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6篇
  免费   634篇
  国内免费   125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961篇
地球物理   378篇
地质学   932篇
海洋学   199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13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etrital minerals (0.063~0.125 mm) in marine sediments provide a significant indicato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 of sediment.The detrital mineral composition of 219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as analysed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s with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The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ineral provinces: (I) province east of the Philippine Trench, the detrital minerals in this province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alcareous or siliceous organisms, with the addition of volcanogenic minerals from an adjacent island arc; (II) middle mineral province, clastic minerals including feldspar, quartz and colorless volcanic glass, sourced from seamounts with intermediate-acid volcanic rock, or erupting intermediate-acid volcano; (III) province west of the Palau—Kyūshū Ridge, the matter provenance within this province is complex; the small quantity of feldspar and quartz may be sourced from seamounts or erupting volcano with intermediate-acid composition, with a component of volcanic scoria sourced from a volcano erupting on the Palau—Kyūshū Ridge. it is suggested that, (1) Biogenic debris of the study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water depth, with the amount of biogenic debris controlled by carbonate lysocline. (2) Volcaniclastic matter derived from the adjacent island arc can be entrained by oceanic currents and transported towards the abyssal basin over a short distance. The weathering products of volcanic rocks of the submarine plateau (e.g.,Benham Plateau) and adjacent ridges provid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detrital sedimentation, and the influence scope of them is constrained by the intensity of submarine weathering. (3) Terrigenous sediments from the continent of Asia and the adjacent Philippine island arc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edimentation of this study area, and the felsic mineral component is probably sourced from volcanic seamounts of intermediate-acid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52.
根据Huang和Qiu 1995年的潜沉率计算公式,采用同化的海洋模式资料和海洋-大气界面的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3个模态水形成区逐年的潜沉率,研究了潜沉率产生年际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模态水形成区潜沉率的年际变化主要周期分别为6,2~5和2 a;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的3个形成区的潜沉率都发现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在1985年以前,西部模态水形成区的潜沉率年际变化最为显著,但1985后年际变化振幅明显减小;在中部模态水形成区,1975~1992年间潜沉率随时间的变化的振幅较大,潜沉率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也达到33.99 m/a,而在1970~1975年间和1993~1998年间潜沉率都小于20 m/a;西部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的潜沉率的年际变化与这里海面的净热通量的年际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中部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潜沉率的年际变化则取决于局地Ekman流的年际变化,而在东部模态水形成区局地风应力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潜沉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53.
两种虾、贝、藻综合养殖模式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孔石莼(Ulva pertusavar)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2种方式搭配放养,旨在查明其各自的生态特征及养殖效果。实验中对虾设2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7尾/m2和34尾/m2;牡蛎、石莼各设1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 700 g/m2,140 g/m2。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0 d的实验,2个密度下对虾的生长均是混养明显快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04±0.19)g,(5.20±0.22)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89±0.34)g,(5.66±0.30)g)。总产量也是混养模式稍高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330.92±8.91)g,(189.47±8.05)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264.97±11.46)g,(135.82±7.27)g]。混养模式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含量高于分室循环水模式中的含量,其它水化学指标间没有明显差异。分养循环水模式下虾室中水体过清、透明度过高,从而导致水中光照强度和光色的变化可能是其中对虾生长较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刺参夏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又称仿刺参,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1,2],主要分布于北纬35°到44°的广大西北太平洋沿岸,北起俄罗斯的海参威,经日本海、朝鲜半岛南部到中国黄、渤海[3,4]。据报道,江苏连云港外的平山岛是该物种在中国分布的最南界[5]。刺参是典型的温带种类,在其生活史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生态习性:当夏季海水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后,刺参即迁移到海水较深、较安静的岩石间不动不食,这种现象称为“夏眠”(aestivation)。日本学者Mit-sukuri[6,7]最早观察到刺参的这一现象并提出了夏眠…  相似文献   
55.
讨论了不同温度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对鳀鱼鱼油得率、脂肪酸组成及EPA、DHA含量变化的影响。经15℃干法分级提取的液态鳀鱼鱼油,在设定的4种温度下,液态鳀鱼鱼油得率均随溶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相同溶剂量的情况下,随着分级提取温度的降低,液态鳀鱼鱼油得率呈下降的趋势。有机溶剂分级提取对14碳短碳链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及16碳、18碳的饱和脂肪酸的脱除效果是明显的,但对脱除20碳、22碳的长碳链饱和脂肪酸的效果不明显。在4种试验温度下,EPA和DHA的总量分别为29.88%、31.74%、35.27%和41.80%,高出美国阿拉斯佳深海鱼油对应总量(28.76%)的1.12%~13.04%。  相似文献   
56.
俄罗斯沿岸地区受到分别属于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的14个海的海水冲刷,海岸线的总长度超过60000km。在更新世,这些盆地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幅度不同的海平面的升降作用。在海退时期,广阔的陆架地区变干了,而在海侵时期,沿岸平原和低山岸区被海水淹没。在东北  相似文献   
57.
李述银  刘初发 《台湾海峡》1996,15(A00):86-90
本次坑塘稻萍鱼试验,利用稻田放养的萍类及稻田自然滋生的饣生物培育鱼种,为节节能型培育鱼种模式。  相似文献   
58.
59.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相似文献   
60.
1981年,法、美科学家用“太阳号”科考船在太平洋中部开展的工作,开始带动对海底山和平顶山富钴铁锰结壳的调查研究热潮。D.J.Frank等人关于多金属结壳适宜作为钴矿开采的观点,以及钴矿价格急剧增长引起的一系列政治问题就发生在这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