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78篇
海洋学   36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海洋红树林植物木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昉  李晓明  王斌贵 《海洋科学》2010,34(10):24-27
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中分离获得9个单体成分,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格榄酮(I)、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I)、黄芪苷(III)、芦丁(IV)、3-O-甲基槲皮素(V)、羽扇豆醇(VI)、羽扇豆酮(VII)、蒲公英赛酮(VIII)和胡萝卜苷(IX),其中化合物II~V为首次从木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92.
滑蛤属至今已发现的种都分布于北半球,这些种类都是冷水种。新种Liocyma chinensis是一个温水种,采自渤海莱州湾,这是滑蛤属在亚洲大陆最南的分布界线。新种的发现,增加了黄、渤海动物区系中的冷水性因素。  相似文献   
893.
地磁台站和地磁卫星能观测到饱含钠、氯离子运动海水切割地球主磁场产生的感应磁场数据.计算潮汐感应电磁场的三维高精度空间分布是从潮汐电磁数据中获得海洋底部电导率结构的关键,更是设计与优化地磁台站、电磁卫星轨道的重要依据.现有的潮汐(或运动海水)感应电磁场正演计算方法普遍存在难以精确模拟真实海岸线、不均匀陆地与海水表层、复杂地球深部结构影响的问题,从而降低潮汐感应电磁数据的解释水平.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四面体单元的潮汐感应电磁场矢量有限元计算方法,具备精确模拟真实海岸线、不均匀陆地与海水表层、复杂地球深部结构影响的能力.首先,推导了运动海水感应电磁场满足的边值问题,结合四面体单元,利用矢量有限元计算方法求解了运动海水感应电磁场.然后,利用最新的海洋深度与海底沉积层模型,建立了包含真实海岸线、不均匀陆地与海水电导率分布的地球三维电导率模型,以M2潮汐激励源为例计算潮汐感应电磁场,通过与球谐有限元和积分方程结果的对比,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计算的高精度M2、N2和O1潮汐感应电磁场信号...  相似文献   
894.
珊瑚礁能够灵敏地记录过去气候变化过程,对于长尺度气候记录而言,高精度的地层年代框架能为区域和全球事件对比提供精确的年代约束。文章以南海西沙群岛琛科2井的珊瑚礁钻孔为研究材料,选取对沉积旋回反应灵敏的非磁滞剩磁(ARM)作为气候替代指标进行旋回分析。ARM分段深度域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存在稳定的代表斜率调制周期约1.2 Ma和长偏心率周期约405 ka的沉积旋回。基于以上识别出的沉积旋回,分别利用轨道参数理论滤波曲线对0~878.21 m的深度域ARM数据序列进行分段天文调谐。最终将珊瑚礁起始发育的天文年代厘定为约19.2 Ma,分辨率可以达到十万年的轨道尺度,可以与Sr同位素年代相互校准。时间域的ARM频谱分析发现,整个中新世以来约1.2 Ma的斜率调制周期在南海珊瑚礁沉积地层中最明显,约405 ka和约95 ka的偏心率周期及约173 ka的斜率调制短周期均不连续。这表明斜率调控的百万年尺度的轨道周期可能对南海珊瑚礁的演化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而珊瑚礁沉积记录的主控周期的改变可能是其对南北半球冰川作用气候效应的及时响应。  相似文献   
895.
张素萍 《海洋科学》2009,33(10):15-20
为了摸清中国沿海分布的刍秣螺亚科(Ocenebrinae)的物种数量,以及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性,完成刍秣螺亚科的系统分类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沿海采集的刍秫螺亚科标本进行了整理分类,共鉴定出刍秣螺亚科4属,9种,其中1种在中国沿海为首次报道.文中对刍秣螺亚科动物的形态特征、习性及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896.
从南冲绳海槽MD05-2907站位的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到40株属于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的中度嗜盐菌.耐盐度实验表明有12株最适生长盐度为30,19株为60,9株为100,多数菌在盐度高于150时生长速度迅速下降.有8株菌能产至少一种胞外蛋白酶.  相似文献   
897.
为调查斯氏并殖吸虫拟钉螺宿主,现场采集螺标本,进行形态分类和生态考察及螺体寄生虫检查.发现拟钉螺属(Tricula)一新种,命名为建欧拟钉螺(Tricula jianouensis sp.nov.),螺壳高3.125 mm,壳宽1.600 mm,体螺层高1.125 mm,壳口长径1.275 mm,壳口宽径0.925 mm.螺口外缘翘起呈铲状;轴缘与外缘形成较窄夹角,内唇嵴明显高出,与体螺层间有一沟状隙.齿舌每一横列有7枚齿,齿式:2-1-2/2-2·3-1-3·11(14)·14(15).该螺充当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1%.  相似文献   
898.
南海玉螺科两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2009,40(6):808-812
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玉螺科标本时,经形态分类和齿舌解剖学研究,发现了属于玉螺科的2个新种,即:马氏玉螺Natica maxiutongi sp.nov.和南海窦螺Sinum nanhaiensis sp.nov.。两新种均分布于南中国海,其中马氏玉螺采自海南岛陵水和黎安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海砂质海底,壳面褐色或栗色,体螺层上有3-4条深褐色的螺带;南海窦螺分别采自广东近海和南沙群岛海域水深105m和102m的泥质沙海底,贝壳小,呈长卵圆形,壳面白色或淡黄褐色,表面螺肋和生长纹细密。  相似文献   
899.
研究了在糊化山药粉全部替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的饲料中添加不同方法处理及不同种类包膜氨基酸的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参生长、消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1,在水温13.0~18.0℃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27g的刺参饲养在18个50L(50cm×40cm×30cm)的塑料水槽中(15头/槽),投喂添加淀粉包膜的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的饲料。40d的饲养表明,幼参的特殊增重率(RSG)和对饲料蛋白及脂肪的消化率随饲料中添加包膜氨基酸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中添加包膜氨基酸水平最高组的幼参显著高于未添加包膜氨基酸的对照组(P0.05)。试验2,在水温10.0~19.0℃下,给平均体质量1.55g的刺参投喂在山药粉完全替代鼠尾藻粉的对照饲料(S0)中分别添加0.37%明胶包膜赖氨酸(S1)、0.37%包膜赖氨酸加0.38%包膜蛋氨基酸(S2)和0.37%包膜赖氨酸、0.38%包膜蛋氨酸加0.39%包膜苏基酸(S3)的饲料。60d的饲养表明,幼参的RSG随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种类的增加而显著增高,S3、S2和S1组刺参的RSG分别比S0组高154.6%、82.1%和57.2%。S3组刺参体腔液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对饲料蛋白的消化率(87.26%)均显著高于S0组,说明山药粉替代鼠尾藻,添加明胶包膜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刺参生长速度及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00.
长期以来我国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一直存在着种名鉴定错误、同物异名或混淆等现象,它严重困扰和制约着织纹螺的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毒理实验等相关研究。为了解决我国沿海织纹螺种名使用混乱和部分种名无法准确鉴定等问题,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以及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补充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euxis)semiplicatus(A.Adams,1852)是Nassarius(Z.)sinarus(Philippi,1851)的同物异名;拟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semiplicatoides Zhanget You,2007是秀长织纹螺Nassarius(Z.)oveolatus(Dunker,1847)的同物异名;而光织纹螺Nassariusdorsatus(Rding,1789)和节织纹螺Nassariushepaticus(Pulteney)的学名是误定,它应是塔氏织纹螺Nassarius(Zeuxis)thachiDekker,2004和节织纹螺Nassarius(Niotha)nodiferus(Powys,1835)。作者对上述几种织纹螺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确认,对齿舌的齿式排列和齿舌的形态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依据目前较新的文献资料,把我国沿海4种重要织纹螺的种名进行了澄清和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