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洋淀生态需水: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薇  赵彦伟  刘强  孙涛 《湖泊科学》2020,32(2):294-308
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等手段收集了国内外关于白洋淀生态需水核算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15种白洋淀生态需水核算方法,获得了白洋淀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等级生态需水核算结果,并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对白洋淀生态需水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需求提出了展望统计结果表明,白洋淀最小生态水位为7.45±0.66 m,适宜水位为8.61±0.52 m,最大水位为9.46±0.51 m;各等级生态需水月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8 9月最大,5月最小,但各月不同等级生态需水量的变幅较大;白洋淀最小生态补水量为1.35亿m~3,适宜补水量2.40亿m~3,最大生态补水量6.20亿m~3从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角度来看,目前白洋淀生态需水核算中面临的不足主要集中在生态管理目标和方法选择导致核算结果差异较大、缺乏淀区生态需水机制的阐释、生态需水核算时间尺度较粗略、未考虑淀区空间异质性的需水差异以及忽略河湖水文连通关系与过程5个方面;最后,以恢复白洋淀良性生态系统为导向,从分级分区开展白洋淀生态需水精细核算、分时分段淀区生态需水量质耦合模拟和考虑河湖沼连通的淀区水动力过程恢复3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和NCEP分析资料,对2018年2月17-20日和2019年2月4-6日春节期间发生在琼州海峡的两次持续性海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能见度格点数据、卫星、自动站等观测资料,对两次海雾天气的天气背景、发展演变过程、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云—雾辐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次海雾过程均发生在入海变性冷高压后部,2018年海雾过程为偏东方向的水汽输送,低层湿层深厚,不断增长的湿度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使得平流雾持续时间超过10 h,最低能见度达100 m。同时海雾发展期间伴随云雾共存现象,中层云区的存在白天可减小地面接收的短波辐射,减弱增温效应,夜间起到保温作用,近地面较低的温度和逆温层稳定维持,对海雾的长时间发展和维持起到促进作用;2019年海雾过程东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偏弱,湿层浅薄,海雾由陆地发展延伸而来,发展面积小,日出后很快消散。  相似文献   
3.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high-resolution regional numerical models in predicting hourly rainfall over Hainan Island from April to October for the years from 2020 to 2022. The rainfall amount, frequency,intensity, duration, and diurnal cycle are examined through zoning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Rapid Update Assimilation Numerical Forecast System(CMA-GD) tends to forecast a higher occurrence of light precipitation. It un...  相似文献   
4.
基于WRF模式的模拟结果,结合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以及ECMWF 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10月1—8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持续性秋汛期特大暴雨过程中局地锋生与对流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海南岛秋汛期特大暴雨的锋生过程中,环境场起到主要作用。非绝热加热项F1和水平运动项F3在局地锋生的过程中贡献最大,且两者的正极大值区在强降水地区多时次重叠出现,表明非绝热加热和水平形变辐散是导致强降水区强烈锋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模拟结果和实况观测对比分析发现,较低的凝结高度导致最强降水时段对流低层出现强潜热释放,对流区低层气团内部增暖,形成强烈锋生效应,低层强的锋生导致上升气流加速,深对流发展加强,暴雨增幅。与垂直运动有关的倾斜项F2相比,非绝热加热项F1和水平运动项F3贡献虽小,但在夜间有增大的现象,分析表明夜间暴雨区垂直速度ω水平分布的差异性对深对流的加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海某工区不同采集参数采集的地震数据的分析,就海上拖缆地震勘探中震源及电缆的沉放深度对采集数据质量影响进行讨论,得出如下结果:震源沉放越浅,子波频带变宽,高频效果越好;电缆沉放深度越浅,频带越宽,分辨率越高,但受风浪影响的噪声比较大。这为地震资料采集和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上复杂构造区地震资料数据信噪比低,以叠加能量法为主的常规速度分析方法其速度分辨率和精度不能满足精细处理的要求。以南海东部某工区为靶区,对比研究了高精度相位相关速度分析法与常规叠加能量速度分析法,前者提高了速度谱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精度,得到效果较好的地震叠加剖面,特别是低信噪比区域的成像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海水因为受月亮引力的作用会产生潮汐现象,在海上地震资料中表现为假断层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导致错误层位解释及储层预测,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需要进行潮汐静校正处理。这里讨论了如何应用海上采集的高程值计算出地震波来回通过基准海平面与放炮时海平面之间的薄层水体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全部地震数据都校置在同一观察平面,从而实现潮汐静校正处理的方法,并应用于海上某工区中,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An ensemble of satellite measurements, statistic data from government and meteorological diagnosis in regional background site (Haikou, China) has reveal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NO2 and associated synoptic transport patterns over southern China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OMI) satellite products had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observation NO2 in Haikou.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Observation NO2 and tropospheric column NO2 and ratio of TroNO2/ TotNO2(tropospheric column NO2/ total column NO2) had all passed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99.9% test. (2) TroNO2 over southern China has an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which is closely coupled with regional meteorology in each season. (3) NO2 concentration in Haikou revealed three pollution periods during December 2013 and January 2014. The variation of NO2 concentration in Haikou is related to 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closely. (4) Compared to the monthly mean meteorological fields of the pollution peri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2 pollution event in Haikou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ogenous transportation from PRD region. An ensemble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dynamic factors, wind vectors and backward trajectories during the pollution periods further verified this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9.
在海上地震拖缆施工中产生的采集脚印,对地下精细地质构造解释和储层特征及物性的描述和刻画均影响甚大.剩余静校正可以有效衰减采集脚印带来的影响,大大提高地震剖面成像质量,进而真实地反映地下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及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地震剖面.文章阐述了剩余静校正及其衰减采集脚印的原理,并以南海A工区地震资料处理为例,论证了应用剩余静校正方法在海上地震数据处理中衰减采集脚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电缆的羽状漂移导致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采集出现偏移距、方位角及覆盖次数的不规则现象,常规面元均化技术难以实现CMP道集内数据的规则性。在分析海上地震数据不规则性特点的基础上,将反漏频傅里叶变换(ALFT)数据规则化技术应用于LD地区WZ油田的CMP道集内数据的规则化处理,基于规则化海上地震数据的叠前偏移成像效果,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地震数据规则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信噪比,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明显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