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165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3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水塔”。从2003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了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删项目。调查监测结果表明,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边部雪线退缩强烈,腹地雪线少量上升。其中高原周边冰川面积消减最为明显.面积减小10%以上;高原腹地冰川面积减小近5%。“中华水塔”蓄水总量正在下降。  相似文献   
92.
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消融期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通过分析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消融变化过程的影响, 研究了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及其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的影响规律.科其卡尔巴契冰川区夏季气温比较高, 基本处于正温, 日较差较小; 气温直减率较小, 平均值为0.60·℃\5(100m)-1, 冰川冷效应不明显; 对流性降水较多, 降水量的75%发生在白天; 冰川区局地环流--山谷风发育, 海拔3 900 m以上冰川受西风环流影响显著; 净辐射在7月和8月中上旬均较大, 在8月下旬后净辐射开始逐渐减小, 与冰川消融是一致的. 7月初至7月下旬是消融较强的两个时段, 冰川平均消融速率为38.66 mm·5d-1, 到8月中旬消融速率略有降低, 平均为34.79 mm·d-1, 至9月中旬降至28.83 mm·d-1.  相似文献   
93.
中国冰川积累与水汽来源补给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冰川编目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对中国及周边地区水汽通量、中国冰川地理分布情况、大气环流途径和降水分布进行分析, 发现中国冰川水汽来源复杂, 不同地区各季节存在不同的大气环流控制. 这说明不同地理位置的冰川所指示的气候信息是不同的, 大约以30° N和100° E为界, 中国西北部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 冰川发育的水汽主要源于西风环流. 以横断山脉为界, 横断山脉以西, 即30° N以南和100° E以西的区域, 主要受印度季风控制, 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横断山脉以东区域, 受东亚季风控制, 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和南海; 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受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共同控制, 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 不同地区冰芯积累量的变化与该地区夏季季风环流指数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
正我国幅员辽阔,有着雄伟的河山和绚丽多彩的景色。本文将通过新中国邮票介绍国土资源的基础知识,展现我国地貌的概况。一、河谷河谷是一种线状延伸的倾斜凹地,是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分为河床、河滩地、谷坡地。在山区,河床由基岩和粗大的冲击物组成。山区的河谷一般狭窄,两岸不规则,坡度较大,多成阶梯状。由于岩性的软硬和地质构造的不同,有些河谷还会受到差别侵蚀,形成瀑布。在平原地区河床宽,坡度小,水流缓,所以泥沙容易沉积而形成"地上河",例如:黄河。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谷底部分叫做河滩地。这是由于河床受到流水的侧向侵蚀,凹岸后退,凸岸堆积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95.
利用2011年8月在哈密榆树沟冰川采集的5个冰样,通过石蜡切片技术、16SrRNA系统发育分析及无机颗粒粒度分析方法,结合野外考察,对榆树沟冰川冰尘(cryoconite)的结构特征及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树沟冰川冰尘粒径为0.22~2.9mm,由有机部分(蓝藻、有机质)与无机部分(无机矿物颗粒)结合形成球状聚合体,它的生长具有季节性并且具有生长、裂解交替循环的生命周期;通过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mplif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将蓝藻16SrRNA基因文库中的214个阳性克隆分为9个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es,OTUs)。经过基因测序、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将9个OTUs归为:颤藻目,色球藻目和未定类群,其中颤藻目为冰尘中蓝藻的绝对优势类群;冰尘中无机矿物颗粒(d3.5μm)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体积分布的粒径众数值为14μm,较其它冰川而言,粒径众数较大。经估算,冰尘中有机部分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无机颗粒,故影响冰川消融区表面反照率的主要因素为冰尘中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96.
正2014年8月11-14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吉尔吉斯科学院水问题与水能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天山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国际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新疆生地所、吉尔吉斯科学院水能与水问题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吉尔吉斯国立大学生态与旅游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的30余名专家代表参会议。中吉两国13位专家分别就气候变化条件下天山山区的冰川研究、水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干旱区碳循环及碳储量研究、生态系统变化及质量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会专题报告,会后经参会代表充分交流和讨论通过了大会决议。双方就在中吉山地生  相似文献   
97.
为开展新奥尔松地区苔原植物生长和植被演替对冰川退缩响应的研究,在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简称A冰川)前沿不同年代冰缘线附近布设了植被样方,调查了样方内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A冰川1990年冰缘线代表植被演替的初始阶段,样方内仅出现先锋植物挪威虎耳草(Saxifraga oppositifolia);(2)1936年冰缘线代表冰川退缩长达75年后植被发育的情况,样方内植物种类和个体数明显增多,植被群落以木本植物极柳(Salix polaris)和草本植物黄葶苈(Draba bellii)为主,地衣以寒生肉疣衣(Ochrolechia frigida)和鸡皮衣(Pertusaria sp.)等壳状地衣为主;(3)随着冰川迹地形成时间更长,植被趋向成熟阶段发展,样方内极柳占绝对优势,地衣的物种多样性和盖度显著增加,出现雪黄岛衣(Flavocetraria nivalis)和刺岛衣(Cetraria aculeata)等叶状地衣。初步结果表明冰川退缩迹地上的物种更替明显,群落结构发生着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8.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南北极是地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也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的关键区域,对过去全球气候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自从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以来,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并实施了五次北极科学考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首次穿越北冰洋,到达北大西洋极区的格陵兰海和挪威海,并访问了冰岛。在中国首次至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分别在亚北极的白令海和鄂霍茨克海、北冰洋、格陵兰海、挪威海以及冰岛周边海域进行了海洋地质调查,共获得了199个站位的箱式样,61个站位的多管  相似文献   
99.
Surface melt has great impacts on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GrlS) mass balance and thereb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ignificant Grl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production, transport, and release processes of surface meltwater are the keys to understanding the poten- tial impacts of the GrlS surface melt. Thes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can elucidate the following scientific questions: How much melt- water is produced atop the GrlS?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ltwater-formed supraglacial hydrological system? How does the meltwater influence the GrlS motion? The GrlS supraglacial hydrology has a number of key roles and yet continues to be poorly understood or document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GrlS surface melt, emphasizing the three essential supraglaci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 meltwater production: surface melt modeling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acquire surface melt information, and areas, depths, and volumes of supraglacial lakes extracted from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can also provide surface melt information; (2) meltwater transpor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supraglacial lakes, supraglacial sarams, moulins, and crevasses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raglacial hydrological system, revealing the meltwater transport process; and (3) meltwater release: the release of meltwater into the englacial and the subglacial ice sheet has important but undetermined impacts on the GrlS mo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rface runoff and the GrlS motion speed is employed to understand these influences.  相似文献   
100.
《国土资源情报》2014,(2):F0002-F0002
正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面积约439km~2,1000年前世界规模大爆发造就了雄伟的长白山火山—长白山山脉的主峰。它是一座现代休眠火山,海拔高度2749.2m。园区内典型独特的地质遗迹,享誉世界的长白山火山,充满神秘色彩的火山口湖—天池,落差68m的长白火山瀑布,炽热的火山温泉群,规模宏大的古冰川峡谷,鬼斧神工的鸭绿江峡谷、锦江峡谷及浮石林峡谷,神秘莫测的火山熔洞,奇特的梯子河裂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