区多集中于长江沿岸以及研究区南部,与灾害分布位置相符;④2种样本均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信息量模型的有效计算样本,且面积样本的准确度明显优于数量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