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068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美国学者肖尔茨曾写了《海城地震予报的一种物理解释》一文。文中用“形变峰”迁移和触发作用这一假说,解释了1966年邢台大震后震中向东北方向迁移以及与海城地震有关的前兆现象。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假定,但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2.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计时钟多为石英钟。石英钟给出的时号与国际标准时号存在差变化的钟差△T。为求△T,观测人员每天都需对钟,但国内的对钟精度一般为±0.1”,而国际为±0.01”。这样,一方面造成精度不高,另一方面在计算时也易弄错,产生麻烦。本文提出了新的时间服务系统——标准时号钟,一方面消灭钟差,另一方面可提高精  相似文献   
93.
本文根据地震预报实践,论述了地震预报中异常的量和质、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现等几个关系。深入研究这些关系,对地震预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4.
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的地热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至1984年间,在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我们利用地质,冶金和化工部门的一批勘探钻孔,观测了这些井孔不同深度的温度,获得了它们沿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同时,由这些观测孔取得岩样,在实验室中测定它们的岩石热导率,从而得到每个钻孔的热流值这些热流值可粗略地给出海城地震区和辽东地区的热结构。结果表明:平行郯庐断裂的辽阳一熊岳北东条带具有相对高的热流值,平均热流为2.0微卡每平方厘米秒,这个条带恰好是下辽河盆地和辽东山地的交界,它与重力异常梯度带显示的北东向上地慢降起带一致。海城地震区的平均热流值达2.3微卡每平方厘米秒,又是高热流值条带上最高的区域。比较海城地震区已知的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后,给出了该地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剖面。我们推测,海城地震区下地壳中的低速层是由于上地慢物质的大规模侵入产生的。高温和低速意味着该层具有塑性力学性质,海城地震震源区恰好位于这样一个塑性状态的介质层上部。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论述了避雷针在地震监测系统中所起的不利作用(避雷针受雷击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反击电压、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及其引雷作用和所谓的保护范围等一些问题)。作者认为避雷针在地震监测系统中过大于功,因此,除特殊情况(如高烟囱等)外,一般情况下地震监测系统不宜采用避雷针防雷。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清代历史文献资料考证和现场人物访问、地貌及震害地质调查,将原定于金州镇的1861年金州6级地震震中迁至新金县普兰店以东的惠屯附近,两地相距约42公里  相似文献   
97.
基于辽宁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特征和空间展布,对1980年以来辽宁地区ML≥2.0地震的累计频次和1900年以来Ms≥5.0地震的年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活动断裂构造背景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基于地震学的辽宁省内主要断裂和构造区(带)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的初步评估结果。辽宁地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较高的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九寨—盖州北段、朝阳—北票断裂等;辽宁地区未来3年发生Ms≥5.0地震危险性较高的断裂依次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熊岳—庄河断裂、鸭绿江断裂及赤峰—开原断裂与柳河断裂交汇处等。在判定区域地震危险性和城市地震风险时,除了依据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还应充分考虑区内主要构造(断裂)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98.
2021+年2+月26+日辽宁及周边地区多个台站地磁Z7分量日变化幅度显著减小,通过调查异常日空间环境和周边人为活动等干扰,利用逐日比量化磁场幅度畸变量,并基于Kriging法模拟研究区逐日比空间分布,最后结合东北地区已有观测数据和历史地震的时空关系得出结论,认为此次异常为震前信息的可能性较高,异常区可能反映的是:异常日未来中短期内郯庐断裂带北端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对“九五”期间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数字化改造后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对各测项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分析认为,数字观测资料在精度,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各方面均达到预报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0.
印尼苏门答腊8.7级大震对中国陆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苏门答腊8.7级地震,是全球有地震台网以来100多年中记录到的少数几次特大地震之一。初步汇集了在中国陆区观测到的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等多学科震时和震后效应的异常变化,包括地震活动性(特别是云南地区)的显著增强;地壳形变观测,尤其是钻孔应变观测记录到地壳应力-应变的震时和震后显著变化,以及地下水温度、化学成分、特别是水位的突出变化。同时,还从库仑破裂应力触发、动态应力触发以及下地壳和上地幔流动变形机制等方面,对这些大震效应作了一些成因机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