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Euphausia superba is a key species in the Southern Ocean that serves as a link betwee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higher trophic levels. To investigate the feeding strategies of E. superba from the eastern South Shetland Islands,fatty acid biomarkers, stable isotope signatures, and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of the incubation experiment proved that adult E. superba mainly fed on 2–20 μm particles,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nanoplankton in their diet. Moreover,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δ15 N and body size demonstrated that size-related dietary shifts were present in E. superba. Evidence fro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C16:1ω7/C18:4ω3 ratio showed that juveniles preferentially fed on dinoflagellates and adults were more likely to feed on diatoms. Fatty acid profiles in adult E. superba roughly mirrored the different trophic conditions and feeding strategies between stations. Adult E. superba at Stas D2-07, D5-07, DA-01 and DA-02 exhibited elevated levels of C16:1ω7, C18:4ω3, C18:1ω9 and C18:1ω9/C18:1ω7, indicating higher levels of feeding on both phytoplankton and higher trophic diets. In contrast, adult E. superba at Stas D1-03 and D1-04 we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saturated fatty acids ratios and low levels of C16:1ω7,C18:1ω7, C18:4ω3, C18:1ω9 and total fatty acids. We inferred that adult krill at Stas D1-03 and D1-04 still suffered from difficult dietary conditions after overwintering. The different dietary conditions between stations suggest a highly plastic feeding strategy of E. superba in the eastern South Shetland Islands.  相似文献   
82.
对2002年1月份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三条断面(68.5°E、70.5°E和73°E)用IKMT网采集的幼体后期南极磷虾(E.superba)的水平分布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南极磷虾主要位于64°S以南的海域,64°S以北磷虾数量很少。南极磷虾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8.85 ind.1 000 m-3和24.16 g.1 000 m-3,丰度和生物量最高的4个站位均位于深海区。调查海域内南极磷虾的体长范围在30—53 mm之间(N=1 758),平均体长为38.45±3.68 mm(SD)。南极磷虾的雌性比例接近1∶1,雌体占47.6%(次成体31.9%;成体5.7%),雄体占46.6%(次成体42.7%;成体3.9%),未成体占5.8%。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存在地域差异,调查海域西部未成体比例较高、雄体发育状态较低,而东部情况相反;70.5°E和73°E的站位磷虾种群结构存在纬度差异,高纬度区域磷虾体长较短,雌雄比例较高;低纬度区域体长较长,雌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83.
津沙 《海洋世界》2011,(11):56-59
在由浮游植物、虾、鱼、哺乳动物组成的一条海洋食物链中,如果磷虾灭绝或大大减少,则那些主要以磷虾为食的巨鲸和其他鱼类等也将灭绝或减少,南大洋生态平衡也随之被破坏。所以,磷虾是南大洋海洋生物的食物链的中心和维持南大洋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仲学锋  王克 《极地研究》1995,7(4):20-25
1992/1993南极夏季期间,在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捕获大磷虾临产雌体,于“极地”船上现场培养,观察其产卵次数、产卵量和产卵虾卵巢发育等生殖特点。对来自两个样本的53条虾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虾仅产卵一次,产卵量为225~5919个,平均2132个,仅有两条虾于第一次产卵后的5和7天第二次产卵,第二次产卵量为516和492个。在产卵后的1~39天内,已产个体的卵巢未见重新发育,卵巢内仅存少量成熟的卵母细胞(平均32个),没有或极少有未成熟的卵母细胞。产卵量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大,但相关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85.
南极磷虾的生长与复眼直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松  王荣 《南极研究》1996,8(1):1-8
  相似文献   
86.
仲学锋  王荣 《极地研究》1993,5(4):40-49
198 9/1 990和 1 990 /1 991南极夏季期间 ,在南印度洋普里兹湾邻近海域进行了调查 ,对这一海域长臂樱磷虾 (Thysanoessa macrura G.O.Sars)成体和幼体的数量分布和生殖、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长臂樱磷虾出现在整个测区。成体主要密集在南极辐散带 ,幼体几乎出现在每个测站。1月份 ,长臂樱磷虾幼体在磷虾幼体中数量最多 ,1 990年 1月平均为 744个 /1 0 0 0 m3 ,1 991年 1月平均为 1 1 5 5个 /1 0 0 0 m3 。幼体数量外海多 ,陆架、陆坡区少。成体与幼体数量的东西向分布与饵料深度呈正相关 ,测区中部的密度要高于测区东西两端。幼体发育有自北向南 ,随纬度升高 ,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的趋势。1 990年幼体发育期组成 ,1月上旬为 C1 - F2 ,幼体平均发育期指数为 2 .78;2月下旬为 C2 - F5 ,平均发育期指数为 4.89;3月上旬为 C3 - F6 ;平均发育期指数为 5 .0 0。1 991年幼体发育组成 ,1月上旬为 C1 - F3 ,平均发育期指数为 3 .75 ;3月上旬为 F1 - F6 ,平均发育期指数为 8.70。原蚤状幼体和蚤状幼体的平均发育速度 ,1 989/1 990年为 1 3 - 1 9天 /期 ,1 990 /1 991年为 1 1天 /期。在调查海域 ,长臂樱磷虾约 1 0月上旬开始产卵 ,1月上旬产卵基本结束。1 991年 1月份成体及未成体的体长组成主要分布在 1 0 - 2 0毫  相似文献   
87.
南极夏季南设得兰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海洋食物网物质能量循环中的作用。基于2012年1月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期间在西南极南设得兰岛海域4个站位Multinet网(200μm,0.5 m2)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资料,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浮游动物群落垂直结构及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浮游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1由采自上层水体(0—200 m)的样品组成,此群落平均丰度为31 782.02个·1 000 m-3,优势种为桡足类Oithona similis,Ctenocalanus citer,Oncaea curvata,Calanoides acutus,Calanus propinquus及南极大磷虾原蚤状幼体CⅠ-Ⅲ期个体;群落2主要由采自中层水(200—1 000 m)的样品构成,群落平均丰度为22 325.59个·1 000 m-3,其指示物种主要包括桡足类O.curvata,O.similis,Oithona frigida,C.citer,Aetideopsis minor,Bathycalanus bradyi,C.acutus,C.propinquus,Metridia gerlachei,介形类Alacia spp.及箭虫Eukrohnia hamata;群落3由采自较深层水(1 000—2 000 m)的样品组成,群落平均丰度为989.27个·1 000 m-3,其指示种为深水桡足类Bathycalanus bradyi。Bio-Env分析显示叶绿素a和盐度分别是对群落聚类起关键影响的单因子,水深、盐度和叶绿素a的组合则最好地解释了群落的划分。  相似文献   
88.
89.
于2002年11月、12月共采集67尾黄海大头鳕,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头鳕食物中出现的主要种类有鱼类、甲壳类、瓣鳃类、头足类、蛇尾类和海绵等六个生物类群,共22多种,其中主要有小黄鱼、方氏云鳚、大头鳕、脊腹褐虾、太平洋磷虾等。本文还对不同年份大头鳕食饵更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
余群  陈立奇 《台湾海峡》1990,9(4):396-398
本工作据1987年3月我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采集的样品,测定了南极磷虾及其所在海域海水中Pb,Cu,Cd,Zn,Fe和Mn等痕量金属含量,计算出南极磷虾对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