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7篇
  免费   1587篇
  国内免费   1903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6905篇
地球物理   374篇
地质学   1786篇
海洋学   74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431篇
自然地理   136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486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1年   5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岩土参数的正态分布是岩土工程可靠分析的基本假定之一。目前,岩土工程参数的正态性检验以KS (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为主,然而诸多研究表明,对于小样本数据,KS检验的正态性检验结果并不可靠。本文以废黄河泛滥沉积相粉土中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锥尖阻力qt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ANOVA (方差分析)检验,从CPTU测试资料中进行总体的样本筛选,然后应用SW (Shapiro-Wilk)检验、KS检验、LF (Lilliefors)检验和AD (Anderson-Darling)检验等4种正态性检验方法,在不同样本容量条件下,对测试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评价。当测试数据的样本容量充足时,分析结果表明:SW检验结果最为严格,KS检验结果最不保守,而LF检验和AD检验的严格性介于两者之间;对于常规岩土工程设计,采用KS检验结果即可满足稳定性分析要求,对于复杂岩土工程设计,采用SW检验对设计参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可降低设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2.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MPT)是第四纪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气候模式、气候周期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然而不同区域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响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选取了长治盆地XZK4钻孔中更新世转型前后(1.8~0.1 Ma)共207个样品,通过古地磁定年,运用粒度端元分析和孢粉分析,阐述了长治盆地中更新世转型期的环境变化与湖泊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8 Ma以来,孢粉组合中乔木花粉含量多高于60%,但个别时段草本植物花粉占优,显示区域植被多数阶段为森林,但存在明显冷期,并且1.1 Ma和0.55 Ma是研究区环境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中更新世转型期前(~1.1 Ma):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细,黏土含量多高于25%,EM1组分(湖相沉积)多高于60%,EM3(河流相组分)在个别时段出现,总体显示该阶段沉积物组成以湖相沉积为主,个别阶段受到河流影响大;中更新世转型时期(1.1~0.55 Ma):沉积物粒度较上一阶段更细,黏土含量(平均为30%)、EM1占比和孢粉浓度均达到研究段最高,沉积物颜色以棕灰色为主,EM3组分占比降至最低,其中1.1~0.95 Ma喜冷的云杉属花粉出现,显示该时期研究区气候总体偏冷湿,湖泊面积较1.1 Ma之前扩大;中更新世转型后(~0.55 Ma):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粗,达到钻孔最高值,沉积物颜色变黄,EM2(风成组分)和EM3占主导,草本植物含量增加,尤其是喜干的蒿属花粉增加明显,表明气候较之前变干,沉积物类型以风力沉积为主,湖泊消亡.综合对比显示,构造运动是影响长治古湖消长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干加剧了湖泊消亡.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分析嘉峪关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在不同季节细微差异,分析归纳了以戈壁,湿地,城市工业,园林绿地为代表的下垫面对小气候的影响贡献;并且以人体舒适度为指标,探讨分析园林绿地对宜居城市建设的贡献。结果表明:4种下垫面的气象要素在春季、夏季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秋季、冬季差异不显著;园林绿化区具有很好的降温、保湿、风屏等效应,对城市生态影响显著;四个区域平均舒适度,呈现湿地保护区>园林绿化区>城市热岛区>戈壁荒漠区的形势,园林绿化区舒适程度在5-9月明显大于其他下垫面;园林绿化区的降温、增湿效应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对改善城市热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4.
1关键品质项评价分析1.1直链淀粉评价分析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灌浆期间(8月11日-9月20日)平均气温、昼夜温差的影响。2018年水稻灌浆期平均气温17.8 ℃,与历年同期相仿,平均昼夜温差10.6 ℃,较历年同期偏低1.8 ℃,促使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偏低;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偏低(15-18%)时,蒸煮时吸水率低且米饭柔软,胀性较小且黏性较大,冷却后能维持柔软的质地,食味品质好且有光泽。  相似文献   
75.
76.
利用1961—2016年洛阳9个县(市)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雾、霾日数及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洛阳地区雾和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其产生的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近56a来洛阳市平均年雾日数在20世纪80和90年代较多,21世纪初开始逐渐减少,但在2015—2016年明显增加;平均年霾日数以2013—2016年最多;雾和霾日数在冬季最多,夏季最少。2000—2016年洛阳市雾日数自北向南逐渐减少,霾日数则在西部多、东部少,全区霾日数较1981—2010年明显增加。对雾、霾日气象要素的分析表明,相对湿度越大雾出现的频率越高、能见度越低,浓雾发生时相对湿度一般都在90%以上;中度和重度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主要集中在50%~79%。雾发生时气温主要在-4.0~4.0℃之间,中度和重度霾发生时,气温分别集中在0~15.0℃和0~8.0℃,轻微和轻度霾发生时气温分布范围较大,以0~10.0℃较为集中。雾和霾出现时风速大部分在3.0m·s^-1及以下,并且主要是来自东北、东东北风向区域。  相似文献   
77.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一个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以及旅游季节游客数量的重要因素。利用长岛国家基本气象站1986—2015年的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与旅游气候舒适度相关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气候舒适度进行研究计算,划分出长岛适宜于旅游的季节分布;结合2011—2015年长岛县游客的月统计资料,分析研究长岛旅游气候舒适度与游客数量之间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长岛县5—10月均较适宜旅游,其中最佳旅游时间段为6—9月,其他月份气候舒适度等级较低,基本不适合旅游。旅游游客数量与气候舒适度密切相关,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变化一个单位,长岛县游客数量月指数增加2.09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8.
利用内蒙古58个国家级气象站1976—2017年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了逐日最大风速在全年时段及四季时段内的平均值和极大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年平均最大风速为6.8m·s-1,四季平均最大风速分别为8.0(春)、6.4(夏)、6.4m·s-1(秋)和6.2m·s-1(冬),以春季最大、冬季最小。最大风速在各时段的平均值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阿拉善盟东北部—巴彦淖尔市西北部、包头市北部—乌兰察布市北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两个低值区,分别位于鄂尔多斯市东部—呼和浩特市中南部、呼伦贝尔市东北部;以及两个在冬—春时段出现的季节性高值区,分别位于兴安盟南部—通辽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偏南部—赤峰市西部。最大风速的极大值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平均值的基本相似,仅春、秋季在空间分布上出现局部高值区。全区大部分测站逐日最大风速在全年时段和四季时段中的平均值和极大值都有减小的趋势,其中以春季的减弱倾向最为明显,对全年趋势演变的贡献最大。全区大部分测站最大风速的平均值和极大值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79.
利用2014—2017年山西省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山西及周边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山西冬半年雨转雪过程进行归类与分析,探讨地面气温在降水相态转换中的作用,提取降水相态转换的前兆信息。针对降雪过程,统计分析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增量的关系,总结提炼积雪深度预报指标。最后,选取气候特征相似的两次雨转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降水相态转换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山西省11月发生雨转雪的站次最多,其次为2月。地面气温作为降水相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其与气候和天气(如冷空气强度和路径)特征、地理位置等有关。(2)山西冬半年积雪深度增量与降雪量比值约0.68 cm·mm~(-1),且比值随着气温降低而增大,因此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3)在雨转雪的不同时段,随着对流层低层降温,冰雪层厚度在总云层的比例有所增加,且云中固态凝结物下落路径缩短,使得固态凝结物在下落过程中融化概率减小,造成相态变化。  相似文献   
80.
文章研究关注了内蒙古冬季极端多雪气候事件的季节预测问题,在对大量降水观测资料、海温及大气环流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历史上58a(1960—2017年)内蒙古冬季极端多雪和少雪气候事件样本,通过对大气环流场的对比分析发现极端多雪或少雪冬季环流场特征显著不同,分析后确定了影响内蒙古冬季降雪的主要环流系统,包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东亚大槽、环流E型及南方涛动等系统。同时,探索了对这些主要环流系统具有预测意义的来自海洋和大气场的预测信号,对预测信号关键区做了标准化定量提取,确定了预测信号综合指数分段判别阈值,给出了预测概念模型,取得了较好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