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59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1533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细胞体积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潮异弯藻在10~3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25℃时生长速率最高,25℃为其最适生长温度;赤潮异弯藻的细胞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10℃时细胞体积最大(823.89μm3),25℃时细胞体积最小(387.98μm3)。进一步分析表明,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对数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10~25℃之间,赤潮异弯藻单个细胞的碳、氮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单位体积细胞的碳、氮含量却呈单峰变化(15℃时结果为峰值)现象;叶绿素a含量在单个细胞和单位体积细胞两个层次上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其在整个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赤潮异弯藻细胞C∶Chl a和N∶Chl a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均在10℃时最大,在25℃时最小。  相似文献   
52.
节头虫属(Genus Arthricocephalus)的概念一直较为混乱,在为它的模式种乔氏节头虫(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指定"选模"后,又进一步加剧。经对A.chauveaui的原始手标本上保存的所有三叶虫研究后,发现命名者Bergeron所附A.chauveaui的唯一图片,依据的是其中一枚背壳,特征吻合,从而认定该背壳是A.chauveaui的正模,代表了模式种和节头虫属的概念,是该种和该属名称的载体。也表明为A.chauveaui建立"选模",既无必要,也违背命名者的本意。而且选择一个不归属于A.chauveaui的标本来代表该种、该属的概念,就更不妥当。经研究,手标本上的三叶虫不是同一个种,而是隶属于三个不同种,这三个种又应归属于三个不同的属,即Arthricocephalus,Oryctocarella和Duyunaspis。A.chauveaui"选模"头盖并不属于该种,应归属于Oryctocarella duyunensis。研究还表明,有三个分类单元是Arthricocephalus的晚出异名,即Arthricocephalus(Arthricocephalites)Chien et Lin in Lu et al.,1974,Haliplanktes Blaker et Peel,1997,和Arthricocephalites Chien et Lin sensu Yuan et al.,2002。  相似文献   
53.
采用浮游植物计数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探索了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在批次培养过程中氮磷吸收、产毒、生物量、p H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对磷的吸收迅速,可以将磷储存于体内,待生长使用。该藻对氮的吸收相对缓慢,环境中氮缺乏时,产毒量不再增加,说明氮对产毒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第二对数期中出现了碳限制环境,导致叶绿素a在碳限制条件下无法表征藻的生物量,相反,叶绿素a和生物量呈负线性关系,可能是叶绿素转化成其它含碳物质,用于生长。毒素不仅存在于细胞体内,培养液中(胞外)也含有毒素,并且胞外毒素从稳定期开始逐渐升高。胞内毒素的组成中GTX1/4占据绝对优势,GTX2/3含量相对较少。生长延缓期和第一对数期,各种毒素组成比例相对稳定,而在随后的生长期内,GTX1/4在总毒素中的占比逐渐上升,GTX2/3占比逐渐下降,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组成会随着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4.
本文描述了于1959年采自中国黄海和东海锥头虫科刺尖锥虫属一新种——中国刺尖锥虫Leodamas sinensis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及与近似种的区别,并编制了刺尖锥虫属Leodamas Kinberg,1866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5.
A small armed dinoflagellate bloomed in the aquaculture ponds off the coast of Liaodong Bay, Bohai Sea of China,resulting in heavy mortalities of the cultured prawns(Penaeus japonicus) and larvae of Chinese mitten handed crabs(Eriocheir sinensis). The bloom-forming species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and cellular morphology of the specimen was consequently investigated through light, fluorescen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small((14.4±1.6) μm in length) ellipsoid cells show typical Heterocapsa thecal plate arrangement(Po, cp, 5′, 3 a, 7′′, 6 c,5 s, 5′′′, 2′′′′). The episome is evidently bigger than the hyposome. One to three spherical pyrenoids are located above or beside the large elongated nucleus. The body scale is characterized by a triangle basal plate with one central upright and nine peripheral spines. Above all, Heterocapsa bohaiensi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Heterocapsa species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ell size, morphology, cellular structure and body scale. Sequence analyses of both ITS and LSU regions reveal the significant genetic divergence between H. bohaiensis and other established species in this genus, further supporting novelty of this species. Noticeably, different sample treatment methods resulted in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the apical pore complex(APC) of H. bohaiensis, which need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future study.  相似文献   
56.
邢军武 《海洋科学》2018,42(9):51-54
报道了中国碱蓬属植物一新种——垦利碱蓬Suaeda kenliensis J.W.Xing sp.nov.。该种与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R.Br.)Moq.相近,但系一年生,种子具圆盘状和卵形两种形状,直径约2~3mm,叶长可达5~7 cm,无不定根,与南方碱蓬相区别。垦利碱蓬生长于潮间带和海水周期性淹没处。耐高盐,区域内海水盐度为25,滩涂表层含盐量在退潮后经日晒蒸发可达60‰以上。常形成单一种群的红海滩植被景观。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编号:MBM286537。采集地:莱州湾垦利海域潮间带泥滩。采集人:邢军武、曲宁、钟芳。  相似文献   
57.
<正>2014年的9月,在悉尼的迪怀海滩上出现了大量神秘的绿色"海藻蛋",其完美的形状以及极具生命力的绿色使当地人相当惊讶,他们称此前从未见过这种神秘生物,捏起来软软的,很有生命力,它们抱团的原因可能是防止自己被鱼吃掉。有人猜想这就是毬藻,世界上唯一一种球形绿藻,刚毛藻科,球藻属,生长在北半球,以作为日本北海道著名淡水湖——阿寒湖的纪念物而闻名,俗称为"海藻球"。细丝状的个体在某些情况下会形成绿色球状集合  相似文献   
58.
水体扰动对多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扰动是海洋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扰动通过对藻细胞周围的营养盐边界层厚度的影响,进而影响藻细胞的生长.在其他环境因子统一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扰动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扰动对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等10个藻种生长存在不同影响,实验数据显示,100r·min-1扰动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针胞藻Fibrocapsa japonica、棕囊藻Phaeocystis spp.、定鞭金藻Prymnesium patelliferium有显著作用(P<0.05),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塔胞藻Pyramimonas sp.、Pyramidomonas作用不明显(P>0.05).扰动促进了棕囊藻和定鞭金藻的生长,使之达到最大生物量,并延长了藻细胞的生长时间;同时100r·min-1扰动抑制了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针胞藻的生长.这些不同的藻类对水体扰动有不同生长反应,结果表明水体扰动是藻类种间竞争的的选择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59.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基因组上游第一次步移克隆到了雨生红球藻中crtO基因的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1.1kb,1.9kb和2.2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预测并比较了这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结果发现,三者具有与高等植物相类似的顺式作用元件,如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干燥或低温反应元件(DRE/C-repeat)、几种光反应元件(G1-box,GAG-motif,l-boxand ATC—motif)、热激反应元件(HSE)、机械伤害反应元件(WUN-motif)、生长素反应元件(TGA-element)、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TGACG-ele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MYB蛋白的结合位点(MBSandMRE)等等,但是三者并不具有典型的TATA框和CCAAT框。上述研究预示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中crtO基因调控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具有嗜碱特性的菱形藻Nitzschia sp.(MD1)株系的脂肪酸组分、含量以及不同NaHCO3、NaCl和pH值水平下对其生长的影响.GC-MS测定结果显示,在NaHCO3浓度为0.2mol·L-1、NaCl浓度为30g·L-1、初始pH值为9.5时,MD1的EPA含量占干重的3.02%,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17.93%.生长测定结果表明,MD1具有极强的耐碱能力,其生长适宜的NaHCO3浓度为0.1-0.2mol·L-1,在0.3mol·L-1的NaHCO3浓度下仍能良好生长;MD1最适的起始pH值范围为7.5-9.5,其生长速率在pH7.5与pH9.5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耐受pH值为11.5的高碱性环境并保持较好的生长;MD1显示广盐适应性,NaCl浓度在0g·L-1时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在30-40g·L-1时对其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NaCl浓度30g·L-1、pH 8.5-9.5及NaHCO3 0.2mol·L-1时,获得了最大比生长速率0.56d-1.由此可见,MD1可望具有进行大规模培养开发EPA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