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探讨并殖吸虫螺类宿主自然资源。发现采自福建北部的沼蜷属螺Paludomus一新种,命名为闽北沼蜷。参照《医学贝类学》和相关文献进行形态描述。正模(FJ6135)壳高18.15 mm,壳宽13.46 mm,壳口高14.05 mm,壳口宽8.04 mm。产地武夷山九曲溪。螺层5层,顶层及原壳层多缺失,螺面呈绿褐色,各螺层宽度上向体螺层增长迅速,体螺层大而膨胀,其高度上约占全部高度的4/5。齿舌中央齿呈尖峰状,中部支齿大而突出。内缘齿单支而宽大,两侧缘各有3或5枚不甚突出小齿,分布不对称,排列公式:3-1-3,3-1-5(3),7,5。本新种可与黔沼蜷(P.quianensis Liu et al,1994)、带沼蜷(P.cinctus Liu et al,1994)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522.
基于自2002年3月17日至4月15日在锚定测流站平均位置(20°49′57″N,120°48′12″E)处观测海流,在吕宋海峡从卫星绝对地形导出的地转流(简称为卫星地转流)以及采用最大熵方法作谱分析,研究了吕宋海峡海流的结构和变化.在锚定测流站处亚潮流表明,当水深增大时,流速减少,流向则以反气旋方向旋转.这揭示在上层海流向南海进入,而在中层南海水向太平洋流出.在吕宋海峡海流的垂直结构充分地显示吕宋海峡的三明治结构,虽然在海底附近水层并未进行观测.谱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以下显著的谱峰周期:(ⅰ)在垂向方向上潮流变化;(ⅱ)在200和500m处,对于频率f〉0和f〈0的两种情况,都存在周期约为4~6d,而在800m处只在f〉0情况下存在上述周期;(ⅲ)在200,500和800m处,对于f〉0和f〈0两种情况都存在周期约为2~3d.上述结果揭示吕宋海峡海流自表层至800m整个水体都存在显著的天气尺度的变化.从观测流和水文与卫星观测都揭示在2002年春季吕宋海峡并不存在黑潮流套.  相似文献   
523.
黑臭现象在我国东部地区浅水湖泊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影响环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厌氧环境和高浓度Fe~(2+)、S~(2-)是引起黑臭现象的必要条件.本文解析巢湖南淝河口区黑臭水团范围内Fe~(2+)、S~(2-)与DO、流速的分布特性;基于空间计量模型重点探讨了流速、DO和Fe~(2+)、S~(2-)分布的空间关联性.结果发现,水体流动在黑臭水团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使Fe~(2+)、S~(2-)和DO彼此产生空间相关性以及通过分散作用改变局部Fe~(2+)、S~(2-)浓度分布;同时流速通过增强复氧间接影响Fe~(2+)及S~(2-)总体浓度的作用较小.流速与Fe~(2+)、S~(2-)之间均满足线性空间滞后模型;而线性回归模型中流速对Fe~(2+)的影响低估了约7%,对S~(2-)的影响则低估了12%.  相似文献   
524.
郑新强  张俊锋 《地球》2019,(7):90-91
现如今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到了相对较高的阶段,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似乎是存在着对立关系的。城市发展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相应地也就下降,引发人们的不满,造成社会恐慌。水污染、环境污染以及大气污染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之中最典型的几个问题。其中,水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遭到污染对我们的生活也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5.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两种天竺鱼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天竺鱼耳石在整体轮廓、听沟形状、边缘形态等方面较为接近,细条天竺鱼耳石整体形态较为卵圆,后部较宽;黑鳃天竺鱼耳石整体略细长,后部较窄。利用耳石形态学特征变量对两种天竺鱼的判别分析成功率分别高达82.5%和88.2%,显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天竺鱼鱼种识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26.
黑鲪苗种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Houttuyn)]野生亲鱼进行了两次工厂化育苗实验。第一次布放仔鱼38.9×104尾,经过56~60 d的培育,共育成全长30.7~32.7 mm的鱼苗2.9×104尾,平均成活率7.5%;第二次布放仔鱼101.7×104尾,经过46~51 d培育,鱼苗全长30.2~35.7mm。项目验收时,鱼苗平均全长45.7mm,平均体质量1.53g,共出苗约32.1×104尾,单位水体出苗量1 529尾/m3,平均成活率31.6%,最高成活率52.1%。实验中研究了黑鲪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与摄食变化,提出了苗种培育阶段的4个"危险期",并探讨了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27.
鱼类的体色图案作为外部形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动物生存与物种间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体色发育及黑斑的形成过程,首先对成年金钱鱼鳍条中色素细胞进行显微观察,采用Olympus体视解剖镜观察了金钱鱼从胚胎色素形成期到仔鱼后期体表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分布特征,并跟踪观察了金钱鱼从稚鱼期到成鱼期主要图案黑斑的形成过程,同时对成年金钱鱼的黑斑和非黑斑皮肤进行透射电镜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构成金钱鱼体色共四种色素细胞,分别为: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虹彩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在胚胎发育阶段最早发生,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次之,而虹彩色素细胞发生最晚,直到仔鱼后期阶段才观察到。金钱鱼体色仔鱼期(0-24 dph)出现了有趣的变化过程:在0 dph(day post hatching)仔鱼体色较浅到1 dph仔鱼体色明显加深,而2-7 dph仔鱼的躯干部体色出现明显的褪黑现象,在8-24 dph阶段金钱鱼体色又出现了明显的复黑现象,并且在24 dph时通体发黑,在30 dph时虹彩色素细胞在皮肤中的大量出现并形成隐约可见的色素条带,直到幼鱼阶段(50 dph)形成清晰的黑色纵带条纹后不断演变成多个黑斑并在成年金钱鱼中稳定沉积的过程。透射电镜结果发现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和虹彩色素细胞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黑斑形成的关键原因是黑素小体和黑色素细胞大量聚集,虹彩色素细胞在其周围大量聚集并形成明显的包围界限。追踪观察了金钱鱼从胚胎色素发育、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共六个阶段的色素沉积和体色变化过程,为金钱鱼野生群体的年龄鉴定提供了参考,并为进一步的金钱鱼体色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28.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广泛出露基性侵入岩,按产状分为:(1)沿基底断裂大规模分布,并切割包裹主矿体的辉长辉绿岩;(2)侵入大红山群地层并与矿体无明显空间关系的辉绿岩脉。为进一步查明这些基性侵入岩的时代及关联地质事件,本文对这些基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相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存在多期基性岩浆活动。辉长辉绿岩和辉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664±18)Ma和(405±4.4)Ma;二者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相对富集Sm、Nd、La、Ce、Ba,亏损Ti、Th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无明显Eu、Ce异常,Nb/Ta和Zr/Nb值揭示在岩浆侵位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地壳混染。辉长辉绿岩具有高的MgO(4.84%~9.74%)和低的TiO2(0.87%~2.73%)含量;并且其(87Sr/86Sr)i值为0.691 65~0.704 54,εNd(t)值为0.89~1.79,表明其形成...  相似文献   
529.
从患病黑鲪分离病原菌HV0811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症状为溃疡瞎眼的养殖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病灶处分离到3株优势菌HV0811、PT0811和JH0811,以肌肉注射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菌株HV0811为致病菌,其对黑鲪的半致死浓度为7.15×10~5 CFU/尾。通过对致病菌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表明:菌株HV0811为革兰氏阴性菌,极生单鞭毛,短杆状,直径1~3mm,需Na+生长,低于4℃、高于42℃不生长。基于16SrRNA和HSP60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HV0811分别与哈维氏弧菌(AY750578和AY332571)相类聚,其中16SrRNA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AY750578)聚合置信度较低,仅有10%,不能有效地确定该种;HSP60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AY332571)聚合为一个分支的置信度达100%。综合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HSP60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HV0811为哈维氏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哈维氏弧菌(HV0811)对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等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30.
黑鲪(Sebastes schtegeli)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分别取自青岛、日照、荣成、长岛的野生黑鲪及荣成黑鲪人工繁育的F1代共5个群体的等位酶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5个群体13种等位酶的25个基因座位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36.0%-20.8%,平均每个位点的预期杂合度(He)为0.076-0.036,平均每个位点的实际杂合度(Ho)为0.063-0.040,证明所选5个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5个群体之间遗传距离(D)为0.024-0.001,根据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5个群体聚类次序与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长岛群体与其它四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024-0.020),达到居群间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