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9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Rapid urbanization and growing size of cities will have an increasing impac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As an engine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drive economic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dustry has moved its focus from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hazards to stimulating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duct lifecycle. These process- and technology-driven innovations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are prerequisites for enhanc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this review,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scarcity associated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re demonstrated. And, on the basis of expatiations on the concepts and policies of the cleaner production (CP) and other similar initiatives with the goal of preventing pollution at the source and of managing the raw material more efficiently, two different ways to link the practice of cleaner production in industrial sector with performance of urban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n, the introduction, practice and legislation of CP strategies in China are outlined, and possibility for China to develop CPC (Cleaner Practices for Cities) approaches in the demonstration cities is discusse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implementation of CPC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62.
Zhang  Fan  Xu  Ning  Wang  Chao  Guo  Mingjing  Kumar  Pankaj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3,33(2):340-356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severely affected ecosystem 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ea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s...  相似文献   
63.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道路网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城市道路网是一个动态、开放、自组织的空间复杂网络,构成了城市的结构框架,研究城市道路网的结构特征对路网规划和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国内城市道路网络结构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基于道路走向的视角对整个城市路网结构进行研究,也缺少对全国主要城市路网的整体性评价。本文选取我国一、二线及新一线49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和2020年2月的城市道路网作为实验数据,首先采用图论和玫瑰图的方法对49个城市的道路网方向特征进行可视化,定性分析城市路网的复杂结构,然后基于最值比R、道路首位度S、过阈值比T、走向顺序φ和路网密度δ等5个路网指标对49个城市的道路网进行聚类分析,从而探究我国城市路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主要以南北和东西走向为城市道路的主导向,部分城市因地形的影响沿着有利于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方向规划道路;基于路网指标的聚类得到了十字正交型、十字状向风车状扩散型、风车状向圆弧四角星扩散型和混合复杂型等4类城市道路网类型,这4类城市路网在方向分布特征上具有显著差异,突出表现在有序性和复杂性;从路网类型的空间分布来看,十字正交型和十字状向风车状扩散型路网大多分布在我国的内陆地区,而风车状向圆弧四角星扩散型和混合复杂型路网则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一、二线及新一线城市道路网的分布特征,探究了我国主要城市交通路网的布局现状,能够为城市新区道路规划和路网布局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土地管理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制度,没有土地管理制度的服务和支撑,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会受到限制。现行土地制度在支持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方面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政府单一供地土地财政及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等不利因素。该文结合莱芜市情况,对土地管理制度如何保障和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5.
济南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协调的视角分析演算1995—2013年济南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协调发展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城镇化整体协调发展度从1995年的严重失调衰退阶段发展到2013年的优质协调发展阶段,但是从2008开始,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失调现象。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地区城镇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吉林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单元,借助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国有动力、非国有动力、农业动力及外向动力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并以此解释人口城镇化分县域(市辖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有动力对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最大,影响强度由中北部向西南、东南两个方向递减;农业动力和非国有动力分居二、三位,但差别不明显。其中农业动力的影响强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强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向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力较弱,影响强度各地区差别较大。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应重视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和农村现代化的作用;关注人口城镇化动力多元化,考虑实现错位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67.
运用泰尔指数和标准差系数,测度2000年~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总体和省内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其内部差异。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镇化水平总体差异在2009年之前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2009年之后差异开始减小;(2)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中部内部的差异相比东部和西部更明显;(3)2010年之前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占主导,2010年之后三大区域之间差异对总体的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4)通过分析近十年影响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差异变动的因素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区位条件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山东省城镇化未来的发展应该着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坚持"一圈一区一带"的发展战略,促进各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发展,缩小差异,最终实现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8.
太原城市下垫面扩张对边界层特征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夜间灯光数据获取最新的城市地表分布,并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2013年8月14~16日太原区域的一次高温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城市下垫面扩张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模式中地表参数修正后,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太原主城区和高速公路沿线小规模建筑群的扩张,有效改善了模式的预报性能,显著提高对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的预报能力。城市下垫面的扩张,使城区夜间升温明显,热岛强度增强。与1992年的城市化状况相比,晴空天气条件下,2012年太原城区夜间气温上升5℃,热岛强度升高2~3℃。城市下垫面扩张,改变了地表能量分配关系,使得地表感热传输明显加强,潜热通量明显减弱,城市冠层作用下的储热能力增强。边界层内部湍流交换、水汽输送等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地表水汽输送减弱,边界层水汽含量减少,2~4 km高度的水汽含量增加,湍流动能的影响高度增高,湍流混合加剧;14:00,城区边界层高度抬高了800 m,城市上空混合层加深,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9.
阳泉市城市化发展对日照时数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山西省阳泉市平定近年日照时数异常减少的情况,利用阳泉市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从影响日照时数的气象因素和社会发展因素出发,比较分析了阳泉市各地城市化发展对日照时数影响的差别,找出平定日照时数异常减少的原因。结果表明:在霾日数、总云量、降水量、相对湿度等相关的气象要素中,平定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霾日数相关性最强;平定、阳泉日照时数与霾日数显著负相关,日照时数的大幅减少与霾日数的大幅增加相伴;平定、阳泉主要城市发展因子与霾日数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显著负相关,城市化发展使平定、阳泉大气污染物增加、霾日数增加、大气透明度下降、日照时数减少。城市化发展对日照时数的影响与城市化发展速度及地理地形形成的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有关。平定城市化急剧发展与山间盆地地形的共同因素导致平定日照时数异常减少。  相似文献   
7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气象部门如何做好为农服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着重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特色、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促进气象为农服务的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均等化”、“一体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是基层气象部门当前及今后为农服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