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5篇
  免费   2353篇
  国内免费   3879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530篇
地球物理   1300篇
地质学   10062篇
海洋学   791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750篇
自然地理   537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410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670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597篇
  2011年   661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344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吕梁造山旋回期间(1900Ma)北瓦沟辽河群经受了多幕变质和多期变形的改造,可识别出三组皱褶构造:1.早期近东西向片内平卧褶皱,由固态流变机制形成(F_1);2.枢扭北北西—南南东向不对称褶皱(F_2);3.北东向开阔褶皱构造(F_3)。此外,还发育与褶皱构造相关的布丁构造和布丁褶皱。赋存在辽河群中的铅锌矿床遭受了强烈的改造作用并严格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992.
993.
大别山地震波速度剖面的重力拟合及花岗岩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对穿越大别山造山带的六安—大冶宽角反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力拟合。拟合结果表明严格按宽角反射地震速度换算成的密度剖面所产生的是一个重力高,它反映出大别山是一个穹隆,与实测大别山重力低大相径庭。只有将位于大别山山根上,南北大别之间设置一个从地表直达莫霍界面的巨大低密度体,重力曲线才能得到很好的拟合。这个低密度体应为近北西走向的花岗岩带。它与反射地震剖面上石镇透明反射地震带位置吻合,但宽度远较反射地震透明带为大。重力曲线的拟合进一步说明,在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碰撞后的白垩纪时,大别山出现一个伸展期,在这个时期,大别山穹隆形成,并伴随有大规模花岗岩的侵入,超高压变质岩从地壳中下部折返到地表。研究说明,联合应用反射地震、宽角反射地震和重力,进行综合解释是必要的,可以得到更令人信服的地质结论。  相似文献   
994.
汤岗子地热田受活动性深断裂寒岭壳断裂的控制.地热田包括东、西两个热储,其储热构造走向相近,而倾向相反,构成陡倾斜反"S"型构造.区域构造、导热构造和储热构造,在平面展布上呈"F"形.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常规的气象水文数据并结合GIS,建立了一个适合西北干旱区内陆河山区流域的以日为步长的分布式径流模型,并对黑河干流山区出山径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和讨论。模型以子流域作为最小的产流、汇流单元,根据植被覆盖将各子流域分为裸地区、乔木区、牧草区和冰川区,并根据实际调查将土壤分为 3层,各分区单独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产流过程以土壤储水能力和储水量表征,而储水能力和储水量等则由土壤的孔隙度、干密度和厚度等表征。入渗原理基于土壤储水率平衡原理,并考虑重力势的作用。实际蒸散发与蒸发力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的乘积成正比,不同的土壤和植被具有不同的调节参数。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效果较差的原因是区域日降水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难以用有限的站点合理计算区域日降水量。寻找一个合适的区域日降水量计算方法是目前少资料大型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5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变形尤为突出。与前陆褶皱冲断带相对应的是,川西晚三叠纪时期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表现在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前渊地区;而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却局限在川西盆地的南部,并且印-藏碰撞的持续挤压作用使得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不断向东扩展进入川西盆地南部。  相似文献   
997.
鲁东造山带榴辉岩变质作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岩相学研究表明,广泛发育鲁东造山逞中的榴辉岩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含柯石英及其假象榴辉岩;么二类为含蓝晶石 、黝帘石及多硅白云母等榴辉岩;第三类为石榴石-绿辉石-石英组合榴辉岩;第四类为(角闪石)石榴石-辉及有关岩石(非典型“榴辉岩”)。这四类榴辉岩峰期前进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及P-T条件估算结果均显示它们应属于高温与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物,其变质作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演化趋势,反映出板块俯冲碰  相似文献   
998.
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技术测定石笋的年龄,初步建立了热电离质谱铀系年龄的方法。 4个样品的测定结果复现性较好,铀含量、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与标准值吻合,数据的精度大大提高,显示了质谱铀系年龄方法具有样品量少、时间短、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9.
能量地球化学在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建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的侵位和演化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演化趋势 ,而且也是能量的释放和转移过程。以海洋山花岗岩体为例 ,通过对岩体岩石能量的计算 ,初步探讨了岩石能量地球化学在花岗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建立中的应用 ,并通过圆石山岩体和栗木岩体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在同源岩浆演化的条件下 ,无论岩石结构是由粗粒到细粒或者是由细粒到粗粒演化 ,岩石的能量从早期侵位单元到晚期侵位单元是逐渐增大的。  相似文献   
1000.
江汉叠合盆地位于扬子地台中部,夹持于秦岭-大别及江南造山带中段之间。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北部陆陆碰撞、南部陆内挤压造山与断陷、裂陷成盆的演化历程,区域构造体制在中生代发生了重大转换,其中复合、联合了众多的地质现象;盆地历经的海盆、煤盆、盐盆、陆相广盆四个盆地世代详细记录有中国南北大陆联合及东北亚大陆构造体制转换的运动学过程,是认识欧亚大陆东部深层动力地质作用过程的关键地区之一。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简要概括为前陆、裂陷、坳陷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盆山构造样式及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叠合盆地前陆期发育于同碰撞-造山后作用阶段早期,断、坳陷期发育于造山后作用阶段晚期-非造山裂解阶段。本文运用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FLAC软件)方法,从挤压和伸展两方面效验了山-盆演化分别受控于印支-早燕山期的华南与华北陆块的旋转碰撞造山,以及随后的晚燕山-喜山早期碰后陆内俯冲作用所产生的板片断离引起的地幔物质上升与对流作用,晚喜山期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幔调整等三期动力学系统。为南方中小型叠合盆地动力学解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