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250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60Co-γ射线辐照坛紫菜叶状体及单克隆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坛紫菜叶状体经60Coγ射线辐照后,用酶解方法获得离体细胞,观察了体细胞的分裂分化及进行单克隆培养叶状体.结果显示:体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趋势分为正常叶状体、畸形叶状体、细胞团、丝状体和根丝细胞5种方式;通过单克隆的培养,初步筛选出1个抗逆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的新品系D,该品系1m以上长度的叶状体平均生长速度为9.4cm/d,快的可达11.5cm/d.对新品系的子一代叶状体再度酶解和观察,获得纯系的丝状体.  相似文献   
82.
条斑紫菜单细胞固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条斑紫菜叶状体酶解后获得单细胞,分别培养于添加了不同浓度N,P营养盐的0.5%和10%的琼胶培养基上,观察细胞的分化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营养细胞大部分先发育为细胞团,细胞团放散孢子,再由孢子萌发形成小苗。其余营养细胞极性分裂形成正常细胞苗或带假根的形状不规则的片状体。孢子茁和营养细胞直接形成的幼苗生长到一定大小均可放散单孢子,单孢予能够正常萌发形成单孢子苗。(2)在0.5%的琼胶培养基上或较高浓度的营养盐中,细胞发育快。添加5mg/L NO3-N和0.5mg/L H2PO4—P营养盐不能满足细胞生长发育的需要,培育20d绝大部分仍为单细胞,不能形成正常幼苗。  相似文献   
83.
紫菜叶状体无性繁殖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紫菜属(Porphyra)的许多种类中 ,叶状体以单孢子形式进行无性繁殖,被放散出来的单孢子进行两极萌发 ,形成新的叶状体。红藻中较低级的类群,如弯枝藻目 (Compsopogonales)、红毛菜目 (Bangiales)、顶丝藻目 (Acrochaetiales)和海索面目 (Nemaliales)均存在这一繁殖方式[1]。1单孢子的研究1.1单孢子的名称单孢子的形成首先是由形成单孢子囊开始的 ,因为每个孢子囊只产生一个孢子 ,故称之为单孢子(monospore)。Magne建议使用原孢子 (archeospores)代替单孢子[2]。Kornmann将在Porghyraumbilicalis,P.ochotensis,P.perforta,P.insolita中某…  相似文献   
84.
坛紫菜体细胞的几种发育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usis)叶状体为材料,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研究记录坛紫菜体细胞的发育途径。本文选择介绍了坛紫菜体细胞3种途径8种发育方式:1)多数体细胞的叶状体途径:A通过极性分裂直接形成单细胞苗;B通过叶状分裂成苗;C先形成细胞团后形成畸形苗;2)来自雌、雄叶片未成熟区域体细胞的性细胞途径:D发育形成精子囊并放散精子;E单细胞发育形成类似果孢子囊结构再放散果孢子,果孢子萌发成丝状体;3)来自雄叶片体细胞的丝状体途径:F单细胞发育至多细胞团,放散后萌发成丝状体;G经过不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丝状体;H分裂成2细胞后,一个细胞侧面突起发育成丝状体。  相似文献   
85.
条斑紫菜单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条斑紫菜不同栽培品系间在单孢子形成方面的差异,并采用RAPD方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还研究了温度、藻体不同发育时期、干出对单孢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生单包子多的品系与单孢子少的品系间遗传距离较远,单孢子多的品系间、单孢子少的品系间遗传距离都较近;室内培养环境能够形成单孢子的最低水温高于自然海区;大于几十个细胞的藻体在合适的温度下可以持续形成单孢子,一直到藻体成熟;在成熟的藻体上仍有单孢子放散,但大量的果胞也可以以与单孢子相同的方式放散并萌发成苗,干出对单孢子的产生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几种红藻琼脂的组分结构及理化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3种经济红藻龙须菜、石花菜、坛紫菜为原料,对高温稀碱法、常温浓碱法和无碱法提取的琼脂进行理化性质和化学组分结构方面的横向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取琼脂的主要组分均为无取代的琼脂糖;凝固温度与甲氧基的取代位置及含量有关;我国3种琼脂海藻均为优质的琼脂原料;提取琼脂时,石花菜不用碱处理,龙须菜和坛紫菜则必须经过碱处理;从灰分和硫酸基含量角度分析,石花菜琼脂优于坛紫菜琼脂后,后者又优于龙须菜琼脂。  相似文献   
87.
紫菜细胞悬浮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酶解技术获得条斑紫菜离体细胞并对其进行细胞悬浮培养研究;对藻休不同部位的细胞分化发育方式,不同悬浮器具培养效果及不同起始培养的细胞密度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细胞效果最佳,起始培养的细胞密度可达l×10~5细胞/ml,细胞存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88.
野生型与红色型坛紫菜杂交嵌合体及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的红色型为父本,野生型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了不同色泽嵌合和不同嵌合方式的突变体;从中挑选出4株典型的嵌合体进行单株培养,并通过体细胞酶解,获得完整的单色突变体,然后对这些藻体进行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其结果如下:(1)杂交嵌合体的类型:红色和绿色嵌合、红色和褐黄色嵌合、翠绿色和野生色嵌合、红色和橘黄色嵌合;(2)嵌合的方式:斑点状嵌合、条状嵌合、线状嵌合、"V"字型嵌合和片状嵌合等;(3)各单色突变体的生长差异显著,红色突变体的藻体长度和鲜重增长较快,3~4 cm的幼苗在实验室培养11~15 d,日增长量为8.5~9.6 cm/d,日增重(鲜重)为0.120~0.128 g/d,明显高于其他突变体,具有较好的杂交优势和生产应用前景;(4)在高温26~31℃培养各单色突变体,耐高温能力较强的是红色突变体和绿色突变体,两者在29℃时培养10 d和30℃时培养6~7 d时,叶片出现点状腐烂,但整株藻体仍完整;褐绿色突变体和传统栽培对照组的藻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在26℃培养6 d以上就完全腐烂.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坛紫菜杂交嵌合体生物学研究以及杂交优势品系的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9.
紫菜在分类上属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Phodophyceae)、红毛菜亚纲(Bangiophycid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全世界约有134种,广泛生长在全球海岸的潮间带,其栽培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北起辽宁省,南至海南省都有紫菜的分布,共记载过22个物种或变种,其中主要栽培品种有2个,北方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和南方的坛紫菜(P.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  相似文献   
90.
采用改进的一步法提取坛紫菜丝状孢子体的总RNA,构建了坛紫菜丝状孢子体的cDNA文库,对测序得到的EST进行分析并与条斑紫菜的EST相比较。结果表明,cDNA文库共包含2.5×105个克隆,测序得到490个EST,其中275个与已知功能基因同源,占56.1%,260个EST与已知的条斑紫菜EST同源,占53.0%。使用GO(Gene Ontology)分类方法对275个EST进行分类,其中226个可归属于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和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三个大类,而其余49个则为未知功能的EST。挑选出与条斑紫菜同源性高的28个EST,这些EST所包括的密码子数为3221个,发现密码子第三位的平均GC含量远高于第一位的平均GC含量和第二位的平均GC含量。统计坛紫菜丝状孢子体3221个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发现同义密码子第三位碱基偏好使用G或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